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王安石诗文
查看: 69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安石诗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2-28 06:5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4-2-28 06:57 编辑

《围城》里说文人从政,若从官场失意,就像猫儿从空中落下,总能四脚着地,做不了官,至少可以教书去。不过宋朝的王安石这只猫没那么幸运,直接从半空中掉下来摔死了。他辛苦变法,1070年做了宰相开始变法,四年后被罢官,1086年保守派上台,新法全部废止,他悲愤交集,同年郁郁而终了。

王安石留下的文章,除了诗词,大部分是政论性文字,我没有仔细看,我很想拜读他的性灵文字,比如类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文字,可惜并没有。他除了写给皇帝的奏折,其他的文章也贯穿他主张变革,除旧布新的思想,和力排众议,百折不挠的坚定立场,比如玩个褒禅山,都要联系实际,感悟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个山揽个胜,也要牵扯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一番大道理。游览了伍子胥祠,也要想到“烈烈子胥,发节穷逋。遂为册巨,奋不图躯。谏合谋行,隆隆之吴。”跟自己的变法大业联系起来。

最近看王安石变法,再细读其诗文,印象大有改观,王安石一生创作的轨迹,也分几个阶段,最初青年时期,诗文描写民间疾苦,后来神宗赏识,提拔为宰相,推行新法,显得踌躇满志,力排众议,志在必得,在与司马光那篇《答司马谏议书》中,将自己的志向及立场表达的淋漓尽致。可惜王安石新法历尽曲折,最终半途而废,量来荆公内心中经历了一番地动山摇的情感波折,后期文字开始显得平和冲淡,写一些咏史咏物聊以言志以及离别伤怀的文字。

王安石一生信仰儒家思想,受孟子、韩愈影响很大,为学注重经世致用,他的文章满篇谈的都是儒家大道理,说理太多,长篇大论,令人昏昏,然而从中显见一腔忠君爱国之热诚,率真、坦荡、热情洒脱,又令人动容,如其文中所谓“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术素修而志素定”等语,大有孟子“自反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磊落气度。

在他心目中,老庄道学、李白义山等人诗篇是没有位置的,他无条件地崇拜孟子和韩愈,贾谊、商鞅、杜甫、范仲淹都是他的精神资源,当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坎坷,展读古人诗文,吟诵先贤文字,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支持和慰藉,在《孟子》一诗中,“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当真是掷地有声,一种俾倪天下、一往无前的豪迈之气扑面而来,令人为之动容。

王安石的诗歌,初期的诗,学的是韩愈杜甫一路,关注现实,反映民生疾苦。描述民间生活种种困苦窘迫的现状,记录自己点滴思考感悟,到了后期变法失败,开始散发扁舟,寄意山水,返归自身性灵。我们且欣赏一下他早期的诗歌。比如这首《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订立的一些制度,到了仁宗、神宗时期开始出现弊端,比如庞大的官僚体系,效率低下,治国人才青黄不接,地方豪强势力强盛,土地兼并严重,军队里冗兵太多,巨大的军费供养的都是老弱残兵,缺少生力军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场变革去改善。

这首诗看似普通的叙事,大意是桑叶采光,蚕茧成熟,农家本应该换得钱粮改善生活,怎奈现实依然是不免饥馑。这首诗其实是另有寓意,桑叶意指国家资产,“绿荫稀”表示国库空虚,养肥的蚕茧指的是独霸一方具有一定武装力量的地方豪强,国家财政捉禁见肘,而地方豪强残酷压榨,百姓自然不能免于凶饥。

都说韩愈、柳宗元、王安石等为唐宋八大家,不知道谁把他们归在一起。韩愈生平传播儒学,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排斥佛教,写了《谏迎佛骨表》,和佛教打了一仗,王安石虽然也坚持儒家正统,但他在与《答曾子固书》中,以为佛教还不足以惑乱人心,“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没沉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问题还是在于士大夫学识短浅,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

王安石主要和道家干了一仗,老庄之学,提倡无为而治,大意是绝圣弃智,顺其自然,人类社会就能形成安宁和谐的局面。这是力排众议,锐意变革的王安石万万不会认同的。《老子》一问,几乎就相当于韩愈的《谏迎佛骨表》,王安石并没有将道家思想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其为歪理邪说,而是纠正其无为思想,“涉乎形器,故待人力而后万物以成也。”“是不察于理而务高之过矣。”“唯其涉乎形器,是必待于人之言也、人之为也。”人事上不积极进取,变法图强,光指望顺乎自然无为而达升平之治,是愚蠢的想法。

王安石写诗无疑受到杜甫的影响,但细读他的诗,我以为要比杜甫的好,杜甫再怎么关心弱势群体,一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其实也不过当过右拾遗的小官,对社会改良怕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规划,顶多是愧无半策匡时难,唯有一死报君恩的货。王荆公可是个做过宰相的人,搞过全国性变法的政治家。在了解民间疾苦,分析政治形势方面要比杜甫有更深的洞察力。当然他们都是儒家子弟,我烦他们是因为他们张口就是尧舜禹汤,闭口就是君臣纲常,当然王安石要客观现实的多,不过相比道家的那种游心物外的自由,儒家虽然迂腐,但有情感,有追求,有信仰,他们关心黎民生活,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葛剑雄认为两宋虽然国力衰微,一直忍受夷狄欺凌,但两宋文臣都与朝廷戮力同心,涌现大量忠臣,慷慨赴死,是两宋对文人优厚的政策,换取文人一片报国赤忱,披肝沥胆,与君王患难与共,同生共死。这个论断很有道理。

回过头看看王安石的诗文,从早年变法时意气风发,豪情干云,到暮年变法后旷达宁静,在诗句中都有淋漓的表现,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坚定、对先贤的俯首膜拜、对非议者表现的正义凛然,得意则力排众议,雷厉风行,失意亦俯仰天地,无愧于心,一个拗相公的形象跃然纸上。比如《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最后一句,豪气干云,一副真理在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为后人赞颂的名句。当然量来王荆公变法时公务繁忙,只在变法后才有时间搞文艺创作,不少好诗还是在变法后写的。

比如“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战罢两奁”寓意变法之后,王安石变法,失去宋神宗支持,到哲宗时太后垂帘听政,新法俱废,王安石长子又去世,可以说哀愤两集,万念俱灰,回看一场变法,是是非非众说纷纭心中早已放下,可谓:“ 一枰何处有亏成”。

王安石变法,众口铄金,半途而废,对于自己的声誉,在后世的名声,他应该还是在意的,然而自己钻故纸堆阅读古史,徒增困惑,慷慨系之,因古人写史,穿凿附会,错谬很多,留下的都是糟粕,后人要想得到真实清晰的历史是很难的,看来诗人到此也不得不大彻大悟,四大皆空,一切都放下了,熙宁变法,是非成败,大可不必在意,既然“丹青难写是精神”,一场变法,对也好错也好,大可不必介怀了,尽管让后人评说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4
发表于 2024-3-13 19:58 |只看该作者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海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成名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3-5 06:43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4-3-4 19:56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 ...

谢谢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3-4 19:56 |只看该作者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3-4 19:53 |只看该作者
当然王安石要客观现实的多,不过相比道家的那种游心物外的自由,儒家虽然迂腐,但有情感,有追求,有信仰,他们关心黎民生活,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葛剑雄认为两宋虽然国力衰微,一直忍受夷狄欺凌,但两宋文臣都与朝廷戮力同心,涌现大量忠臣,慷慨赴死,是两宋对文人优厚的政策,换取文人一片报国赤忱,披肝沥胆,与君王患难与共,同生共死。这个论断很有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3-4 19:52 |只看该作者
然而从中显见一腔忠君爱国之热诚,率真、坦荡、热情洒脱,又令人动容,如其文中所谓“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术素修而志素定”等语,大有孟子“自反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磊落气度。

在他心目中,老庄道学、李白义山等人诗篇是没有位置的,他无条件地崇拜孟子和韩愈,贾谊、商鞅、杜甫、范仲淹都是他的精神资源,当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坎坷,展读古人诗文,吟诵先贤文字,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支持和慰藉,在《孟子》一诗中,“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当真是掷地有声,一种俾倪天下、一往无前的豪迈之气扑面而来,令人为之动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2-29 10:42 |只看该作者
王安石的诗文,从早年变法时意气风发,豪情干云,到暮年变法后旷达宁静,在诗句中都有淋漓的表现,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坚定、对先贤的俯首膜拜、对非议者表现的正义凛然,得意则力排众议,雷厉风行,失意亦俯仰天地,无愧于心,一个拗相公的形象跃然纸上。
很精准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2-28 20: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真能写,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2-28 14: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4-2-28 16:18 编辑
徐公孰 发表于 2024-2-28 13:40
你有没有发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自古都理解反了啊

好像之前你就跟谁讨论过这个话题。
我看,“缩”字“宿”是声部,从“糸”,蚕丝,遇水收缩蜷曲,引申为理亏、惶恐,“自反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言之成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2-28 13:40 |只看该作者
指尖弹出盛夏 发表于 2024-2-28 08:35
笔误
再读一遍,怎么“”李白义山”也冒出来了?




你有没有发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自古都理解反了啊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2-28 08: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4-2-28 08:40 编辑

笔误
再读一遍,怎么“”李白义山”也冒出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2-28 08:32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2-28 07:45 |只看该作者




有孟子“自反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磊落气度。




这一句有意思。是记忆混淆呢还是有意识到“缩”字古来解释欠安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2-28 07:43 |只看该作者




王荆公好孟子
司马君实好史
苏东坡好老庄

惜乎多有不通。
若通乎古人之志,三夫子何至于互相轩轾甚至于排挤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