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4-1-3 17:17 编辑
写在前面的:据说,“价值虚无”,是哲学用语。为了避免被批斗,我先申明:借用。若有词不达意,与语文水平相关,于哲学理念无染。
有一年,作为心理学志愿者随团队去女监做心理辅导。导师在岗前培训时,千叮咛万嘱咐,说,你是聆听者,只提供耳朵……她们大多数人的智商,或许远超于你……保护好自己,不要被带偏了……压不住气场,举手请离,导师随时补缺……
我接待的两个女孩子,她们活泼,开朗,懂礼,阳光……所有美好的词,几乎都无缝对接。从某种角度来说,她们太正常了,甚至内心无比强大。而我,基本插不进话,只能尽量跟上她们的节奏。
以至于过程中,我多次恍神:我是谁,我在哪里?是来干嘛的?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她俩年岁不大,都是参与贩毒的。
一姑娘描述的是,她最喜欢画画。然,类似摄影是个败家行当,真要投入了学画,败家起来也不遑多让。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她就走上了贩毒的道路。
从她的侃侃而谈能知晓,她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不胡乱交朋结友,所有的生活都与赏画、绘画相关。简单这么说:除了触犯法律的贩毒行为,她是个很有梦想且努力的女孩子。
另一个姑娘跟她不一样。她说,父亲家暴,她支持母亲脱离,然后,为了养活母亲,不是一般的“养活”,是“富养”母亲而学会了贩毒。她给母亲买项链、戒指、手镯以及各类奢侈品,她甚至给母亲购买房子。她说,别人有的,我母亲也该有。
她俩的共同认知是:走了个捷径而已,比杀人放火文明多了。她俩甚至认为:有人愿意买,她们愿意卖,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我忽然意识倒,我无力“说服”对方。有没有一种无奈,是你明知对方的认知不对,可你却面对“三八二十三”似的束手无策?
我感觉我是狼狈下场的。在总结会上,我也惭愧汇报了我的状况。导师笑了笑,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能全程微笑聆听。原来心理志愿者的存在意义,是给女犯们输出和梳理的机会?至于对方是否能回归所谓正轨,需要更多的机缘?
而今回顾往事,我想起来一句话: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踉跄在价值虚无的荒原之上。
偶尔的偶尔,我会怀念昔日“愚民”时代,也是很多“人间清醒者”所深恶而痛绝的时代。那时候的人多傻啊,听什么信什么,各种信仰各种敬畏各种愚昧,却也……各种纯净美好。
那天,沿一条支渠漫步,见一着装时髦的女人,拎一大包生活垃圾,半点不犹豫就扔水流里去了——这条河道经常反复清淤反复堵塞弄得满大街水漫金山。我热血上涌差点怒而责骂几句,但发现我真的不勇敢了,首先想到的竟是:骂这类认知欠缺的人有用吗?人原本就没有公德这个概念,你如何用公德去约束?那,又何必冲上去当炮灰自寻烦恼呢?
跟先生聊起这些话题,他说,从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现在是“门前有雪骂环卫,环卫不来骂政府。”确实,懂得维权了,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了,是极大的社会进步。然,纯粹的法理社会,是不是少了点什么呢?或许也值得深思。
我有时候就会怀念童年时代接触的愚民教育,口口相传给孩子们的震慑效果。比如:糟蹋五谷,雷打脑壳。忤逆不孝遭雷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现代人知识多了,视野开阔了,变得绝顶聪明了,知晓神鬼都是虚妄,因果循环都是假的,除了看得到的个体利益,其他统统都是扯淡……
前些天,有个同事跟我说,教育举步维艰啊,懂法的家长太难应对了,不跟你交流如何管理孩子,天天跟你显摆他懂维权,比如他家孩子有权不做作业,老师的某句话伤害孩子自尊心,你们老师是不是又多收了班费……她还说,该维权的不维权,不该维权乱维权,乱象太多疲于应对,以至于方方面面因噎废食,整得学校教育跟阉割了似的不伦不类。
我开玩笑,说,你以为家长们好糊弄啊?还是学会自保埋头拉车吧!她叹了一口气,说,好怀念从前被老师们糊弄的日子。想了一下,还真是的。那时候,会糊弄的人少,被糊弄的更少……
诸如此类的,大概都归属“价值虚无”的荒原?什么时候走上了的?还将在这片荒原走多久?……都无从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