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的休养政策实在太宽松了,无为而治,禁网疏阔,轻徭薄赋,轻刑慎罚。民间可以从事冶铁、煮盐的生产,谋取很大利润,诸侯王甚至可以私铸钱币,现在汉武帝要为反击匈奴做军需储备,这种情况必须改变,首先实行盐铁官营的法令,并进行币制改革,这些都断了诸侯、商贾的财路,地方豪强的腰包都瘪了下去。之后又针对商人推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律令,无形中一只大手伸进商贾的钱袋,大量钱财开始源源不断流向中央,商人们终于明白,要打仗了,商人好日子到头了。
汉朝之前的战争基本是战车驰骋疆场,但战车很不实用,造价昂贵且笨重、机动性差,逐步被淘汰,汉朝之后开始有了骑兵,与之相应的马上武器也开始装备到位。汉朝的铁制武器相当普及,骑兵的克星强弓硬弩技术上也得到完善,马镫、碳钢铠甲开始出现。见识了匈奴骑兵的威力,汉朝开始重视马政,出台了“马复令”等一系列养马政令,允许私人养马,鼓励民养官马,并不惜工本引进大宛马改良品种。这些都是为反攻匈奴做了必要的准备。
谈到兵役制,汉朝是征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打仗需要充足的兵源,文景之时生民休养,许多人可以免除兵役,大量军人转业投入生产劳动,汉武帝要打仗,需要大量兵源,募兵制应时而生,兵源分两种,类似于短工和长工,短工就是临时性的军人,长工则是常备军,常年征战,往往父死子继,成为世兵。“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讲的就是这个。试想老百姓真的到了如此光景,什么“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盛世,还不如文景之治来的自在快活。
打仗,是很费钱的,吴王刘濞富甲一方,自以为可以单挑景帝,结果只撑了三个月就败下阵来。崽卖爷田不心疼,不谈高祖吕后,就从文帝开始,文景之治修生养息,五十年的积蓄,到了武帝手里,三十年战争打下来,赌上了老本,吃尽当光,我有时掩卷叹息,对匈奴还是延续文景两帝的政策,虚以委蛇不是挺好?打跑了境外敌对势力,自以为人民得解放了,其实百姓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何也?匈奴跑了,但苛捐杂税来了。
那么文人呢?文人在干什么呢?浩然之气是否还蕴含于胸?曳尾于泥涂的清高还剩几许?后人提到春秋诸子行文一个特点是放言无惮,那是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今非昔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荆轲、侯赢对主公输肝剖胆千金一诺,到这里成了献芹之意不值一哂,董仲舒居然写《悲士不遇》,原来有感而发,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何其卑躬屈膝,相如献天子游猎赋,更是大吹法螺,舍此无它,看看倒在血泊中的杨恽、成为刑余之人的司马迁,还有什么反对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