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11-23 08:03 编辑
无蕊内视,且自省。如此,甚好。
然,不能免俗的是,无蕊太急切、太想证明自己,便每常以想当然的立场,挖掘出“假想敌”来当靶子,玩一玩批斗的游戏。
这,让我想起唐吉可德和他的剑,以及无辜的大风车们……
故而,无蕊剑指涵儿的文字我其实并不惊奇,偏见或成见的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不满,是要时刻准备着寻机发泄的,涵儿的文字给了无蕊契机——多好的隔山(涵儿的字)打牛(学校和老师)时机啊!
无蕊不会考虑教育部对学生读物的安排是否合理,更多是自以为其家庭教育的正确性,足以涵盖过学校教育的系统功能,故而他理直且气壮,宣称他不会主动让孩子阅读《红楼梦》,言下之意此举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暗戳戳批评学校教育的揠苗助长。
我其实并不知道涵儿的高中课程有没有《红》的名著阅读要求。我之前说过她的学业现在已经不归我管了,仅仅是她要参加一个本地的“读书征文”活动,辗转托人找我帮她指点文字疏漏而已。何况我也不觉得高二的孩子读不了《红楼》——不管是主动的,或是被要求的。无蕊是有多俯视孩子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又是对学校和老师有多抗拒动辄要归罪的呢?
且不说动机,就说解读吧。一个人带着偏见,试图鸡蛋里挑骨头,要如何做到客观公正?
逐字逐句看下来,真把我看得哭笑不得:无蕊所谓的解读,并不是作者本意,而仅仅是他的内心辐射而已。
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无蕊的欲加之责未免太牵强了些。涵儿何辜?
以所谓“男女对立”为例:
一句“为女性发声”,无蕊是怎么看出“对立”立场来的?女娃娃看出来男尊女卑的遗毒还于现实存在,很清醒冷静为弱者发个声,怎么就站成了对立面的?若有人为底层百姓发声,不是出于悲悯、同情而必须是阶级对立?咋想的?!
由此可见,并非女娃娃在“对立”,她哪里懂这许多弯弯绕?大抵是无蕊习惯性把学校和老师先对立了,再以对立的眼光把涵儿捆绑到对立的高台上,借她的所谓错处对她背后的学校和老师极尽批斗之能事罢。
一个“革命”之词,用得触目惊心,可见无蕊之极端情绪。
我还是那句话:无蕊,家校若不能形成合力,真的遗害无穷。设若你孩子的学校和老师让你心存芥蒂,且满腹质疑的话,建议你为他转个值得你信任的教育环境,否则你的这些情绪会在潜移默化里传递给孩子,进而撕裂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重回话题。从前的从前,读鲁迅笔下的人物,常用的评语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今天读涵儿笔下的人物何尝不是如此?
无蕊你可以“哀其不幸”,涵儿为嘛不能“怒其不争”?责尤二姐”菟丝子”和怪尤三姐“自爆”,敢问女娃娃的观点问题在哪里呢?不管是以当时的观点,还是以当前的观点,她们完全可以有其他选择,既然选了不被认可的方式,还不能让人责一下的吗?岂不闻,“爱之深,责之切”?正因为痛心疾首,才会恼恨一句“弱爆了”,才会希望女性站起来,立起来,活出自我和勇气来——否则,如何理解她要为“天下女性”发声,希望普天之下的女性携手,与男性同权存活?涵儿有摒弃任何一个女性吗?没有。她是悲悯并呼吁每一个女子,包括她们中“弱爆了”的……
我不相信无蕊没有阅读能力,然,为嘛解读和理解却如此偏差?还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左不过“立场决定观点”的怪圈吧。指望一个偏见、成见的人客观公正看待问题?想啥好事儿呢!我,被批、被驳、被革命,无妨的,只心疼了一下我的涵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