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教育部发文,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尽管这”不宜“二字背后可能有点暧昧,但毕竟态度出来了,那就是不建议推广这个进校园,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
为何预制菜能得到几乎全社会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反对和抵制,道理大概不不用多说。预制菜到底是什么,算是菜品的半成品加工吧,或者是菜品的新探索?是,又都不是。其实预制菜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对多数成人而言,或许或多或少都吃过。举例说明,比如那种速食快餐,诸如自热米饭上面带的那些菜,大约都属于这一类的。
这玩意儿怎么来的,大约也是舶来品,从那里舶来的,日本人是脱不了干系的,所以,这次预制菜风波里,能见到日企的影子也就不奇怪了。看过一个说法,说是日本的学校也有这玩意儿,但是,有严格的保质期,最多不过两天,超过两天不行。说实话,不用脑子想就知道,这标准到我们这里大约就折扣了,为何折扣,道理也不用说破。
为何一定要青睐日本的预制菜,背后的文章是需要认真解读的。
教育部的”不宜推广进校园“的说辞不怎么生硬,也许日后可能有一些变数,那就拭目以待吧。无论如何,叫停和暂缓是明智的,这毕竟关系到无数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这含糊不得。
有人看过所谓南京中央厨房的调查,僵尸肉,满地污水,地面青苔,就这食品加工环境,怎么能让人放心,就这环境里定制的预制菜怎么能做到卫生合格?
院士都为预制菜站台,这背后的文章和玄机一定很多。尽管不喜欢阴谋论,但是,不能不问为什么。
实在不行,要么倡导家长送饭,要么恢复学校大蒸锅,学生自带饭吧,有一个热饭的地方就行。
我觉得网友们说的很透,既然要推广预制菜,先从党政机关,国家部委办的食堂开始吧,那么起劲的推广,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说实话,预制菜,作为一种应急的存在不是不可以,但是绝不能常态化,一旦常态化,一定出问题。日常做菜都能鼠头鸭脖,一旦预制了你都不知道它预制什么在里面。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预制菜肯定不是当餐加工的东西,所以,于法无据,理应拒绝。
资本的力量确实已经无孔不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