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邯郸少年行
查看: 1807|回复: 1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邯郸少年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9-19 09: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邯郸少年行侠子,衣冠华贵自风流。
赌博场里好身手,打架斗殴握胜拳。
高宅笙箫日夜舞,门庭若市众宾多。
潇洒豪杰气皆美,似乎门客赵相囯。
可叹世态炎凉冷暖,倾尽黄金人马稀。
看破红尘收热情,功名皆弃乐逍遥。
只与山水游玩好,日暮猎归洒洒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37
发表于 2023-9-20 07: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3-9-19 19:01
晚读!

欢迎老友
早上好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23-9-19 19:01 |只看该作者
晚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23-9-19 18: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23-9-19 18: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23-9-19 18: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该词大概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或元符元年(1098年)江夏任上。时值春末,词人触景伤情。回忆起一两年前的一段难舍之爱,心中无限怅惘。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23-9-19 18: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首词写相思之情。上阕记述一对恋人分别时的情景,下阕写男主人公对恋人的一往情深和无限盼望。诗人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寄寓着自己失意的心怀,全词意蕴悠长,情余言外。

  开首二句写景。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湖波微起,荡漾涟漪,芳气郁郁,秀色青青,在这幅春景图中,慢慢地走出了一个漂亮的女子。“罗袜尘生步”是形容她步履的轻盈,也带出她体态的优美。见到恋人的到来,等候的男子急忙迎上前去。“迎顾”二字,既表现了他的行动,也体现了他的心情。接下“整鬟”,说明她已经过精心的打扮; “颦黛”表示她正忧愁不乐。在如此的美景之中,见到自己的情人,应该十分喜悦才是,然而她却紧紧颦着双黛,这就表明她那黯然销魂的神情。临别之际,按理说应是“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的情景,而他们却“脉脉两情难语”。“脉脉”有含情欲吐之意,既然有千言万语的柔情蜜意,而又觉”难语”,这就把他们绵邈凄婉的情态描摹得极为深致。接着,诗人通过愁的象征一一柳絮的描写,进一层地道出了他们伤感的情怀,并直接逼出”人南渡”,点实词意,结束上阕。

  过片以“回首”一气贯下,写对恋人的追念。“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诗人着力从男方的角度来表现,这与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寓在男主人公身上不无关系。正因为昔时的恋情是如此的欢乐,如此的温馨,所以在分别之后。他才会“回首”,也值得“回首”。然而,举头四望,所见只是群山成列而已。“山无重数”境界开阔辽远,其用意则在于展示人物内心的寂寥空虚,也暗示关山的迢递,故接下有“花底深朱户,何处”的疑问。“花底”写环境之优美,“朱户”写房室之富丽,其中嵌入一个“深”字,则将小红搂掩映在花木革树丛中的势态表现了出来。他的思念始终环绕在恋人的身上。他想象着,他思念的恋人可能在“花底”,有可能在”朱户”。这问题似乎太迷人了,他象是进入了恍惚迷离的心态之中,于是索性掷出一个“何处”的问号。

  天地茫茫,情人不知何处,教他柔肠寸断。到这里,诗人没让他的感情喷涌而发,而是宕开一笔,以写景进一步蓄情。“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是他的所见,也是他的所感。一片风景,一片心情,梅子烟雨,也是他郁暗心情的表露,梅子黄时,细雨如丝,他的愁,如迷漫天地的梅子雨一般,无边无际地梭织着,使他无法逃遁,无法挣脱。在雨声的淅沥中,春光流逝了,春色衰残了,他那凄骑、迟暮、孤独的怅恨之情终于饱和到了顶点。“断魂分付与,春将去”,这时怀人和伤春已交织在一起了,从而转折出一片时不我与的无奈心情。结语构思奇特,痛苦不堪的主人公要把“断魂”交付给春天带走,其实谁都明白这是徒劳的,正如冯延巳所云:“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鹊踏枝》)然而正是这结语产生了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整个下片抒情,传导出的是缠绵、痛苦与无奈。

  整首词情致凄切哀怨,风格委婉细腻。从回忆旧日临别时的惆怅到描写别后的相思落寞,语言凄婉,一往情深。其怀人的愁思和语词意象的选用与《东山词》中的压卷之作《横塘路》(即《青玉案》)有几许相似之处。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23-9-19 18: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香草铺满芳洲,空气中漂浮着游丝。她款款而来,步微履细,好似被芳草阻住了相见的脚步。他迎身上前,只见她手扶危鬟,黛眉暗蹙,二人相顾无言,唯有脉脉深情。微风吹拂着柳絮,他南渡金陵而去。
回首过去游玩处,举头四望,群山成列。事隔经年,她现在是在某处花丛中的朱门深院内,还是在何处?春意将尽,梅子也已半黄,傍晚时分,疏落的雨丝透过帘幕送来的阵阵清寒。魂断了,就托付给步程匆匆的春天,一块带走吧!

注释
人南渡:即《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始见于敦煌曲子词。宋词始见于张先词。
兰芷:香兰、白芷,均为香草。汀洲:长满香草的水中陆地。
游丝:荡漾于空中的昆虫所吐的丝缕。
整鬟颦黛:略整秀发,微皱双眉。
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
旧游:过去游玩处。
朱户:红色房子,喻富贵人家。
向晚:傍晚时分。
分付:指交托。
春将去:把春带去。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23-9-19 18: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人南渡·兰芷满汀洲

贺铸〔宋代〕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23-9-19 18: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9、和《人南渡·兰芷满汀洲》

野芳渡口草,小桥玉立。楚楚身姿羞,对眸。低眉流盼,脉脉温情怎诉?柳絮满城飞,人又去。
回首往事,山花烂漫。朱户玉栏人,等谁?风雨梅子,一帘幽梦中。香魂已入魄,熙熙拥。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23-9-19 18: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23-9-19 18: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23-9-19 18: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在此曲中,作者托情于燕,抒历史兴亡之叹。燕子有飞迁的习性,秋天飞往南方,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作者用燕子的来去喻示时间的流逝,又赋予燕子以人的视角。

  接着写燕子喃喃细语,忙碌争飞,似乎在寻找王谢繁华旧迹,诉说人间兴亡之事,实际上是移情于燕子,将燕子的本能活动赋予人的主观意识。在只有“巷陌乌衣夕照斜”的无奈失望中,作者更是借燕子的口吻直接诉说历史兴亡的慨叹。全曲紧扣咏燕来怀古,继承了古人却又不拘泥、重复,立意新颖。尤其是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此曲更具婉转、曲折之妙。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是一个对偶句,依旧借助燕子的视角慨叹历史,文学上将这种手法称作“移情”,即将人的主观感受转移到某样事物上,使人物合一,强化情感的表达。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兴亡往事最终都付与评说,人世喧嚣也都归于“喃喃”之语。曲的结尾很有一种有淡世事的超然之感。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23-9-19 18: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年年岁岁来来往往把寒热衔来搬去。喃喃鸣叫,忙碌飞奔,春风中堂上翻飞寻找王谢时的繁华旧迹,却只见笼罩在夕照斜阳中的寻常巷陌。兴,见证了许多;亡,也尽由着评说。

注释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喃喃:燕子的叫声。
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王谢:代指高门贵族。
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23-9-19 18: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山坡羊·燕子

赵善庆〔元代〕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23-9-19 18: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8、和《山坡羊·燕子》

春社燕来,秋社又去,岁岁寒暑皆翩影。梁巢泥,呢喃对。春风枉自王谢宅,乌衣巷口几回迟?兴,看不见。亡,也未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23-9-19 18: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发表于 2023-9-19 18: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徐再思(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23-9-19 18: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李衍:“善画竹,青绿设色师李颇。人争欲得之,求者日踵门不厌。画竹二百年来,用意精深,无如之者。后使交趾,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画竹,不易见,但这首曲子却能使读者想见其作品的风神。

  该篇题为“息斋画竹”,作者却并不直接评说竹子画得如何如何,而是先巧妙地用了两则传说的典故:一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掷青竹杖化龙事。作者将画上的竹子比为“神龙蜕形”,可见竹姿的劲健和生动。二是凤凰食竹事。“丹山”是凤凰的巢穴,凤凰非竹实不食,如今受到画竹的诱惑而飞来“栖庭”,可知李衍所作的是一幅壁画。“神龙”、“彩凤”,对仗工整,妙在前者是画竹本身的暗喻,后者则是作者观画后的奇特联想。这两句用的都是神话传说,作者引为感受,实是赞美李衍绘出了非人境所有的仙作。

  三、四两句,进一步细绘画面的内容。李衍的这幅竹子,中间夹杂着新竹,竹尖从“粉箨”中抽出,而竹下还点缀着苔藓。画竹画出壳皮上的细粉已是够绝的了,更何况是那样鲜活,仿佛一阵风吹来还会扬起它的清香;苔色深苍,调色自亦不易,而奇在画上的苍苔还让人产生“冷”的感觉,似乎刚刚经受过一番雨水的洗刷。这两句充分调动了艺术审美的联想,综合了形、色、香、觉的感官享受,将“息斋画竹”的外象和气质重现得栩栩如生。要不是作者加一句“老仙翁笔底春生”,人们恐怕会错以为是一丛真竹子呢。

  末两句显示了“息斋画竹”的总体效果。李衍画在壁上的这幅杰作,犹如在庭院中栽上了一片翠竹,宜月宜酒,使人仿佛置身于潇湘一带的自然美景之中。这两句富于诗情画意,用明月阑珊、酒意瞢腾、潇湘缥缈这种种充溢着朦胧美的意境作为借衬,展现出画作娟美的风神。全篇未出“画竹”二字,却句句不离题面;不下文字断语,却用一系列形象代替,作出了最好说明。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23-9-19 18: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这竹像是葛陂中的神龙还了原身,画在屋墙上,惹得凤凰飞来栖停。一阵风过,笋壳的粉皮上似乎清香可闻,竹下的苍苔,仿佛还保留着雨后的湿冷。息斋道人李衍的画竹真是妙笔生春。当明亮的月光纵横地投下清影,我睁开酒后初醒的眼睛,简直像是面对着一片翠生生的潇湘竹林。

注释
息斋:元画家李衍,号息斋道人。善绘竹,有《竹谱》。
葛陂里神龙悦形:《神仙传》载,东汉费长房身跨青竹杖腾身入云,下地后弃杖于葛陂水中,竹杖即化为青龙。葛陂,湖名,在河南新蔡县境内。
箨(tuò):竹的壳叶。
阑干:纵横貌。
潇湘翠影:谓竹。湘地以产斑竹著称,称湘妃竹,相传为湘夫人泪点洒竹而化。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23-9-19 18: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徐再思〔元代〕

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3-9-19 18: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7、和《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仙人掷杖水生龙,丹霞彩凤欲栖之。风吹竹韵唱,雨滴翠叶青,笔底葱郁栩栩生。月下抚琴七贤醉,潇湘斑泪几分深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23-9-19 17: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23-9-19 17: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23-9-19 17: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此诗写陪宴所见,由筵饮游赏的生活琐事,联系到贵戚专宠的国家大事,由个人身世之慨发展到时世之叹。全诗画面繁复,情感郁结,气势磅礴,包蕴深远,显示了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逐渐形成。

  此诗从设宴园中叙起,写景由近而远。头两句写乐游园上的景色。次两句写乐游园周围景色。既见地势高敞,又见胸襟开阔,其心旷神怡的程度,只有王维的《辋川集·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差可比拟,而笔力则更加雄浑。

  正因为座上俯视,可见全城:“秦川对酒平如掌”,便引出下面“长生句至“缘云”句一段从所见宫阙园苑远景生出的有关皇帝此时此刻也在真宴游玩的想象。《两京新记》载:“开元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亘罗城复道,经通化门观,以达兴庆宫;次经春明、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这一段提到南苑芙蓉园,提到夹城复道中如雷霆般轰鸣的车马仗经过时的声响,提到大开的天门阊阖,等等,可见指的是皇帝带着他的宠幸这时正赶着前往南苑诸胜去寻欢作乐。

  “酌瓢”“调马”是就皇帝而言。唐玄宗崇道祖,信神仙,求长生,偶尔也会在大内用“长生木瓢”酌饮以“示真率”(即《朝享太庙赋》中二丞相颂扬玄宗“浇讹散,淳朴登”的意思,恐怕平日真有这么一番欺人自欺的做作),可是一旦遇到良辰美景,便再也按捺不住他那强烈的凡人情欲,而“更调鞍马狂欢赏”,到南苑诸胜散心去了。

  这诗先叙杨长史设宴于地势高敞的乐游园,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次述因眺望所见而生出种种有关皇帝游幸情事的想象,并以含混的言辞加以表现。因为相隔很远,虽见到一些动静,到底只能凭想象揣度,并非亲眼得见,难能坐实皇帝一定在内,就是明明知道皇帝正在南苑寻欢作乐,即使不像王维那样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他辩护,说这只是“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也不能大肆张扬他跟爱宠们在吃喝玩乐啊,想说又不敢说,这就不免支吾其词,含混不清了。一想到了皇帝,势必会勾引起应诏、召试以来的无穷心事,倾泻出来,便是末段中那深沉的慨叹和徙倚无依的身世之感。诗人的思路是清晰的,前后段诗意的过渡也很自然,只是前人未能悟透,讲解起来,不是这里就是那里,显得疙疙瘩瘩了。

  此诗画面的繁复和跳跃、情感的郁结与变化,造成了纵深横阔的效果,显示了杜甫独特诗风的逐渐形成。旅食京华的十年,杜甫留下了一百一十多首诗,包括《前出塞》《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既具有广阔深沉的生活内容又充满杰出想象力的作品,所以《乐游园歌》并不能代表这一时期杜甫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这首诗在杜甫七古长篇中第一次展现出了“沉郁顿挫”的特征,在很多方面显现出诗人诗艺逐渐成熟的痕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23-9-19 17: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题下原有自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中作。”当时杜甫在长安,生活困顿。中和节(唐代一个节日,在正月最后一天)时,贺兰杨长史请杜甫参加宴饮,杜甫乘醉写下此诗,抒发郁积胸中的无穷感慨。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3-9-19 17: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古老的乐游园地势高出树木参天,连绵的碧草生长得很茂盛。
杨长史的筵席设在园中最高处,对饮美酒俯视秦川,秦川平坦得像手掌。
主人用长生木瓢盛酒,表明他的真率,贺酒之后又让客人骑上鞍马狂欢游赏。
春季的芙蓉园内碧波荡漾,晴日当空雷霆骤响,原来是天子出游时声势浩大的仪仗。
曲江岸边官殿巍峨,门户大开多么壮阔,游宴的帐幕如绚丽的烟霞势排银牓。
画船上的美人舞袖低回轻拂水面,歌女们嘹亮的清音,宛转随云到青天上。
回想以前,每年的今天我都喝得酣醉,今日还没有喝醉而心已先悲。
年岁渐老,稀疏的白发哪里肯放过我,即便罚我多次喝下满杯酒也不推辞!
身居圣朝却长期贫贱我已自知丑陋,眼前一草一木尚且蒙受皇天的恩慈。
酒宴已散众人皆去只有我无处可归,独自站在苍茫的暮色中吟出了这首诗。

注释
乐游园:即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时建,始称乐游苑,地势最高,四望宽敞,为唐代游赏胜地。
崒(zú):山高危貌。
森爽:萧疏貌,是说乐游园上的树木参天。正因树木不密集才见得其高。
绵:延绵,笼罩。
公子:指筵席主人杨长史。势:地势。
“秦川”句:《三秦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又名樊川。这里当指长安周围的平原,因居高俯视而觉其平坦如掌。《长安志》载:“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如掌。”
长生木瓢:长生木做的瓢,《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有长生木。示真率:主人用长生木瓢盛酒,表明他的真率。
调(tiáo):戏弄。
青春:犹言青青,河水碧绿。
芙蓉园:在乐游园西南,中有芙蓉池。张礼《游城南记》载:“芙蓉园在曲江西南,与杏园皆秦宜春下苑地。园内有池,谓之芙蓉池,唐之苑也。”
雷霆:指宫廷仪仗队的赫赫声势。夹城仗:《两京新记》:“开元二十年,(唐玄宗)筑夹城入芙蓉园。”从这句开始转入对玄宗出游芙蓉园之盛大景况的描写。
阊(chāng)阖(hé):天门。这里借指宫城的正门。
詄(dié)荡荡:阔大之意。
曲江:在乐游园西南,今西安市东南十里。
翠幕:贵族游宴时搭建的帐幕。
排:指压倒性的气势。
银牓(bǎng):宫殿门端所悬金碧辉煌的匾额。
“拂水”两句:写芙蓉园和曲江的皇家歌舞。“缘云”句,形容歌声嘹亮,攀援云层而上达青天。
只今:如今。
百罚:多次罚酒。深杯:满杯。
圣朝:有道之邦。这里指当时的朝廷。
贱士:杜甫自称。《论语》:“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一物:仇兆鳌注释为酒,沈德潜以为是杜甫自谓。当释为一草一木、万事万物。荷,承载。
无归处:包含复杂内涵。一是仕途不得志,满腔抱负无所托,二是没有志同道合者。
苍茫:暮色貌。融合全诗则含有前途渺茫的身世之感、对国家政治的忧虞之感以及念天地悠悠的历史深沉感。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3-9-19 17: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乐游园歌

杜甫〔唐代〕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3-9-19 17: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6、和《乐游园歌》

乐游原上夕阳落,风筝入云人欢畅。
使君摆宴高坡顶,四望秦川阔又广。
木瓢酌酒豪气洒,醉驰八骏烈蹄狂。
又临曲江芙蓉园,权贵华盖仪仗旌。
天门开列御侍卫 ,锦帐围帷香翠云。
歌女曼妙喉若莺,彩袖低舞琵琶音。
当时三月春花绽,饮醉千觞意未足。
白发老儿随之喜,痛饮从来不辞杯。
盛世存吾简陋士,天下万物承皇恩。
饮醉归来无倚处,独立苍茫慨而吟。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3-9-19 13: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3-9-19 13: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不但写出了所咏之物的形象,还写出了所咏之物的品格和精神。上片,作者重在写梅的形态。下片,作者通过写物突出了事物的内涵,也由此寄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此词写作手法还是以传统的咏物词害似,以物喻志,哀志不张。

  词的开端两句“天公应自嫌寥落,随意著幽花”是说,在岁暮天寒之时,所有的草木都只剩下枯枝,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死气沉沉。上天大概也觉得过于冷清了,所以才让梅花开放来点缀一下这个凄凉的世界。“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底横斜”,连用了李商隐《霜月》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和林逋《山园小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然而,对于梅花自己来说,它在这个世界感到孤独,“萧然四顾”的主语,是梅花也是作者,甚至可以说,也是一切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愿入世尽自己一份责任的孤介之士。“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鹤是一种清高的禽类,它的鸣声特别嘹亮,即所谓“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死气沉沉的现状,必须有一种震聋发聩的声音来打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