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学习的科学,是从伽利略开始算起的。伽利略写过一本书,新科学与旧科学的对话,新科学自然而然是伽利略本人的学问,旧科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学问。
新旧科学有什么区别呢?伽利略把科学建立在纯粹的观察,实验与逻辑基础之上。亚里士多德也讲逻辑,连形式逻辑三段论都是他创立的,他也讲究观察和实验,但是他的科学不纯粹,有时候还靠直觉与经验主义,比如说两个铁球从高空抛出,亚里士多德说重者先落地,伽利略说同时落地。这就是不同。
这个不同,关键在于,伽利略讲究充分条件。只要观察实验給出足够的完备的前提条件,就能判断出可靠的结果。这叫充足理由律。
但是老百姓过日子,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 不充足理由律。买件衣服,图的就是个颜色,或者手感,并不需要考虑所有因素,只认准一点,不及其余,这就是不充足理由律。这比较冲动。还有不那么冲动的,比如风险决策,在只能获取70%左右前提条件时做出100%的决策,这种决策的基础也不充分理由律,不足的理由靠肥胆补足。
充足理由律适合科学研究,不充分理由律适合写小说。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大不相同,实质上都属于因果关系思维:因为天下雨,所以路上打滑;因为天下雨,所以我要喝咖啡。
因果关系思维是这样一种方式:沿着一条世间线,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发生。这个秩序是线性序列。
2,
周易,不是伽利略那种充分理由律。也不讲 线性序列。
欧几里得说,只要给我一根足够巨大的杠杆,我就能把月亮摘下来。
拉普拉斯说,只要我有足够的数据,就能演算出天地万物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人的传统不是这样子的。中国传统文化讲 并列。万事万物并行不悖,并行,并驾齐驱,而不是西方按照时间安排出有先有后的秩序。
比如说吧,昨天南天牧云和我还有薄荷味等等一起写《田无四只角》发到论坛,按照西方充足理由律来思考这个事情,就一定要找出一个最开始的原因,找出第一推动力,第一原因推动随后的第二因……最后三星相聚。这是一个有先因有后果的线性序列。
周易的思维不分先后,只讲并列,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东北丧朋,西南得朋,东北和西南,得与失,相倚相伏,是同时并行不悖的。
按照中国传统这个思维,薄荷味,牧云,我,每个人都静极思动,心中一动,写了同题。三个人之间彼此没有因果关系。与每个人并行不悖的事情是天上的星星眨了一下眼,而他们各自的心动了一下,然后就来到六星论坛写了一篇文。
中国传统文化不讲先后,不讲轮回,只讲天下大同。天下人无论黑白,都与天地并生。蒙古人打来了,让个地儿给他们,与他们一起并生,然后蒙古人也就不再是蒙古人。和而不同,不同而并行不悖。
中国传统思维有些像量子计算,各种各样算法独立运行,然后叠加在一起。西方思维像电脑,一步一步地算,然后回头验算,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因,每一步都是分对错的果,上一步和下一步互相验证,不能合并运行。
3,
梵高,在西方很出名。高更,也很出名。可是中国的林风眠,并不比高更差。也不比莫里斯,马蒂斯差。
西方现代绘画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按部就班地进化过来,一看,都是中国传统玩剩下的。康定斯基那抽象画,毕加索那立体画,比起中国传统画,是不是很小儿科呢?这就是思维方式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气象。中国传统思维不讲因果,只讲格局与气象。
4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史记里表现很明显。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最后合起来。周人灭了商,还把商朝的社稷完好保存起来,商人的后代也有自己的诸侯国。美国打中国,想着脱钩,中国回应挑战,不惹事,不怕事,想着共赢,想着一带一路联系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