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3-8-23 09:22 编辑
我们建筑业有“借景”的认知传统。计成把它总结进《园冶》,陈从周《说园》里也再三强调。
你看现存的颐和园便知,那是以西山(太行余脉)为背景的,圆明园亦如是。
为什么造园要借景?嘿嘿,因为那景是永恒的,也不是你花钱就能造得了的,于是乎,借,最是智慧。你说借,借得了一世吗?
颐和园岁数小,你看十三陵,无论是整体格局还是单独审视一个陵,你不借,你哪儿来的恢弘之势?对,那是燕山余脉。十三陵从朱棣的长陵始,借了六百年了,嘿嘿,他老朱家借了几世?
借,你得懂什么叫借,脑子发育不全思维狭隘是懂不了借的。
中国传统园林,都离不开水,忽而湍急而泄,忽而平缓出湖,嘿,借了,借成了,啥?借了天光成了倒影。你知道颐和园里边的园中园谐趣园吗?不大,水面做镜,移步换景,景随步变。
你可能听说过,过去不少重要的城池都是有护城河的,你知道这里边有借吗?嘿,假,就是借,这你似乎是知道的,但借其实是利用,这你脑子就达不到喽。
说说护城河和借有啥关系?嘿嘿,那城墙的主体材料土,是哪儿来的?对喽,就是挖护城河的土,原地夯筑,你不借(利用)?
嘿嘿,皇陵挖地宫,土,回头堆在地宫上边,叫宝城,广植松柏,还是利用还是借。
你说花钱是买是借?嘿,有的买卖看着是买,其实是借,你看哈,别人是考取功名,你是买个候补道,学问你能买进肚子吗?嘿,没戏,你就是花钱借了个虚名儿。嘿嘿,借个虚名儿,能借一世否?嘿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