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负”字,可以有两种相反的意思:
1,辜负
2,担负
两种字义里,“久负大恩即成仇”便有不同的理解,主语和宾语会因此互换位置:
负=辜负,则说的是“受恩者”受恩于人,长久不回报,不堪愧疚之苦而恩将仇报施恩者。这是说受恩者因愧疚而愤恨。
负=担负,则说的是“施恩者”长久施恩于人,不堪其苦而仇恨受恩者。这是说施恩者居恩自负,以至于盛气凌人。
按照我的理解,八成是1的意思。但是读到一篇浅谈人性的妙文,说“假如,他我没给他补过课,那些老师也从没帮助过他的侄子们,也许,我们照样开开心心地走亲戚,叫姑叫得很响亮,很客气,不至于成了一个陌生人一样了。中国有句古话,久负大恩便成仇。或者是升米恩斗米仇,这,就是人性”,可知此文里“负”意思是2,时时不忘自己是个施大恩的人,处处耷拉着望报的大长脸,别说侄子不待见,儿子也烦这嘴脸。
很早以前读过这妙文作者的一篇绝句,真叫绝,绝的是自己写出一个绝句,点我的名去打擂。胆战心惊去擂台一看,绝倒,完全不合乎最基本的“律”啊。于是问作者:“这是湖南律对不啦?”作者把我埋汰一通,还有一帮人喝彩。
我又写上一二百字,一字一句点出那绝句为什么绝望到发昏第一百一十一章。一天一夜之久,作者很愧疚地承认,她确实发昏犯错儿。虽然是她的一诗之师,我却绝没有以施恩者自居,从那以后绝口不提此人,更别说什么仇恨。以亲身经历证实:“(我)久(担)负大恩未成仇”,所以“负≠担负”。
倒是这个如今写妙文的守擂诗人,愧疚久之,于是仇视我,甚至至今仍然不惜歪曲正义颠倒黑白论人性,自己的几个家务事儿连湖南都代表不了又如何敢谓之“人性”?唉,愧疚感则生仇,“负=辜负”,知之矣,以是。
正说的这件事情不是空口说白话,证人有玉玲珑。玉玲珑还指出我那一二百字里有十来字的错误,而且玉玲珑也亲自写出一二百字差评那个绝句。
按照这个亲身经历,宁愿相信自己理解成1是对的,当看到醉笑“完全同意”2,不禁犹豫不决起来。醉笑是语文老师,我尊重老师,更尊重语文,醉笑老师完全同意2,语文能完全2么?于是戏拟此文,商榷于醉笑,也博方家一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