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骨
建安文章蓬莱骨。风,文风也;骨,内在涵养也。风骨,在孔子时代是另一个词儿,“文质彬彬”,文=风,骨=质。魏晋以后,又换了说法儿,叫“道德文章”。
总起来说,“风骨”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会写文章,自律自制,能做事”。“自律自制”,一个人立得住;“能做事”,则行得通;“会写文章”,才行得远,带动更多人闻风而动。
一个有“风骨”的人,必然是有用的人,是有价值的人。若要实现自己的风骨,要么进入资本市场做商人,要么进入权力游戏的官场做官人,要么做学人,要么开垦一亩三分地做庄稼人,要么做道士和佛子。
有风骨的商人,不但自己发财,而且负起社会责任;没有风骨的商人,为富不仁,陷入拜金主义,一人发财万人遭殃如许家。
有风骨的官人,不仅仅是获得官禄,还要留下政声,造福一方百姓;没有风骨的官人,把做官当作拉帮结派的工具,在他治下,老百姓遭殃。
没有风骨的学人,如张维迎之流,所学只能留在纸上,喊于口号,不能为老百姓用。有风骨的学人,如袁隆平,如屠呦呦,学以致用,老百姓有收益。
历史上有风骨的人,有的人货于帝王家,有的人逃避权力圈子。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于权力则为老百姓行道于世,舍于权力则独善其身隐名于江湖。用也见风骨,舍也见风骨。
以大喻小,可以知论坛上人有没有风骨。
如:关天泥神没有风骨。他们只会跟帖,只会造句,没有文章之风。他们之会说“不”,无论任何人说什么,他们总是说“不”,这种反抗的杠精姿态在受蛊惑的人看来好像是有骨气,其实在明眼如我之人看来,最没有骨气。所谓骨气,是一个人骨子里的的东西,是支撑自己立起来的涵养。关天泥神大声说“不”的基础是依附于别人身上,不是自家的内在的骨气,而是自外而求的嘴皮子功夫。
管理员没有风骨。已经说过几次:把权力紧紧抱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权力为自己所垄断,却又不作为,把责任推诿给临时工,把义务外包给首斑,老百姓求爷爷告奶奶求于权力,权高者实现优越感,失却风骨。
有些人写文章编排人,太过分,太猥琐,处处打压人,失去文章之旨,这也不是风骨。有的论坛,把没有风骨的文章奉为圭臬,把这种没有风骨的事情当作情怀……乌鸦学会了这手段也能洗白自己。
说爵
爵,其实是“雀”。看看造型,像不像一只鸟儿呢?非常像:两个立柱那头像鸟喙,另一端就是雀尾。
但是,这只“雀”有两种姿势:一种通常看法是是以三足为足,以盛酒的那一部分当肚子。
但是,既然爵是雀,那雀怎么会三足呢?所以另一种姿势是,把爵倒过来,以上面的两个立柱当雀足。就是说,倒空爵里的酒,此时的姿势才是雀的正确姿势,此时,两个立柱是雀足,翘尾,俯喙,好像一只雀在喝水;而那三足这时就朝上,像鸟头上的毛翎。
只有在这个姿势里,才能明白:两只立柱是雀足,三足是雀头上的翎子,装酒的爵肚子其实是雀头。
能想象出来不?读上面的文字如果不能想象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请找一个爵的相片,把手机倒过来,以两只立柱为雀足,看到的就是一只喝水的雀。
请接着想像:古人举爵喝酒时,仰起脸来,正好是一只雀立足于喝酒人眼上,雀嘴对着人嘴。玄秘意味深长。这是立柱的作用之一,喝酒时压眼睛,能产生通神之象。
立柱的作用之二,是从斝里接酒。斝,沿口也有两个立柱。斝,比爵大,是泡酒的容器。泡酒的香草就挂在柱子上,蘑菇伞挡住香草掉下来。爵上的立柱,也是挂香草用的。现代人喝咖啡,手里有个小勺子,搅一搅咖啡。古人喝酒,也有类似的木器或者玉器搅和香酒,把掉进酒里的香草挂在柱子上,把小勺子卡在柱子上。这是第二个功能。
柱子的第三个功能,等酒喝完,清洗完毕,把爵倒过来,控干。控干的过程 ,需要两只雀足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