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给丫头洗澡的时候,放昆曲牡丹亭《步步娇》,怎么也听不腻。我告诉她这是昆曲,她问是不是国粹,我说国粹是京剧,这是昆曲,百戏之祖,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说听不懂唱的啥,如果看着字了可能大概能懂是啥意思,我说等你再长大些看吧。包括宋词,我也想晚点让她读,古人害怕女儿家过早读《西厢》《牡丹亭》等移了心性,真真是当父母的人从古至今都一样。我自己读了这几天宋词,都觉得胸口郁结着一团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借着这团气倒好睡起回笼觉来,昏昏沉沉,似睡非睡的,倒也算是养神了,提早步入老年生活节奏也没什么不好。
古人离别很美,他们不仅有这满腔愁绪,还有更多道具来辅助他们的离愁,这离愁就愈发凄凄。离别的马蹄踏起的尘,是沾染了春花香气的香尘,长亭外的杨柳是瘦的,友人还会在岸边设一小酒席,遥举一杯酒望着远行的人一饮而尽。而美人送别时描的是远山眉,流的是盈盈粉泪……难怪现在老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可把古人离别的那套仪式放现在就是表演了,我们现在送别时既没学会西方人热烈自然的拥抱,把古人的作也弄丢了。离别时捶捶肩,相见欢时,也是捶捶肩,然后装一肚子酒和肉。
辩证的来看相见难才会相见欢。既然现在相见不怎么难了,故而相见也不怎么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