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股海泛舟 清华大学教授感染离世:他们说了7句大实话
查看: 148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华大学教授感染离世:他们说了7句大实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作者 | 刘娜


12月20日,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感染后离世,享年67岁。


这让我想起:关于当下疫情,非常重要却被忽视的这7句大实话——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8
发表于 2022-12-23 11:41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12-23 11:37
放开的当下,不能掉以轻心

对,不可侥幸。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12-23 11:37 |只看该作者
放开的当下,不能掉以轻心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2-23 11:07 |只看该作者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22-12-22 22:46
专家总是说得轻一点
说重了
怕引起群体恐慌

【转】无过往疾病史的青壮年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他们的免疫力太好了吗?

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他们的免疫力太弱了(不均衡也是一种弱),他们不是死于免疫力过强,而是死于自身不均衡的免疫系统的过强反应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12-22 22:46 |只看该作者
专家总是说得轻一点
说重了
怕引起群体恐慌
而事实上
大多数青壮年都被新冠打倒在床上
呆了几天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2-22 17:36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2-12-22 16:42
这个帖子信息量大,而且偏真实,应该好好读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我们需要学习认知,积极面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12-22 17:34 |只看该作者
香樟树下 发表于 2022-12-22 16:04
清华最近死的不少呀,哎,新冠死人是真的

太蹊跷
奋斗贡献了一辈子
本来好好安享晚年了
没想到就突然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2-22 17:33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22 15:58
名字里带个冠字。可惜了。

说的是啊

病毒也戴皇冠,真高级。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12-22 16:42 |只看该作者
舞婆娑 发表于 2022-12-22 13:10
07

对于未知的事情,

  这个帖子信息量大,而且偏真实,应该好好读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12-22 16:04 |只看该作者
清华最近死的不少呀,哎,新冠死人是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12-22 15:58 |只看该作者
名字里带个冠字。可惜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07

对于未知的事情,

要心怀敬畏,

而不是武断。


新冠病毒发生变异是必然的,这不是以人类意愿所决定的。

人类不是新冠病毒的唯一宿主,很多动物也是。

新冠病毒在动物身上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

我们并不清楚。

千万不要觉得新冠一定会越来越弱。

它的变异方向在人类社会也许是这样的,也许不是这样的。

如果动物身上出现一些对人类易感性更强的毒株,传播速度也更快,同时致病力也更强了,我们真的要提高警惕。

总之,我们对新冠病毒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完全轻视它,也不要视为洪水猛兽。

从科学上真正了解它,认识它,再制定我们的策略,切忌拍脑袋,切忌凭空猜想。

——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

之前,我们看到很多专家的观点是:

新冠病毒是越来越弱了,弱到不会再掀起大的风浪,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和我们共存。

但王广发主任的这个存疑拷问,让我们再次陷入了思考中:

一切或许都不是绝对的。

就像可怕的禽流感一样。

从禽类传染到人类时,造成的死亡率是非常可怖的。

对于我们并没有研究,或者并不清楚的事情,存疑、敬畏、戒武断、戒侥幸,才避免被反噬。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06

每个人,

都要有思想准备,

直面疫情起伏。


目前,我们处于第一轮疫情快速增长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人数增加、快速上升的态势会趋缓。

但是,一段时间后,随着大规模社会活动,包括春运或各种社交活动的广泛开展,可能还会有一轮新的疫情。

这种疫情波浪形的出现,最终可能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

昨天看到这样一句话:

大疫三年,我们一次次跌落绝望,又一次次心怀希冀,发出祈祷:

“但愿这是最后一场疫情。”

但现实,一次次事与愿违。


王贵强主任的话,再次提醒我们:

挺过当下这波大感染后,我们走出家门,开始社交,还会有新一波的感染。

挺过这一波又一波的感染,我们才能在螺旋上升的历史进程中,获得群体免疫,开始正常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05

重复感染,

危害性很大,

一定要警惕。


阳了后转阴,又检测出“阳性”,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转阴后,又检测出阳性,是发生在“阳康”后一个月内,这叫“复阳”。

“复阳”,是身体间歇性排毒导致的时阴时阳。

既往的原始毒株,有5%到15%的“复阳”率。

如果转阴后,又检测出阳性,是发生在“阳康”后一个月后,也就是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那大概率是重复感染。

对于脆弱人群,重复感染的危害性还是很大的。

《自然科学》论文显示:

与仅感染一次新冠的患者相比,重复感染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一倍多。

患肺部疾病和心脏病的可能性,高出三倍多。

——综合北大第一医院王贵强、北大佑安医院李侗、新浪新闻等

这段论述,给我们最大的提示是:

我们要做好和新冠肺炎长期斗争的准备。

感染一次,并不相当于得到了护身符。

挺过这一波,也不相当于战胜了病毒。



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可能都要和它共处。

即便如此,能避免重复感染,还是要尽量避免。

因为,重复感染,会给身体造成致命伤害。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04

病毒在变异,

疫苗保护力变弱,

我们面临重复感染的风险。


现在奥密克戎有多种亚型毒株,在感染一种亚型之后,还有可能感染另外一种亚型。

最终其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样,具有季节性感染以及区域性感染的特征。

人体在感染多种病毒亚型后,在免疫记忆压力下,最终迫使病毒的毒力不断下降。

目前,国内人群接种的第一批次疫苗,来自原始毒株。

病毒在经过多次变异之后,疫苗的保护效果越来越弱,很难阻止新冠病毒的再次感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我们必须承认: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自掏腰包给我们打的疫苗,很好地保护了我们。

直到现在,疫苗依然在发挥着防护屏障的重要作用。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事实:

这么说,绝非是低估疫苗的作用,而是提醒我们:

不要以为放开了,感染过一次,就万事大吉。

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重复感染。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03

超强变异分支,

已在我国出现,

今后还会增强。


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

国际上,在一些欧美国家,它们已经显示出超强的传播优势。

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

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也没有明显增加。

近3个月来,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其中包括BQ.1和XBB。

目前,BQ.1和XBB尚未形成优势传播。

但随后会逐渐增强。

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

BQ.1和XBB是奥密克戎的两个新变异分支,已经在欧美国家展现了龙卷风一样的超强传播能力。

目前,我国9个省份已经检测出它们的踪迹。

专家们说:

就是因为大规模的感染会导致更凶险变异分支的出现。

纪录片《非典十年祭》的片尾,有这么一句话:

人类虽然走到了物种的最顶端,但病毒更早是地球的主人,比人类的存在更古老。

我们不知道它因何而来,也不知道它为何而去。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的很渺小。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02

最难的关口,

不是感染高峰,

而是重症高峰。


新冠这个病的特点,不是来就是重症,而是在感染5-7天后才出现重症。

所以,重症的高峰,会比感染高峰晚。


另外,感染新冠后引发的基础疾病的加重,也有个时间过程。

综合分析,未来一到两周内,我们会迎来重症高峰。

——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


我身边很多朋友和家人感染后,头三天只是发烧,甚至比感冒症状还轻。

有的人就在心存侥幸中,误以为自己是幸运的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

没想到,被打脸很快到来。

发烧之后,也就是王广发主任说的,5-7天时,很多人就开始出现“鼻子封水泥、喉咙吞刀片、内脏咳出胸”的难受症状。



昨天我写的(点击查看),也是在发烧第5天突患高热惊厥离世。

王广发主任的大实话,告诉我们:

病毒的狡猾在于,先轻后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感染高峰一两周后,才是重症高峰。

而重症高峰,才是我们最难的时候:

关乎医疗挤兑,关乎生死离别。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01

重症和死亡人群,

不局限于老人,

体现在各个年龄段。


虽然,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和过去既往流行的其他变异株相比,致病率有所减弱,但依然存在着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而且重症和死亡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


刚开始放开时,我们很多人都错以为,只有幼童、老年人和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感染后才面临重症和死亡风险。

如今看,事实并非如此。

仅媒体曝光的37岁辽宁足球教练、32岁的四川博士老师,我们就不难看出:

重症和死亡风险,在壮年中也不罕见。

昨天,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因感染去世,年仅67岁。


伴随奥密克戎席卷中国大地,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也带来越来越多的悲剧,我们对它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

它的毒性的确在变弱,但一点儿都不能小觑。

任何年龄段,在感染后都有导致病死的凶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