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缮性》
文风绝不类庄子笔。文本极短,却彰明儒道之争,有同有异。可与《天下》
对照合观。
1° "缮性于俗,学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此乃与儒家抗礼: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大学》"自诚明,自明诚"
2° "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庄子讲外物,讲应物;儒家讲备物,讲成物。道家"以知养恬",儒家"以知养诚"。
3° "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论语》:"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4°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对这个"志"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今庄子益乐。
5°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