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姐姐款招以龙肉宴,我也薄制素席
我觉得知音姐姐的海炖龙骨很有感觉,有一带大海,一条大龙,再挥动长柄勺仿佛金枪,海带却似混天绫,锅底冒着三昧真火,有没有哪吒三太子的气象,吃它个星辰大海?
海带炖龙骨确实是美味。海带特别鲜,味精就是从海带里发现的,虽然说现在吃的味精并不是从海带里提炼出来的。味精是纯粮食提萃,有的人不吃味精倒可以理解,不理解他们給出的各种无根据的理由。
要是我自己做这道菜,肯定会在这个基础上参进各种各样的新想法儿,因为每个人口味不一样,食欲不一样,所以胃口的直觉肯定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厨艺经验的直觉基础各不相同,于是自会照着一个框架再抖个小机灵以满足自己的口味。有时候抖得很拽,有时候却抖搬石头砸自己的锅,好坏都有。
现在我是这么想的:
海带特别鲜。这是古今中外的共识。大明大清和小日本把海带叫"昆布",日本和韩国人天天喝的汤里天天有海带。海带之鲜,为什么与龙骨特别搭呢?一是附骨肉之香特别厚,香味厚重而沉郁,搭上一股海带鲜气清灵而飘逸,一沉一浮,相反相成;二是龙骨里的骨髓与海带的鲜,同气相求。
根据上面的个人直觉,我会再加上 香菇和黄豆这两味。为什么呢?香菇辅龙骨肉之厚,黄豆助海带之鲜,而又各有层次。
其实吧,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出更多的花样,比如:加上萝卜。见南方人会加玉米,东北人会加土豆,可是我认为加萝卜最好,青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都行。因为萝卜喜油,在澄清肉汤的同时还释放自己的食气,把鲜和香更好地混合在一起。
直觉强的人会延伸出一系列配料,凭经验作菜的人恐怕更容易会墨守成规,即使有创新也不会多。所谓经验分两种,一种是对外在事物的经验,一种是内心经验。外在经验当然可以转化成直觉,可是直觉首先来自内在经验。比如说望梅止渴,这是外在经验转化成直觉。
直觉是内心经验。比如说一只野猪拉稀,它会到处跑,寻找一种树去啃皮,然后治好了病。这是内在直觉。人也有这种情况的,比如有时候会特别馋某味,特别想吃某菜,开始会略略想吃,越来越想,几天后不能自拔于相思之苦。这是内在直觉。内心的食欲决定自己的对外选择。
经验有内外之分,作菜有中西之别。西方菜讲究科学配方,这是外在经验。中国传统做菜,仔细想想,仔细看看,是不是特别周易啊?中国传统菜特别充满易经的风采,例如"兑卦"吧,可以指向大泽,还可以看作愉悦的气息,进而联想到山羊,也可以是水壶的耳,甚至于是西方,是金,是少女……所有这些事物在易经里都归为同一类,若按照科学经验这都是无法理解的原始错误,若按照内在直觉则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作菜,实际上是做人。中国传统文化为人,讲究推己及人,由近而远。作菜也是这样,尽量多选用本地的风物,远方的主料和配料则务必注明来自何人,产于何地,比如陈皮以新会所产为佳,老陈醋当然唯选山西,而黄酒有南派北派之别,诸如此类。作菜已是如此不易,需要由菜想到人,会吃也不简单,吃菜时自然也要思念人。读一些古人近人的谈吃的文章,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在谈情,思人而已。这是饭桌上的文化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