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教授修持之道之时,有很多教徒是无法用太深奥的道理进行教授的,佛陀就教他们直接去做或者不做一些什么事情。这好比教游泳一样,讲什么浮力、阻力、动力计算,很多人听不明白,那就不用计算推理理论了,直接教你游。上肢怎么动,下肢怎么动,腰怎么扭,你只要按照这些动作去做,你就能学会游泳, 学得好的,游得也不错。
但佛教是教做人的,不像教游泳那样只是肢体动作,而是行为、语言、思维都有,一涉及身、意,那就是行为和思维的规范动作,那就是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问题。对比于游泳,就是上肢怎么动,下肢怎么动的问题。
不做什么,就是戒律。《律藏》中的戒律,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随着教徒的增多,行为类型的增多,逐步添加的,有律部去管理,佛陀并不能一一亲自参与管理。后来《律藏》的戒条越来越多了,对整体僧众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这是正确的吗?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想到一部电视剧,叫《济公》,济公就吃鸡喝酒,可是他还是佛,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见破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这算是什么事啊,好好的戒律,你说破就破了,戒律的意义何在?是的,要谈谈戒律的意义何在。
我们知道《律藏》是逐步形成的,这个逐步是什么?好比医生遇到很多病人,开出的方子一样,不同的病人,开了不同的方子,因为病人的病五花八门,这些方子也五花八门,时间长了,这五花八门的方子汇总起来,就成了《律藏》。
问题不在这个方子集,而是后人自己犯傻,你明明痛经,却去吃感冒药。你明明啥病都没有,却把《律藏》的方子都吃一遍,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这就是迷信的危害之处。
一个傲慢的人,佛陀教他磕头,可以治他的傲慢之心;一个愚痴的人,佛陀教他念经。而一个本来就很平和又聪明绝顶的人,何须磕头念经呢。
所以,不要瞎修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