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棒槌”,是这样解释的:棒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àng chui,指民间浆洗衣物用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实际上是百度没有说清楚,准确的解释应该是:用来将浆洗过的布料砸软、砸平整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浆洗、为什么要浆洗呢?百度说“浆洗”就是洗净并浆挺衣物,在大锅中放入米汤水或淘米水小火煮开,(古代有钱人用淀粉稀释)再把衣服放入温浆水中,搅拌衣服让衣服吃透浆水,浸泡三五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漂净,晾干。这样洗出的衣服清洁、干净,尤其是白色的衣服会显得更加洁白。衣服穿在身上服贴笔挺,看起来整洁更加有精神,而不是像皱巴巴的一团酸菜搭在身上。浆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了第二年好洗。
我小时候在东北,被褥是一年夏天洗一次,不像现在有被罩,随便脱下来就洗了,那时也没有床单,要将缝的密密实实的被褥拆开来才能洗。
被褥拆洗的时候需将里料进行浆洗,被褥的里料都是全棉的,有的是雪白的、有的是藏蓝的,基本没有其他颜色。被子就是把被里儿铺在大炕上,铺上一层棉絮,再盖上被面儿通用针线缝透,缝被子全部是手工,针要大一号的、线也不能太细,女人的中指上戴着顶针,坐在炕上将棉被缝起来,针脚要一行一行的整齐排列,缝出来的被子越平整说明女人针线活儿好!
一到盛夏三伏天,家家户户开始拆洗被褥,一个是因为三伏天被褥是空闲期,另外主要是夏天浆洗晾在外面容易干。浆洗晾干的布料褶褶巴巴的很难看。女人们把布料叠的一层一层的放在槌板上(南方可能用石头),开始用棒槌将其砸平。
砸棒槌是个技术活,需要用力均匀。有的是一个人砸一板、有的是两个人一起砸一版,不管是一个人砸还是两个人砸,都是双手各执一棒,轮番砸,既不能把手磨出血泡,也不能砸完一天胳膊抬不起来了,更不能把棒槌砸折了砸裂了,这个劲儿要拿捏到位,于是就有了好听的音乐--棒槌声。
棒槌声需要远远的听,近了听容易心烦,还不能只一家砸,要大家一起砸,这样会形成此起彼伏的气势,不单调。乡村的夏天,如果你在离家不远的路上走着,听见远处传来棒槌声声由远及近,你的心会跟着怦怦跳,那么你快到家了。
被面儿
被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