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暗喻,在于文字的不真实,细节上的不真实让人无法信服这些事情是存在的并正在发生的。
首先,大三学生因贫困失学的可能性很低
社会主义公立大学怎么会让学生因为没凑齐学费而退学,70年代以前的学生上大学是免费的,80年代以后的学生可以申请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申请勤工俭学、助教等机会,可以在校园送外卖、发传单、卖新生用品赚钱,有技术和能力的还可以接外包私活,况且大三下学期、大四开始课程几乎没有,正常的学生都是去公司实习的,实习赚的钱虽然满足不了在外租房,但支付在校费用是绰绰有余的。实在不行了还可以申请低息的助学贷款,不想背负贷款还凑不齐学费老师可能就会组织捐款了。大三学生因贫困失学,别说辅导员和班主任,宣传出去校长可能都要吃不了兜着走,这是跟国家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的大政策相违背的呀,这是其一。
退一万步讲,你真的交不起学费交不起学校1000来块一年的房租,你在外面就交的起那么贵的房水电费吗?二线以上的城市两个月以上的房租就够一学期学费了吧,大多数房子是押一付三,那不是比上学压力更大?你这苦不是自找的吗?
第二,女主的所有失败在于她的个人选择
她选择退学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人生的悲剧,你明明再坚持一年就能完成学业,就能找到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偏偏要这个时候退学,自己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人生,这不是无奈这是作。你自己都拿自己的人生不当回事,还指望严酷的森林法则给你机会?
她在人生困境的时候选择自杀,这是典型的逃避型人格,这点也是为将来逃离北京埋下了伏笔,一个人没有解决困难的勇气,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逃避,这才是她离京的根本原因,内因往往才是对一个人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她在被救后获赠几百块钱就嫁给了施救者,把感激当爱情,两个人门不当户不对,阅历不相同,三观不一致,这样掺杂着感激式的爱情,在现实中能有多少修成正果呢?好吧,我们暂且把两位都当做相当高尚的人,二人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但你仔细想想这场错位的婚姻是不是北上失败的诱因之一呢?一个心高气傲想去大城市闯荡一番,另一个又不具备在大城市立足的条件和能力,大概也因为女主的有更高的“眼界”,男主才选择跟随吧,总之他们只有一腔热血没有做好进京打工的准备。
她选择先成家后立业,这样的选择本身就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又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决定怀孕生子,作为一个准妈妈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选择。父母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未来,我不是说穷人就不配有孩子,而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去怀孕生子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另外,三个孩子的父母更是对孩子不负责任,他们很可能就是把孩子当成养儿防老的工具,在此不做过多的批判。
第三,作者对北京不熟悉
作者选择让女主在北京复兴门附近租房子,复兴门是什么地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处西二环,众所周知,北京的东西城房价是全北京最贵的,二环的房子尤其贵。北京向来有东富西贵之说,这里的东富西贵并非指东西城房子贵,而是指富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区东部,而达官显贵主要居住在北京市区西部,而复兴门不仅位于北京的西部还在长安街上,这周围住的什么人可想而知。别说没有学历的外地打工仔、打工妹,北京本地人有体面工作的大学生、小白领、公务员能有几个租的起这地界的房子?又有几个租的上这地界的房子?你不能到米其林餐厅点方便面花了几百块,还嫌它只是个方便面吧?你在某如、某壳软件上随便找找长安街延长线同等价位住宅,居住条件更好的有的是,多坐几站公交车而已。
还有北京大名鼎鼎的火车站,名曰“北京站”,而非“北京火车站”。北京最著名的火车站有三个分别是历史悠久的北京站,线路最多的北京西站,只有动车的北京南站。
第四,女主作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过于娇气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我看到出身贫困的女主过于娇气,扛不住学费压力就去自杀,这说过了不再赘述。怀孕后就辞职在家休养,未免太过任性娇气了,而你爱人并不是腰缠万贯的土财主,你并没有娇气和任性的资本。你知道北京有多少家庭条件不错的女孩子挺着大肚子上班吗?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临产前几天还在公司加班呢,这是真事儿,她们不缺钱怕的是失去赖以生存的岗位,你知道那些女孩子为了守住自己的岗位有多努力吗?她们哪一个不比女主家庭条件好,工资收入高呢?更不要提住不惯半地下的房子了,北京土著有多少还在住小平房的呢,五口之家挤十几平的比比皆是。
当然你说穷人的孩子怎么就不能娇气了,我也无话可说,毕竟人人生而平等,穷人也有娇气的权利,这个价值观我是认可的。
作者无论流畅的文笔,独具匠心的设计,还是不炫技的写作态度都是值得尊重和肯定的。此文初衷是为了让读者看到底层人生活的艰辛和痛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出路,从立意出发是高于其他众多参赛作品的,这也是本文得到评委和读者赞赏的原因。但未尽全力和未作正确选择后的失败,是否要归因于社会的残酷,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作者能塑造一个拼尽全力的人物形象,再看此文,或可更能捕获读者的悲悯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