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这么一群中国古人流落非洲还繁衍出了具有中国血统的非洲黑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明初的时候朱棣不是造反当了皇帝吗,他明着是要宣威海外,实际上是搜索建文帝的下落,传说建文帝没有在皇宫大火里被烧死,而是金蝉脱壳流亡海外,朱棣的皇位来的不正所以他特别怕自己也被谋朝篡位,所以一心想找到建文帝,于是派出了郑和带领远洋船队下西洋,一边搜集沿途各国情报,一边打听建文帝下落。
这郑和你在东南亚转悠转悠打听下建文帝下落不就得了么,结果他是越走越远,都远达非洲了,非洲有建文帝么?为什么到这么远的地方?我觉得这正说明郑和是一位探险家,不畏艰险探寻未知世界才是他的本色人生。这郑和船队就到了摩加迪沙了,在明朝的时候咱们管摩加迪沙叫木骨都束,郑和下西洋的图画中有一幅牵着长颈鹿的画像,那长颈鹿就是木骨都束苏丹进贡给明朝皇帝的礼物。郑和船队在木骨都束待的时间应该很长,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影响到了索马里人一直延续到现在,例如索马里语中的没有和走吧,无论是发音还是词义都跟中文一模一样。据我的考证是木骨都束苏丹跟郑和要妞来着,郑和说没有,苏丹立马不高兴了,我都把长颈鹿给你们了,你们连个妞都不给我,郑和一看人家不乐意了,那得了,走吧。就这样,没有,走吧就流传下来融入了索马里语里边了。
还不止这些,外国人不是没有抢着买单的习俗吗,可你别说,唯独这索马里人有抢着买单的习俗,据说也是郑和带给当地人的,可能郑和放船员们上岸吃喝玩乐就把这风俗习惯留下来了。郑和不仅拜见了木骨都束的达官贵人们,还去当地的清真寺做礼拜,结果这个清真寺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竟然保留至今,内战之前这里还有郑和纪念馆,据说还有郑和船队的船员留在当地跟当地人通婚生下混血儿,那个聚居地就叫郑和村,这村有人说在基斯马尤,很有可能,为什么呢?因为据记载郑和船队到达过竹步,这个竹步就是朱巴河入海口附近,如果在雨季大船可以逆流而上最远到巴尔德腊。后来的意大利探险家就这么走过,探出来的能到巴尔德腊,因为大船到了巴尔德腊就触礁沉没了。郑和的船可能也在这里有失事的,所以有船员留下来了。
我们看,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那郑和的船队应该是在当地驻扎了很长时间,为什么呢?我分析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从锡兰也就是斯里兰卡或者印度南部的科钦横穿印度洋到达索马里的话时间长补给严重不足,船员极度疲劳,都需要在木骨都束做长时间的休整,养精蓄如才能继续泡妞造小孩。
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