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范仲淹诗文
查看: 70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仲淹诗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4-21 18:3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沛然有雨 于 2021-4-21 18:38 编辑

宋朝统治者对文人加以优待,因而儒家思想复兴,这些文官大都是儒家子弟,不过有意思的是,孔孟推行的是王道,以为唱唱歌跳跳舞,就能四夷来朝,这些在宋朝行不通的,宋朝北部辽国和西夏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经过宋初太宗的几番较量,到真宗仅能通过檀渊之盟勉强维持和平,对西夏也是如此。宋朝丧失水草丰美的养马地区,战马奇缺,且皇权加强,对武将临战时的战略发挥多有限制,导致宋朝对北方夷狄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反击,即使是范仲淹担任枢密副使,审时度势,能做到的也就是采取积极防御,通过多建城砦,广积军粮,扶持羌人等手段,勉强维持和平局面,靠儒家仁者无敌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中国历代文人有不少都留下咏鸟的诗篇,贾谊写过,祢衡写过,韩愈写过,王维写过,……很多,通过拟人笔法,抒发自己心中不平情绪,范仲淹此篇也是。另说一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我本以为是胡适写的,读了范仲淹文集,才知道是范公的原创。

孔儒子弟都不免有屈原的情结,文人是一种高贵的鸟,自以为造化钟神秀,受不得一点委屈,怎奈身遭贬谪,骨子里的忠君思想又不忍立刻散发扁舟撂挑子,于是总不免吐槽一回,本文开篇“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几乎就是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的翻版。开篇标榜自身高贵,中间写自己遭小人谗告,愁肠百转,如有隐忧。最后表白心迹,一如既往,刚直不阿,而不随波逐流。“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可以说,范仲淹的《灵乌赋》虽然篇幅短小,但整体结构内容和《离骚》一样,都是一个套路。

提及范仲淹诗文,除了渔家傲一词,天下闻名的就是《岳阳楼记》,其实他一篇《唐异诗序》与前者相比毫不逊色,这篇文字里范公少有地谈到了诗歌创作。“嘻,诗之为意也,范围乎一气,出入乎万物,卷舒变化,其体甚大。故夫喜焉如春,悲焉如秋,徘徊如云,峥嵘如山,高乎如日星,远乎如神仙,森如武库,锵如乐府,羽翰乎教化之声,献酬乎仁义之醇,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不然,何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哉!而诗家者流,阙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乐天之人其辞达,觏闵之人其辞怒。如孟东野之清苦,薛许昌之英逸,白乐天之明达,罗江东之愤怒,此皆与时消息,不失其正者也。”

范仲淹是儒家子弟,中了儒家礼教的毒太深,尽管他留下的文字确实不少,各种题材诗词歌赋都有,但笔墨较多的还是谈君臣,谈忠义,谈礼乐等等,很少关心自己,很少有安顿自己的性灵文字。纵观这一篇文章,难得谈到诗人创作时的情绪波动,如“喜焉如春,悲焉如秋,徘徊如云,峥嵘如山”等句,范公一番描绘词句十分精妙,可惜他最终不会和钟嵘“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说到一块,转眼他笔锋一转,扯上了什么“ 羽翰乎教化之声,献酬乎仁义之醇,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范仲淹终究跳不出诗歌是推行礼乐教化万民的工具的调调。

钟嵘在《诗品》序言中提到,诗人在创作中因种种情境触景生情形诸文字,“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那么范仲淹是怎样看待这种“诗家者流,厥情非一”的状况呢?就像他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人们因四时之景联系身逢遭际,或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或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尽管范仲淹对于诗人创作因个人情境而在诗歌作品中呈现的幽怨、旷达、愤懑等不同风格,态度还算比较公允,认为“不失其正”,但总体上是持否定态度的。总的来说还是儒家那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格调,所以他理想的创作是:“乐则歌之,忧则怀之,无虚美,无苟怨。隐居求志,多优游之咏,天下有道,无愤婉之作。”所以我觉得,范仲淹骨子里对于如陶潜的淡泊,李白的狂放等前辈诗作是不会欣赏的,一言以蔽之,范仲淹理想的文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上忧其君,下忧其民,完全没有自己的位置,可以说范仲淹作为诗人的性灵已被孔儒礼教自我窒息的奄奄一息了。

中国文人受孔儒影响,生来受教,长大修身成家都是要做官以治国平天下的,可做官不能个个一路平步青云,难免有仕途蹭蹬,屡遭贬谪的,官做的好,未必有作诗的闲暇,有的也不过是套话空话,只有官做的不顺,才发而为诗,一浇心中块垒,所以中国历史上留下文字的文人墨客都一个个是心理上有精神暗疾的病人,一部中国文学史其实是一部中国文人精神病史。

范仲淹受白居易的诗歌影响还是有的,他点评白香山的风格是旷达,在《唐异诗序》中就提到白居易诗歌的旷达,认为“不失其正”,还算打了及格分。这篇《接花歌》模仿白居易《琵琶行》痕迹很深,至少非常相似,叫作者总不免与琵琶行相联系比对。诗的内容说的是一个本来富家子弟,千金散尽,中年后沦落成为皇帝宫苑里的一个花匠,负责嫁接花木,老来精力衰减疲于奔命,又遭贬黜悲从中来的故事。确实,这个故事和琵琶行中的歌女太相近了。老花匠是“黄金用尽无他能,却作琼林苑中吏。”琵琶行中歌女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老花匠是“多愁多恨信伤人,今年不及去年身。目昏耳重精力减,复有乡心难具陈。”歌女也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都是暮年凄惨,回首往昔,倍感辛酸。

范仲淹,论文采,真的是满腹经纶,一肚子锦绣文章,一生词曲创作就几首屈指可数,但一篇《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曲《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就是千古名句,能够挤进《宋词三百首》,更不用说传送千古的《岳阳楼记》了。做文臣他是尽职的,是忠心的,受命塞北,力拒西夏,保大宋江山。但作为文人,范仲淹却是无趣的,缺少真情。他一生官途还是蛮顺的,尽管时有升降,几度浮沉,但官运还是不错,所以他的诗文中,总感觉架子端的太正,大都中锋运笔,四平八稳,讲真话的、一浇胸中块垒的诗歌词句绝少,张口要么谈君王,讲尧舜禹汤,如何教化万民、民俗淳朴,要么讲君子,如何规谏讽议,推贤进士,要么讲下民,如何感念皇恩,歌舞升平,上上下下,唯独缺少中间的一个作为诗人的自己。

所以在后面对于花匠身世略表同情之后,作者的态度与江州司马还是有很大区别,同样是面对人生仕途的几度坎坷,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多了几分淡定从容,雍容平易,气度不凡,他归结为:“人生荣辱如浮云,悠悠天地胡能执。”这是典型的不怨天尤人,喜怒不行于色,“我无一事逮古人,谪官却得神仙境。自可优优乐名教,曾不恓恓吊形影。”这种处变不惊,安步当车的心态这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一般文人遭遇贬谪,都是心意难平,书空咄咄,五噫出京,呼天抢地,呵佛骂祖,散发扁舟等等全来了,偏生范公宠辱偕忘,当真是也宜墙角也宜盆,这等境界,怕是入了化境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0
发表于 2021-4-22 16:02 |只看该作者
读书如此,我之典范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4-21 19:45 |只看该作者
婉兮 发表于 2021-4-21 19:38
就是,你看苏轼的乌台诗案,刘禹锡的道观桃树,还有柳三变的奉旨填 诗,不都是拜发朋友圈所致吗?

都怪彼时朋友圈木有分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4-21 19:38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1-4-21 19:32
当官的不能乱发朋友圈。范公何能透露心迹。
我读唐僧的《大唐西域记》,想一览他内心世界,可全篇近乎于无 ...

就是,你看苏轼的乌台诗案,刘禹锡的道观桃树,还有柳三变的奉旨填 诗,不都是拜发朋友圈所致吗?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4-21 19: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1-4-21 19:25
没有绝对成色的行为吧。优待是真的,利用也是有的。
宋朝的民生相对不错,对穷苦人读书的救助、死后安葬 ...

俱往矣,我也只是随便说说。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4-21 19: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当官的不能乱发朋友圈。范公何能透露心迹。
我读唐僧的《大唐西域记》,想一览他内心世界,可全篇近乎于无。都是身外事。
大概,那是写给皇上看的,少谈自己的心事。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4-21 19:25 |只看该作者
坡度 发表于 2021-4-21 19:19
我是这么想的,所谓对文人的优待也是出于利用吧。

没有绝对成色的行为吧。优待是真的,利用也是有的。
宋朝的民生相对不错,对穷苦人读书的救助、死后安葬、各种慈善。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4-21 19:21 |只看该作者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他是以这个为样本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4-21 19: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是这么想的,所谓对文人的优待也是出于利用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4-21 19:03 |只看该作者
家国天下的情怀得有的,只是不能过犹不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