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人之间的缘生缘灭中,自己最害怕面对的就是某些“人际关系”的本质突变。而这种恐惧,可能也是自己通常冷淡于轻易与人交往的重要原由,虽然不是不知道这样的处世态度会因而使自己遭受某些误解甚至敌意,但这又有何妨。至少,置身时常冷清的环境要比面对某些热后乍冷的境遇来得容易适应。
有时,也在努力说服自己在人际交往这一环上多表现出一些“温情”,暖人及己,无奈经历一次次人际关系“冰火两重天”警训之后,心结已难解。于是,“人际往来唯谨慎”也在潜意识里成为自己的交际方针。很多时候,宁可付出可能反被漠视甚至敌视的代价亦不愿太热心于某些泛泛的人际交往。世界本来很大,而作为沧海一粟的自己,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漂浮于世,为什么一定要屈服于那些已异化为立身手段的“人情世故”呢!当然,人岂能无情,但在人情往来中,至少有必要基本地辨别其真假而不致泯于泛滥,正是基于如此天真的认知,因此一直以来都希望,极有限的那些来之不易的人际关系都可以贴上“但愿人长久”的标签,虽然知道不可能从而进一步展望“千里共婵娟”,但毕竟还可以欣慰于“情谊若是长久时,又岂在卿卿我我中”的那种感动中。
活着很孤独却又害怕孤独,因此自然希望得以与她人交流从而被认知认同乃至被关注关怀,但这人与人之间毕竟存在着太多的差异,于是如何求同存异确实成了人际交往中莫大的难题。很多时候与某个人经历长时间的相知相容甚至相悦而成就的情谊却脆弱得难以承受一点误解或者猜疑所生发的打击而乍然烟消云散,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可是这样的悲哀却很不幸地不时发生于现实中,于是,“但愿人长久”的意愿很多时候变得多么的不现实,可是,这种意愿即使看起来是多么幼稚,就能因而舍弃吗?这对我来涚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怎样还要受到某些主客观因素的权衡所左右的话,则自己宁可抱着“独善己身”的意愿,游离在变成纯粹工具科学的人际学科之外,漠视一切为了暂时摆脱孤独而“虚与委蛇”人际交往,宁可厮守着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