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熙 于 2021-2-4 14:53 编辑
段教授通读了全部芳芳日记,拿着放大镜寻找芳芳的瑕疵,终于找出芳芳日记中的几个小错误,然后大加鞭挞给芳芳扣上“假”、“市侩”以及还有其他如“文本太弱,跟她的小说一样。我记得早来读她的小说,感觉尚好。也可能是把芳芳和池莉混淆了”等暗示芳芳文笔差的贬损。
芳芳日记,只是一种日记体的文学形式,她主要是记录当天从朋友处获取的武汉人民在疫情中的情况,再加以自己的评论,感想和发出自己的呼吁。因为是一天一篇,行文上不容易做到那么严谨,另外还有,鉴于当前的舆论环境,有些消息来源,她为了保护消息的提供人,不好说出来,因此被人抓住认为是造假。 其实这些人,自己应该设身处地为她想一下:你在她那种情况下,能比她做得更好,更多吗?
从段教授在批驳芳芳的文章《芳芳日记的假,芳芳的市侩以及其他》中所举出的例子来看, 第一个,“500万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我认为,那只是芳芳的一种文学形容和夸张。就是说,那500万要离开武汉的人(这个当时媒体上是有预测的,每年春节,流动人口有五百万要离汉),因为疫情,他们不能顺利回家,很多都被困于车站码头,不知道何去何从? 要知道,芳芳不是一个记者,她是一个作家,她的日记也不是新闻稿件,拿这种文学夸张,就来证明她假,是不是太吹毛求瘢了?
第二个,段教授证明芳芳自相矛盾,先说她的资料来源有很多都是来自四个一线的顶级医学专家。有一则日记里白纸黑字写着,一个顶级医学专家告诉她,中国感染了多少人,不幸过世多少人,这个统计数据是『绝对真实的』。。。然而,芳芳日记接着说,那个死亡数字不可信,至少大10倍。 由此段教授得出:要么芳芳日记所谓的『一线顶级医学专家』子虚乌有,要么芳芳日记公然撒谎。 从文中,其实我们应该看出,是一线专家告诉她统计数字是“绝对真实的”,芳芳虽然很相信那四个一线专家,但是,对来自官方的统计数字抱着怀疑态度。说那个死亡数字不可信,至少大10倍。这是她当时的猜想和推测。因为我们知道,有可能我们在死亡原因的划分上,当时没统一。死的人很多都有基础病,有些就当基础病死亡统计了。 这实际上反映了芳芳对官方的一种不信任,并不是对医生的不信任,也不是撒谎。 我说了,芳芳不是新闻记者,她是一个作家,说话没有那么严谨,再加上是日记,写得匆忙,有小纰漏,也在所难免。
第三个,段教授说芳芳日记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全须全尾的完整记录,每一天都在换新话题,没有任何一个事情成为连续追踪的日记主题。并由此得出:这是不正常的。单从这种写法就一眼看出假来。 段教授的结论来得也太草率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写法,芳芳的写法不符合段教授的习惯,就被判定为“不正常”,“假”。 芳芳的日记,只记录每天所听见的和所思,那就是最真实的感想和感受。芳芳不是记者,没有追踪报道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的习惯,每天都有新的消息,每天都有新的看法,那就是她要写的。如果说她写的是假的,为什么没有人去举报?为什么没有公安局来请她去喝茶? 李文亮一个短短的消息都被请喝茶,被上央视,被写检查,她芳芳长期写芳芳日记反映和议论武汉疫情,为什么没有什么部门来找她?
第四个,段教授用芳芳的保姆的口罩和希望快递哥快点来,她好买口罩的事情,来说明芳芳市侩。 从段教授引用得事例中,我看不出小保姆自己买罩又怎么市侩了? 从那文字中看出,芳芳当时自己没有多余的口罩,才四个,自己一个,其他三个给了自己的女儿和两个哥哥,这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小保姆的口罩哪来的?我们不知道,芳芳并没有交代,反正小保姆肯定有口罩,不管她是从哪儿得来的,因为芳芳叫她上街要戴上。段教授从上边芳芳没有多余的口罩推论出,小保姆的口罩肯定她自己买的,由此得出芳芳市侩的结论。大家感觉如何?这结论,我用段教授的话来反问一下:正常吗? 还有一个证明芳芳市侩的例子是芳芳盼快递小哥过年后快来,她好在网上买口罩。 快递小哥在疫情期间也在跑快递,那是他的工作,就像那些医务人员一样,他们是值得尊重的,芳芳没有不尊重快递小哥吧?快递小哥来,他一定需要做好防范准备,我们在封闭期间,谁也不希望快递停工,谁不盼望快递小哥快来呢? 这就得出,芳芳不顾快递小哥的生死,是市侩的结论了? 这是圣人的结论吧?
其他,段教授说,其他的事情不赘。 只说了,芳芳日记文本太弱,跟她的小说一样。我记得早来读她的小说,感觉尚好。也可能是把芳芳和池莉混淆了。 段教授的意思是,芳芳日记文本太差了,她对芳芳的小说,读过一些,感觉尚好,都可能是和池莉搞混淆了。 其讽刺意味深长。
我要说:芳芳和池莉都是上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而芳芳是排在池莉之前的(新写实主义只列出了两个代表,芳芳和池莉)。芳芳也是湖北作协主席,池莉不是。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中国好不容易走出了几十年的苦难,社会经济和文明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的时候,我们应该要继续巩固和推进我们国家向更加文明社会的迈进。 可悲的是,一些中国人,忘了前几十年那些阴霾的日子,那些沉重的岁月,在一片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中,极力打压不同的声音,整个舆论环境,与十几年前都不能比。 在微博上,在论坛里,很多知识分子被禁言,被消失,被注销。很多词汇,成了违禁词。 负重前行的芳芳们,成了这个社会少数的亮点。 那些90后,0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不了解历史,对那段苦难的岁月,没有实感,可以理解,但是一些知识分子也参与到对芳芳的围攻中,这就让人很无语。 你们难道真的希望我们国家回到那种只有一个声音的时代吗? 那样的时代就是,一个人的错误,可以带给一个国家深重的灾难,而别人却没法纠正。 高墙旁的鸡蛋,已经很弱小了,靠着高墙的人们,你们可以继续倚靠高墙,但请不要砸鸡蛋。
我们应该保护这弱小的鸡蛋,让她孵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说明:关于中国疫情,从后来看,我们国家中央政府很重视,后来做得很好,确实在世界上做得最好,而欧美倒还做得很不好,但这不能作为指责芳芳的根据,因为当时谁也预计不到。芳芳当时指出的地方政府犯的错误,是真实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