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雅得不得已
查看: 106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雅得不得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1-27 08:3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有一段,并论嵇阮二人,说:“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天下的别人,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阮籍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鲁迅举阮籍的例子:“竹林七贤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样的饮酒。阮籍的儿子也愿加入时,阮籍却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够了。”举嵇康的例子,举的是他做给儿子看的《家诫》,什么长官处不可常去,亦不可住宿,官长送人们出来时,你不要在后面,有人争论时,你可立刻走开,别人要你饮酒,即使不愿饮也不要坚决地推辞,必须和和气气地拿着杯子。“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这样庸碌。因此我们知道嵇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足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鲁迅说:“这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但又于此可见魏晋的破坏礼教者,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鲁迅其实也是在说自己呢。他做着表面上挺风光的文学家,却也嘱咐儿子不要做文学家。在这一段文字中,他说嵇康的性情是很喜欢打铁的。这话的滋味也实在是苦涩的。周作人回忆鲁迅的抄碑,说那是为了蒙蔽袁世凯的特务们的耳目,听上去就跟《三国演义》里刘备的种菜差不多。鲁迅的写杂文,我看也是他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的行为。看他的书信,计划着写这写那,大多落空了,只有杂文,不得已地被逼出来,挤出来,日积月累,结集成册。在三三年六月十八日给曹聚仁的信中,他说:“居今之世,纵使在决堤灌水,飞机掷弹范围之外,也难得数年粮食,一屋图书。我数年前曾拟编中国字体变迁史及文学史稿各一部,先从作长编入手,但即此长编,已成难事,剪取欤,无此许多书,赴图书馆抄录欤,上海就没有图书馆,即有之,一人无此精力与时光,请书记又有欠薪之惧,所以直到现在,还是空谈。”
  做学问写长篇的条件根本不存在,软下脊梁去摇尾巴又做不来,所以就写杂文了。这不是阮籍的饮酒,而是嵇康的打铁。不得不承认,挥起铁锤猛砸下去,是一个很能舒愤懑的动作。这真是几近于游戏的取死之道了。
  鲁迅有一个铁屋的譬喻,他是那铁屋中醒来睁开眼看见黑茫茫一片的人。痛苦是来自于铁屋,还是来自于醒来,来自于长了一双眼睛呢。然而,对于一个人而言,铁屋是无奈何的。那就闭上眼,继续睡,他又不甘心。嵇康阮籍就是如此吧。他们生就了自由的心性,却活在那样一个乱世里,抛开这心性吗,哪我又活得是谁,活成一条走狗吗,不如任性地活自己,活一天,是一天。如此而已矣。
  他们也许后悔醒来,但是已无法再睡去,他们也并不漠视小命,于是他们不希望儿子辈学样。大概如此吧。
  嵇康的《幽愤诗》中有一段云:“嗈嗈鸣雁,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大雁随着春来秋去,顺时而动,嵇康却不能,鲁迅也不能。大雁的春秋之时是天地之时,嵇康所处的世道又是谁作的春秋呢,鲁迅所处的世道又是谁造的铁屋呢。是天地吗。我也想顺我的天地之时啊。那人造的春秋和铁屋,我岂能顺承了它。不得已而身在其中,不甘心啊。
  颜延之有诗咏嵇康,他说:“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我们俗人常以生死来论存亡与成败,会觉得这句诗太高调了。这于嵇康,却是实录。这天地任来去的龙性,非但他人驯服它不得,自己也是驯服它不得的。他雅成这个样子,的确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
  临了又想起“嗟来之食”,那个不吃嗟来之食而活活饿死的人也有他的不得已吧。让我试着去理解他吧。
  临了又想起《论语》中一则与吃饭有关的文字,如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每读此段,总觉得孔子太不近人情了。不是“民以食为天”吗。难道除去武备和食粮,人还有什么可以取信于人,并引以为自信的东西吗。难道这东西才是人成其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吗。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又奇了怪了,道与死怎么老连在一起呢。闻道就非死不可吗。在不道的世间,我们错认了道,人道还是太不道了。闻道才是真正的活着自己呢。闻道一天,便活了一天,不曾闻道便枉活百年。闻道者为了道死于不道亦在所不惜。总不能亲手杀死自己那颗与道相适的心,以求得肉躯存活于不道的世间吧。
  “朝闻道,夕死可矣。”嵇康抚琴于东市的屠刀下,何以琴心淡定。也许他曾得意地想:闻道在朝夕之间就可矣了,我闻了这些年,实在是赚过了头了,死了就死了吧。
  二月二十三日/06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顶0 踩0

14
发表于 2021-1-29 21:5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1-29 13:09 |只看该作者
鲁迅有短板,这是不可否认的。

对传统文化的评价,鲁迅与胡适很不同,胡适的比较客观,而鲁迅很偏激,他几乎是否定传统文化的。

胡适先生为中华民族设计了完整的欧美政治体制的蓝图,而鲁迅没有。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没有自己的政治设计。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1-29 10:00 |只看该作者
无弦风 发表于 2021-1-29 09:25
今天忽然 想到知行合一。
一直以为知行合一难在行字,
今天忽然想到,知字,


知道火热便不会再去摸火,知到这个程度,知就是行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1-29 09:2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今天忽然 想到知行合一。
一直以为知行合一难在行字,
今天忽然想到,知字,
知是先导。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29 09:2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无弦风 于 2021-1-29 09:28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27 10:20 哈,以前和传球聊过鲁迅,他说鲁迅不深刻,我表示认同。我说我能从《故乡》中读到他的爱,他也表示鲁迅有爱 ...
如果 鲁迅都不深刻,那谁深刻?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27 10:49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27 10:20
哈,以前和传球聊过鲁迅,他说鲁迅不深刻,我表示认同。我说我能从《故乡》中读到他的爱,他也表示鲁迅有爱 ...


反者道之动
任何东西固化了,就该反一反
反到快没有了,就往回反一反
鲁迅没有出这个五千年的圈子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27 10: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哈,以前和传球聊过鲁迅,他说鲁迅不深刻,我表示认同。我说我能从《故乡》中读到他的爱,他也表示鲁迅有爱。


你喜欢读《论语》,怎样看待狂人日记的反所谓吃人的礼教?你说周大和周二的根在传统,但他们非议传统,我们却读大先生的书长大。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27 10:01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认真读书写字的人,赞!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27 09:31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27 08:52 |只看该作者
近十年没有怎么读过鲁迅,也没有怎么读过周二,倒是对他们非议过的传统文化感起兴趣来,然后知道他们的根还是扎在传统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1-27 08: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1-1-27 08:54 编辑

  他人自身与作品的死



  昨日翻《华盖集续篇》至《空谈》,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期《大家》来,那一期节目介绍的是黄永玉,其中有一段拿骨灰作笑料的谈话,很有些印象,说什么往抽水马桶里一冲了事,包在饺子里送老朋友,云云。还有一句印象最深的,他说:“鲁迅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不活在人的心上他就真的死了,这是鲁迅说的,我说可见鲁迅还想活在人的心上。”
  鲁迅的原话在《空谈》里,并不是说自己的死,说的是三一八惨案的四十七个牺牲者,说到他们的埋葬地,顺带着说:“万生园多么近,而四烈士坟前还有三块墓碑不镌一字,更何况僻远如圆明园。”然后说出了这句有名的话:“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这话倒不是说人应该有一个可以埋入活人心中的死。杀戮消灭人的生命,忘却则消灭牺牲的意义。
  《空谈》写于一九二六年,对于自己的死的态度,倒是能从他写于一九三六年的《死》中看出,其中有三条相关的遗嘱: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这是写给亲属的。此外还有一句给怨敌的:“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他倒是不介意被他的怨敌所记住,这不是埋在心里的记念,仍是眼中钉肉中刺,并不因为死而自行消亡。
  作者的生命,很大一部分已寓于他的作品,对于这一部分生命的死亡,鲁迅在《野草?题辞》中说:“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这几乎是一种同归于尽的态度,他希望这些作品与产生它们的时代一齐死亡,他不想看到它们一齐存活下来。这些作品本身的意义就是要致那个时代于死命,此外别无他意。时代死了,它们便可以如愿地消亡,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时代不死,那便反证了它们的抨击之无意义。
  遗体的被纪念,作品的被纪念,对这些已死之物作僵尸的纪念,于生者何益,而那未死的信念给纪念着他的人们搁置了。不知道鲁迅想到过这个没有,他向来是不怕把国人国事往最坏处设想的。那许多口头上文字上影视上碑上像上心上的纪念与鲁迅有什么相干,鲁迅若在乎这个,倒真的要为调侃自家骨灰的黄永玉所笑了。
  九月六日 /06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1-27 08: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1-1-27 08:54 编辑

  “朝花夕拾”



  坐在窗口,凉气透过窗纱来,打了一个喷嚏,就开了窗纱门,将那半扇窗也关上了,南面的半扇是多少天前就关起来了。看了几页《后汉书》,还是来翻周作人,又翻到《朝花夕拾》去了,看了半段小引,对朝花夕拾四个字发生了兴趣,便放下书来玩味。这已经是一个熟极了的字眼,初中里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知道了,后来还给嵌进了流行歌曲,简直听腻味了,象一个时常见面的熟人。
  这些天,牵牛花还在开,它叫朝荣,真名副其实,一到七八点钟就不再荣了,到了中午,早已完全地收缩,明天也不见得会再展开来,就更加萎缩下去,直至于凋落,剩下个碧绿的花托,五指纤长地窝着手心,仍旧空托在那儿,花瓣则横在地上,象一把收拢的折叠伞。会有拾起它来的心思,只是知道再也撑它不开,想想也就算了。花还是每日有得开,空的花托枯黄下去,纤长的手指也摊开来,指尖往后卷了,手心露出一颗枯黄的珠子。我记得牵牛花籽是黑色的,记错了么。摘了一枚,一拈,枯黄的表皮破开,现出三瓣黑籽。这黑籽的知识一定是小时候亲手得来的。
  朝花夕拾是听上去很悦耳的四个字,字面也漂亮,朝夕相对,又有花拾在手上,可是真实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就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了。没有鲜艳的颜色,没有清凉的露水。朝花是记忆里的样子了,与夕拾是不能并存着,犹如四个字那样紧密相连的。
  拾字最是可爱,比朝花还要打动我,不去摘鲜花,只是拾落瓣,这是真正爱花的人。
  花给带露摘去,就不会有结籽的后话了,这集子里的十篇文章是落瓣还是花籽呢。花是不能够自拾的,这些一生相随的记忆又何曾失落过呢。这些回忆正是老藤蔓结着的籽到了成熟的时候了,它们蕴含着生机,可以在来年生出新的叶蔓,开出新的花朵,而所谓的朝花是不能够拾得了,它们正是记忆里忘失的部分,正是记忆无法挽回的部分。朝花夕拾,是籽与落瓣的相对,是成年的鲁迅对着他的青年与少年,这些籽如何种回土里,重新开花,暂时还不能自圆其说。牵牛花是我师,给我这朝花夕拾的身教,还没有到教完全的时候。
  九月三十日/06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1-27 08: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1-1-27 08:53 编辑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早上六点半,天光大亮,人也睡足,无事,开书橱站了良久,抽出鲁迅《野草》来看,由《题辞》至《一觉》,一气读完,看看时间,近九点。有一两年不读鲁迅了,鲁迅的书我买得最多,杂文小说散文书信买得快齐全了,又买全集,全集买回来是想从此通读一过,不料是从此撂手。因为阅历的缘故,人转为平和,读鲁迅竟有些不洽了。鲁迅说他的书适合三十以后的人看,似我这般年纪,正是读他时,却疏远他了,而读他的热情都发生在不宜读他的年纪。
  今早读《野草》,当年苦涩处都归平易。当年的苦思冥想是徒劳么,也未必。比如当年不苦思冥想,留下这处处苦涩,今天看就不会生出苦涩转为平易的豁然。这便是鲁迅之所以为前驱了。在并行者看来不过是会心一笑,在后起者看来,或要奋而直追的,但是这一条心路真辛苦,或许鲁迅不忍将此中辛苦施于后来人,然而这是不可以免的,除非另寻他途。鲁迅也无路可走,只是要走出陈腐罢。
  六十余页《野草》我是拈着一本近七百页的书在看,《野草》归于死亡与朽腐了么,设想死后仍有知觉的作者得了他的大欢喜了么。
  这回重读引我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生之徬徨,一是玩味死亡。但凡想过人生意义者,不能不碰到这样两个问题。在希望与绝望都经历之后,看见人生无意义,人生无意义,而要玩味这无意义,不为这无意义所变,人生的态度于是决绝,徬徨即人生之路,虚无是前途,象满怀希望之时那样地走下去,而再无希望可破,再无绝望可生,真的猛士便是这样在无物之阵中作无血的大戮。
  《死后》在作者死后读更有趣味,后人如何看待他,他预留下自己的反击了。我这晨读是一个马蚁在他脊梁上爬着,还是一个青蝇用冷舌头舐他的嘴唇表示亲爱呢。我很想宣布《野草》之死亡,它于我也是过去时了。
  《野草》最黑暗的篇章是《影的告别》、《墓碣文》,今天我能够看得平易了。《墓碣文》从前我简直不敢看,更看不懂,《影的告别》则是不敢想下去。那是对于死亡畏惧,并有希望不肯放手。《墓碣文》其实把《野草》说尽了:“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墓下陈死人的文本何时成尘,如何成尘。从前以为要等到鲁迅所刺的一切都从现世中消亡时。那岂不太遥远了,今天我有了新认识:当我熟视人生的无意义而不失生之趣味,惯看死亡黑暗虚无而引为逍遥之乡,我就可以使之成尘,见他微笑了。这微笑好壮观:“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五月三十日



  鲁迅说他的哲学都在《野草》里,我看《野草》,秋夜、雪、风筝、好的故事、腊叶、淡淡的血痕、一觉,诸篇可谓抒情,求乞者、我的失恋、狗的驳诘、颓败线之颤动、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诸篇可谓世故,抒情及世故,只是世态炎凉,前者大抵专为一事一情触发,后者则是一类事情的总论,这些在我眼里还不能成其为哲学。
  而对于死生的思辨大多托之于梦,其中总写生死的有:题辞、影的告别,写生滋味的有:复仇、希望、过客、失掉的好地狱、这样的战士,写死滋味的有:复仇(二)、死火、墓碣文、死后。
  鲁迅最特出的一点是他的韧性,这当然不是天生,而是从他哲学中来。生的徬徨,死的虚空,常人至此也就放弃他的坚持了,又或者仍有所坚持,则是不得不假借于希望,甚至来生,而鲁迅的坚持无所假借,他就向生的徬徨死的虚空上坚持,而这就是他的哲学成就,而在我看来,成就这韧性的哲学就是鲁迅全部的哲学。
  我还能怎么说呢,当我长了几岁年纪,心气转为平和,读鲁迅有些不洽的时候,正是我丧失着我的坚持而成为一个庸人了,而心气平和地做那金刚怒目之事,至死不休,这最难能最可贵的一点,则成为我鄙弃鲁迅的理由。
  六月六日/201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