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1-1-23 10:29 编辑
我看“安乐死”
昨天上午的时候我写了一篇短文,叫《老了能怎么办?》,主要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件事以后有感而发的,写了这么一个,也是从自己切身感觉上说的这么一个话题。
其实我觉得不必回避这个话题,人老了是规律,你总是要面对的,但是你如何去面对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现实就是这样,你设想的再多再完美,在现实面前估计都会被撞的粉碎。所以我那篇文章里我说了一个观点,就是要在活着的时候尽可能的好好活。
然后这篇文章在头条被推荐以后,有几万人在阅读,大家也都在讨论这个话题。我实际上在那篇文章里没有把一个观点说明,那就是真正的到了那天你不能左右自己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
从我个人的主张来说,我是主张安乐死的。而且我认为安乐死是一种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非常好的归宿方式。
与其没有任何生命生活质量的活,不如痛痛快快的走。
当然,当下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不允许安乐死的,这毕竟牵涉到太多的现实社会问题,包括亲情的,道德的伦理的等等。
但是老龄化的中国,目前大批的老年人已经面临着这个绕不过去的现实。所以回避没有任何意义,也无助于事情的解决。
我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和安排,就身体状况而言,目前还是不错的。但是服从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我曾经跟我朋友说,我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时,那就是在73岁之后,我会给自己写一份算是遗嘱。主要是针对自己深身后事的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就算是现行政策法规,不允许安乐死,起码也要把这个态度给表述出来。而且我相信随着这个老龄化社会的严峻现实的迫近,相关方面也会逐渐的完善和出台,类似于安乐死之类的善后的一些法规和政策。
当然了,那个73岁也就是一个自己给自己画的一道线,万一在这之前就挂掉了,那就更省心了。
我昨天在一个论坛上把那篇文章发出去之后,我的一个朋友给我留言,他说他辞去工作,在家里照顾父亲4年,这其中的辛苦一言难尽。
作为过来人,我是非常非常理解这种艰辛的。正因为有这种切肤的体验,所以才会对自己的明天和未来有更直接的观点和看法。
老去的话题已经无法回避了。不回避那就需要面对。夏天的时候我也看过一些老人,儿女们用轮椅推着在海边走,那是条件比较好的,但是还有更多的哪有这种条件?所以说别去小看别人的尽忠和尽孝,确实很难用一言两语能说得清楚。
我是觉得安乐死这个话题只要满足这么几个主要的要件,就可以深入去讨论,论证它的合理。第一,一定是当事人的自愿,第二,一定是他至亲亲人的共识。第三,为法律道德伦理所认可,第四是专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具有法律效率和科学说服力的医学证明。满足这样的要件以后,就可以让安乐死合法化。
其实我一直觉得讨论这个话题也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