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非主流论——《后王小波时代》跋
查看: 993|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主流论——《后王小波时代》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1-23 09:0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童天一 于 2021-1-23 10:10 编辑



王小波逝世11周年时,花城出版社曾出版《后王小波时代——中国非主流文学精选》
本文是其下卷的跋


       作为一名非主流作家和学者,我试图总结人类社会的一切主流与非主流现象,并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表达,这就是下面的《非主流论》。
  我的研究方法是结构主义和话语途径的,或者叫“话语图式论”。我认为在一些常用话语背后,隐藏着一种集体的潜意识图式——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可能是康德所说的先验图式与我们后天经验的综合。通过揭示这种图式,可以找到话语背后的深层结构模式及众多基本特点。
  本文找到四种图式,分别用“伍论”、“圆论”、“层论”、“话论”来介绍,最后进行综合,提出一些判断主流与非主流文学的定性指标。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一、伍论

  主流与非主流现象,不仅有关文学,还涉及政治、艺术、科学、市场及社会诸多方面。我只好用全方位的视野进行分析总结,先从“伍论”开始。
  我们讨论主流与非主流的现象时,经常会出现“先锋”(前卫)一词,比如“先锋文学”、“先锋艺术”,相对应的是“通俗文学”、“大众艺术”。人们经常会说,某某流派、某某款式“过时了”,“落伍了”。这些词语背后,在集体的无意识中,隐约可以看到一种直观的图式,那就是:一支行进中的队伍。如果我们将这种图式揭示出来,就会发现可以解释主流与非主流现象的许多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想象或假定:
  有一支走向未来世界的队伍(可以是文学的、时尚的、政治的、学术的、社会的等等),少数走在最前面的是先锋,中间的大部队是主流,落在队伍后面的是后卫——文化保守者、落伍者。





   1、多数即主流,少数即非主流。
  2、先锋和落伍者,都是非主流。
  3、行进中的队伍是动态的,大部分先锋可能永远消失,有的先锋可能成为主流,甚至成为落伍者。主流中某些人,有可能渐渐或突然变成非主流,成为先锋或落伍者。
  4、主流与非主流,没有好坏、美丑、善恶之分。当然,主流因为人多,他们规定了什么是好坏、美丑、善恶,否则就不是主流,非主流自然不会认同。
  5、队伍行走的路径——可以是直线向前,可以曲折前行,可以倒退,可以环行或螺旋上升——有文艺复兴、新儒家,也有重复过去的流行时尚。因此,过去落伍者,有可能成为先锋。
  6、主流的变更,是范式的转变或替换,其方式可以是改良的、改革的,甚至是革命的。
  7、悖论:现代社会有自为的先锋,不可能有自在的先锋。如果先锋不被主流认同,就不可能是先锋——队伍前面的人如果不能引领未来潮流,就说不上是真正的先锋;先锋一旦被主流认同,就可能成为主流,就不是先锋。
  李敖大约这么说过:真正的英雄已经成为烈士,活着的英雄不过是政客。套用一下:真正的先锋已经成为先烈,活着的先锋不过是主流——逝去的王小波就是先烈,他的主体符号成了主流——甚至成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可见,现实中有挂着先锋名义的主流或落伍者。

  “伍论”的优点:
  1、伍论图式具有直观的动态性;
  2、主流即多数,非主流即少数,定义简单明了;
  3、成功解释了先锋现象,并将少数保守的落伍者也划入非主流,肯定了落伍者的价值,越超了简单的好坏之分——有人认为非主流是好的,有良知的,主流则相反——或者主流是好的,有良知的,非主流则相反。
  4、可用来判断时尚或市场主流——主流产品必定是产销量最大的,因为最多人购买,人们用钱投票;
  5、可以解释建立在多数人同意基础上的现代民主政治,即任何公平、公开、公正并且合乎程序的选举,主流的执政者是多数人认同的;非主流的在野者是少人认同的。

  “伍论”的明显不足:
  如果少数人垄了权力,控制了多数人,主流就不是多数,而是数垄了权力的少数—— 和专制社会就是这样。可见,“伍论”不能解释主流背后的权力关系。

(未完待续)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34
发表于 2021-1-23 22:57 |只看该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1-1-23 22:49
文学不是赶大集。文学一定是独立的,不依附的,不凑热闹的。不雷同的,是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色彩的。

文学 ...

哈哈,看来从未思考过此类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1-1-23 22:49 |只看该作者
文学不是赶大集。文学一定是独立的,不依附的,不凑热闹的。不雷同的,是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色彩的。

文学,没有主流,只有各自的风采。

一个作家,当他关注于主流的时候,他就萎缩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1-1-23 22: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先留名,空了细读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1-1-23 22:44 |只看该作者
《荆棘鸟》这部优秀的小说,是主流,还是非主流?都不是。如果非要用流来表达,则是作者自己的一流。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1-23 22:42 |只看该作者
在文学方面,使用主流与非主流的说法,不可取。

文学一旦入流,就不是文学了。

文学是反映那个时代精神,那个社会风貌,那个社会里的人性的。必须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不能使用主流与非主流来划分一部作品。

文学,一旦归于主流,一定是俗的。是没有深度与厚度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1-23 22:38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中的野史,是非主流。但是,有时候比正史更可信。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1-23 22:36 |只看该作者
清醒地看待主流,理想地解读主流,不追逐主流,是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必备。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1-23 22:34 |只看该作者
主流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引入人文之后,就产生了主流文化的说法。

我理解的主流文化,就是多数人的文化。少数人所推崇的,不能构成主流。

主流,往往是错误的,乃至是荒谬的。无论这样的主流是由市场,或权力,或专业,或学院,或纸媒,或网媒形成的。

例如,历史上的裹小脚,曾经是主流。地心说,也曾经是主流,都是荒谬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1-23 22:26 |只看该作者
所谓纯文学的说法,就是一个笑话。

哪一首诗歌是纯诗歌?

那一部小说叫纯小说?

哪一部戏剧是纯戏剧?

哪一篇杂文叫纯杂文?

哪一部纪实文学叫纯纪实文学?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1-23 22: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论述的全面而清晰,帮我理清了不少以前困惑的地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1-23 21: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童天一 于 2021-1-23 22:04 编辑

      五、主流与非主流的综合指标



        综合“伍论”、“圆论”、“层论”和“话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核心定义:
       1、伍论:主流是多数,非主流是少数——适合判断时尚和市场主流;
       2、圆论:主流是权力中心,非主流是权力边缘——适合体制分析;
       3、层论:主流是上层,非主流是底层——适合社会阶层分析;
       4、话语:主流是多话语权,非主流是少话语权——适合媒体分析。
      总的来说:主流是多数,是权力中心,是社会上层,是体制内,在媒体上占有话语权;非主流是少数,是权力边缘,是社会底层,是体制外,在媒体上少有或没有发言权。
        如果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测评,上述定义需要结合不同社会和不同专业的具
体特点,转换成另外一些可测评的指标,比如在中国文学界,什么是主流文学?谁是主流作家?我们可以考虑下面的等式和五个指标:
       主流文学=市场主流+权力主流+专业主流+学院主流+纸媒主流+网媒主流

       1、市场主流:在大众市场上深受欢迎的畅销作家——多数及资本决定主流;
       2、权力主流:在作协体制中当领导的作家——权力及意识形态决定主流;
       3、专业主流:在作协体制中领国家工资写作的作家——体制决定主流;
       4、学院主流:在大学或社科院研究文学的理论家、作家——知识决定主流;
       5、纸媒主流:在传统纸质文学期刊占有话语权的作家——话语决定主流;
       6、网媒主流:受网友普遍认同的作家——多数决定主流。

       假定上述每个指标可打0到10分,满分是10,那么,一个全面的、绝对的主流作家的得分是:
       绝对主流作家=10+10+10+10+10+10=60分(满分)
       绝对主流作家是罕见的——除非作家当上文化部长等高官。也许一个作家能得到20分以上,就可以说是主流作家了。比如,以寒韩为例,他虽然在体制外,不领工资写作,但他是市场主流、纸媒主流、网媒主流,他的得分可能是:

       寒韩得分=市场主流9分+权力主流0分+专业主流0分+学院主流0分+纸媒主流9分+网媒主流9分=27分
       超过20分,寒韩是主流作家。对于非主流作家来说,也可以划定一个分值,
       比如总分为不超过10分,就是非主流作家,本人在文学方面的得分可能是:
       钟健夫得分=市场主流3分+权力主流0分+专业主流0分+学院主流0分+纸媒主流2分+网媒主流3分=8分
       我的得分不超过10分,我是非主流作家。当然,这是指我在文学方面的得分,在品牌和创意行业,我是主流。另外,作家和作品,有时需要分开,主流作家的作品,有的可能是非主流的——很难发表。
       现在给王小波打分。我们可以分三个时代:前王小波时代(生前)、王小波时代(死后成偶像)、后王小波时代(死后10年,理性看待王小波):

       前王小波时代=市场主流2分+权力主流0分+专业主流0分+学院主流0分+纸媒主流3分+网媒主流0分=5分
       王小波时代=市场主流9分+权力主流0分+专业主流0分+学院主流3分+纸媒主流9分+网媒主流9分=30分
       后王小波时代=市场主流6分+权力主流0分+专业主流0分+学院主流5分+纸媒主流6分+网媒主流8分=25分

       上述打分,是给王小波主体形象打分,给有关他的符号打分。所有打分都只是一种假设,真要做测评,需要建立一套更科学的评分标准。届时每个指标的权重,可依据社会条件的变化进行分配。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专业主流、学院主流和权力主流的权重就很高,如今市场经济发达,互联网成了主流媒体,传统主流指标的权重就要降低。
       篇幅所限,本文就此打住,有机会再写主流与非主流的三种不同变迁方式——改良、改革、革命的三种变迁方式。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1-23 20:01 |只看该作者
遥望江南 发表于 2021-1-23 19:49
童老师的帖子总是让人肃然起敬。是真下功夫啊

谢谢!

多年心得。又因为给一套书写跋,正儿八经要印出了,
相信有的图书馆会收藏,所以不敢偷懒。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1-23 19:49 |只看该作者
童老师的帖子总是让人肃然起敬。是真下功夫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1-23 19:44 |只看该作者


(未完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1-23 17:35 |只看该作者
三拳 发表于 2021-1-23 17:13
过几天来细读
伍论应该是童老师自己发明的
其实在已成的学术里,有对应的说法,我一时也想不到

谢谢!

我这里重点是“非主流论”——一个系统
除“伍论”之后,还有“圆论”“层论”“话论”。
华师大一位教师,想拿我的《非主流论》去申请国家科研项目,希望一起做。

当年因为太忙了,没有时间理他。
说明,我个非主流学者,还是得到学派的一些肯定。

我的文章太难读,不必须看完。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1-23 17:13 |只看该作者
过几天来细读
伍论应该是童老师自己发明的
其实在已成的学术里,有对应的说法,我一时也想不到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1-23 17:06 |只看该作者

  四、话论

  “对话”、“话语”、“话语权”、“公共空间”,也是讨论主流与非主流现象的关键词,其背后隐藏着这样的图式:
  存在着一个公共话语空间,或公共会场(可以是文学的、时尚的、政治的、学术的、社会的等等),不同的个体和利益团体在里面竞争发言机会,话筒有限,扩音器被人操纵,声音最大的、发言次数最多的是主流,声音最小的,发言次数最少的或没有发言权的,是非主流。

  

  1、多话语权即主流,少或无话语权即非主流。
  2、在现代社会的话语背后,是主流意识形态权力、资本权力、知识权力、暴力和政党(社团)权力以及各种文化习俗长期竞争、博奕或约定的话语规则。
  3、在 社会,公共话语空间只有一种声音,或一个声音,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倾听的权力,没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力;或者,沉默的大多数被动员,被操纵,自己的喉舌变成 的喉舌,共同发出 的声音。
  4、在西方:古希腊的公共话语空间和私人话语空间是分开的;在中世纪,话语空间是统一的、宗教的和公共的;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逐渐建立,话语空间不仅形成公共和私人的两种话语空间,并且由于高度的社会分工,形成了许多专业及社团的话语空间,给交往与对话造成了巨大障碍。
  5、在中国:公共话语空间最活跃的是春秋战国时代,大批饱学及能言善辩之士,凭三寸不烂之舌,穿梭于诸侯各国,大谈公共治理——王霸之道,最杰出的代表是纵横家张仪和苏秦。秦统一中国之后,特别是普遍实行郡县制之后,话语空间高度统一,但仍有边缘民间的话语空间,有不同宗教信仰的话语空间;从晚清到1949年之前,公共话语空间十分活跃,私人话语空间也有;而到文革时期,禁止宗教信仰,消灭了私人话语空间,全民被动员起来,共同发出 的声音——连家庭生活也大公无私,父子间划分阶级路线,每天要早敬、晚汇报,饭前还要祝福领袖万寿无疆。从1979到2000年互联网兴盛之前,除公共话语空间外,私人的、专业的话语空间逐渐形成,并产生交往障碍,主流与非主流的对话非常困难。
  6、2000年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一个全所未有的公共话语空间形成了——这是一个虚拟现实的话语空间。人人都有话筒,众声喧哗,你可以蒙面发言,也可以袒露真容,使主流与非主流的对话、对抗成为可能。

  “话论”的优点:

  1、跟上国际后现代潮流,有大量鲜活的理论资源支持;
  2、“话论”比其余“三论”更具可操作性——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手机的智能化,微信、公众号、公共论坛、名人博客和凡人博客共济一堂,主流与非主流,可以在虚拟的公共话语空间实现哈贝马斯毕生追求的交往理性,也可以展示汉娜·阿伦特倡导的对抗性紧张关系。互联网是全球化的,不分种族,不分信仰,没有国界,没有社会阶层,没有身份识别,传统的主流精英身份完全失效,这使全球交往对话、全民交往对话成为现实。
  为了有效交往和对话,不让网下的主流精英逃离网络公共空间,网友们也许需要共同约定一套网络交往规则,避免法国大革命期间那种“多数人的暴政”——在网络世界演变为“多数人的唾液”。

  “话论”的明显不足:

  相关理论艰涩难懂。

  (未完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1-23 16:10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1-1-23 13:34
但实际上大众根本就不需要那些所谓的“纯文学”。大众需要的是故事,虚拟世界的故事。中国的游戏,影视产业 ...

其实就所文学,都是虚拟的世界。
只是,我们建构这个世界时,有意无意参考了现实。

或者说,虚拟与现实不可能分开。
在《西游记》悟空的这个角色里,我们看到了六祖慧能的影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1-23 13:34 |只看该作者
但实际上大众根本就不需要那些所谓的“纯文学”。大众需要的是故事,虚拟世界的故事。中国的游戏,影视产业中,最缺乏的是那些有能力构筑庞大虚拟世界的作家。这个世界要真实可信,要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一些符合文化背景的场景和道具,这个世界要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剧中各类角色要有起伏交叠且有一定张力,吸引力的故事线设定,能让人看到角色在命运洪流中的成长,挣扎,冲突和结局。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1-23 12:50 |只看该作者
鱼小溅 发表于 2021-1-23 10:35
主流,顾名思义,附和以及迎合大众审美。
这也是我认为真正的纯文学不可能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因为纯文 ...

从“园论”和“层论”看,纯文学就是主流。
从诺贝尔文学奖,到中国各类文学奖,到学院派的文学研究,
主要是纯文学,虽然人少,但绝对是主流的。

这种纯文学通常具有权威性,专业性。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1-23 12:12 |只看该作者
大美丽 发表于 2021-1-23 09:38
讨论一下这个很有意义,明明,大学问,或者远烟也来一起论论,我是学工科的,选修过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美学 ...

谢谢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1-23 11:35 |只看该作者

  三、层论

  “底层”与“民间”,也是讨论主流的与非主流现象的关键词,它们背后隐藏的图式是什么?我们不妨这么想象:
  有一个立体的金字塔(可以是文学的、时尚的、政治的、学术的、社会的等等),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主流,底层是非主流。
  1、上层即主流,底层(民间)即非主流。
  2、上层的主流人数少,下层的非主流人士多,少数压迫多数。
  3、上层压迫底层,主要是通过暴力、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实现的;底层总是要争取翻身解放,想成为上层。
  4、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和通迅不发达,也许会有自在的民间或底层,一切自供自足,与上层无关;但在现代社会,不会有自在的民间或底层。


  
 
  5、有底层人士,以一种坚守底层的姿态,强烈批评上层,心里其实是想成为上层;也有人从底层成功转型,占据了上层地位,手中拥有权力和公共资源,因底层“政治正确”,便说自己代表底层,或干脆说自己就是底层,他的声音就是底层民间的声音——这种现象不妨叫“底层秀”。最近一些年,有上层人士号召作家进行“底层写作”,其实是“代表底层写作”,不是底层人士在写作,也是一种“底层秀”。
  6、底层想成为上层,往往采用革命的方式,成功之后,仍然是少数人压迫多数人;上层为了巩固或延长统治地位,常常采用改良或改革的手段,让一些底层人士爬上高层,缓和社会冲突。
  7、更复杂的分层,可分多层:比如,分三层:上层、中层和底层:
  A、中间层大——金字塔变成橄榄球,中产阶级多,社会稳定,但很有活力,滚动向前;
  B、中间小,两头大,像哑铃,阶层冲突增加,不稳定。

  “层论”的优点:
  1、“层论”即“阶层论”、“阶级论”,好处就是将阶级斗争学说包括进去,得到经典冲突理论的支持;
  2、上层即主流,底层即非主流,定义简洁明了。

  “层论”的明显缺点:
  过度强调冲突、对抗;主流与非主流的转换造成系统的强烈动荡,大批生命惨遭残杀,社会资源被严重破坏,代价太大。西方的民主政治,特别是美国的民主政治,为了减少底层颠覆上层的革命性破坏,设置了政党轮替和民主选举制度,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程序,底层用投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让在野的非主流成为主流,既使系统恢复生机,又保持长期稳定。相反的例子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式的改朝换代。

  (未完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1-23 11:04 |只看该作者
鱼小溅 发表于 2021-1-23 10:35
主流,顾名思义,附和以及迎合大众审美。
这也是我认为真正的纯文学不可能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因为纯文 ...

我后面将有“层论”,回应你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1-23 10:38 |只看该作者
王小波的《时代三步曲》,漫游过北京多家出版社,却不能出版,最终是广东花城出版社编辑钟洁玲主动上门要稿——小波逝世10年之后,北京三联生活周刊说成是王小波自己投稿,这种边缘与中心的文化关系耐人寻味。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23 10:35 |只看该作者

主流,顾名思义,附和以及迎合大众审美。
这也是我认为真正的纯文学不可能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因为纯文学不具有迎合的性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23 10:33 |只看该作者

  二、圆论

  人们谈论主流与非主流现象时常用这些关键词:“中心”、边缘”、“权力”和“民间”。在这些词语背后,在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中,隐约可以看到一个同心圆的图式。因此我们可以这么想象:
  存在一个平面或立体的同心圆(可以是文学的、时尚的、政治的、学术的、社会的等等),圆心是权力中心,是主流;圆周是远离权力的边缘,是非主流。

  

  
  (中心的皇帝会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权力(中心)即主流,边缘(民间)即非主流。
  2、靠近圆心面积小——人少,意味着主流人少;靠近边缘面积大——人多,意味着非主流人数众多。少数人在统治多数人。在专制社会和 社会,差不多是一个人在统治,多数人不是被恐怖手段吓倒,就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洗脑,成了帮凶——但仍有极少数边缘(民间)的异类。
  3、“边缘—中心”存在着双向的互动:任何个人(或团体),同时被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控制,一个是向心力,另一个是离心力(自由的本能)。
  4、越靠近中心,向心力越大,离心力越小;越靠近边缘,离心力越大,向心力越小;中心的皇帝会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边缘的民间百姓则回应:“山高皇帝远,你管不着。”
  5、权力中心的主流特点:封闭,有序,稳定,保守,传统,成熟,缺少活力;权力边缘的非主流特点:开放,无序,自由,无助,创新,幼稚,但具有活力。
  6、在今天的社会,中心权力不仅是行政、司法、立法权力,还包括暴力(武装力量)、主流意识形态权力,资本权力,知识权力,政党(社团)权力,体制权力,习俗权力,宗教权力,大众市场消费者的购买权力,等等。
  7、权力的转移:传统社会的核心权力,是暴力;现代社会的核心权力,是资本;后现代社会的核心权力,是知识。
  8、“边缘—中心”的结构转换,可能采用三种方式:改良、改革和革命。

  “圆论”的优点:
  1、成功解释了主流与权力的关系。
  2、主流即中心,即权力;非主流即边缘,即民间;也算容易理解。
  3、同心圆的图式具有地理直观性——可以解释:中国近代社会的重大变革为什么总是以边缘的广东作为发源地?康梁领导的改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广东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反,从权力中心到边缘地区的干部,往往认为广东没有文化,希望广东建“文化大省”。其实广东纸媒领中国媒体改革之潮流——以南方报系为代表,在建“文化大省”之前已经被普遍认同。王小波的《时代三步曲》,漫游过北京多家出版社,却不能出版,最终是广东花城出版社编辑主动上门要稿——小波逝世10年之后,北京三联生活周刊说成是王小波自己投稿,这种边缘与中心的文化关系耐人寻味。
  有意思的是,边缘地区的人也往往缺乏文化自信,比如,现在一些本土广东人认为,广东人能干实事,但不会起名字,没有命名能力。事实不是这样,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到孙中山领导的三次北伐,其间广东人不知起过多少影响全国的名字。即便是改革开放之后,广东人命名的“读图时代”,就持续影响了中国新闻出版潮流。2008年3月1日,百度检索“读图时代”,找到相关网页约2,630,000篇;相比之下,同一天检索北京人命名的“红卫兵”,百度只找到相关网页约1,490,000篇,几乎少一半。现在许多博士和硕士的论文,题目就是 “读图时代”,或以“读图时代”为研究对象。
  命名权,通常属于知识中心和权力中心,边缘的广东人命名了,许多广东人还看不见。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2018年是40周年),反思“读图时代”的意义,反思边缘的非主流创意,总结广东人近代以来领导的多次历史潮流,对解放思想非常必要。

  “圆论”的明显不足:
  “圆论”否定了“多数即主流”的主流指标。不错,“权力即主流”,但不能排除多数也是主流。
  另外,“圆论”无法解释市场的主流现象——大众消费者用钱投票,背后可能有资本的力量在引导,但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是“上帝”,是主角,任何权力都必须尊重。

  (未完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23 10:31 |只看该作者

你是教授,请提宝贵意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23 10: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期待后续,然后再谈感想。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23 10:04 |只看该作者
大美丽 发表于 2021-1-23 09:40
还有段子,本身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说的,放下你高傲的身段,来讨论下这些多好

段子又不见了。

可能这里整天拍砖,砖一边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23 09:48 |只看该作者
童天一 发表于 2021-1-23 09:16
@知道义工张如如  @特有学问
有兴趣的话,讨论一下主流与非主流。

哈哈,童老师高见甚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