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下下人有上上智 ——《侠客行》之溪水流香
查看: 3243|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下下人有上上智 ——《侠客行》之溪水流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1-21 14:5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1-21 19:47 编辑

      禅宗在中国的初祖是达摩禅师,而往上追溯的话,第一位也就是西天第一代祖师是摩诃迦叶,这个说法出自《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也就是那个著名的“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的禅宗以心传心的公案。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大梵天王献上金色波罗花,释迦拈花示众,一语不发。这时,众人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唯有摩诃迦叶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道传给了迦叶。禅就在拈花微笑中产生了。它代表了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这则故事在宋代的《联灯会要》、《五灯会元》等禅宗要籍也都有记载,拈花微笑就成了家谕户晓的禅门第一公案。在上面诸书中,以《联灯会要》的记载尤为清楚,该书卷一谓:“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拈起灵山花一笑,唯应迦叶具青莲。”

  以前读《侠客行》,曾带给过我一种寓言童话般的享受,总觉有某种寓意在其中,但又若有若无,说不清楚。后来接触到佛教典籍,才觉得这部小说有不少和佛教相关的意味,尤其书中主人公参破武功秘籍那段更是禅意深浓。

       初看《侠客行》时,只觉得主人公石破天很象是那位阿甘,一个不小心就拥有了那种心地善良大智若愚的好人好报的江湖经历。 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做了很好的注脚。 

  这个故事没有天龙的磅礴深邃,也没有射雕的精彩纷呈,没有笑傲的政治意味,更谈不上神雕的爱情传奇,却淡淡的散发着满溪流水的沁人清香,黄花翠竹的般若法味。

  一个自小没名没姓,被叫做狗杂种的不识字的少年,却阴差阳错因缘错会的得到了玄铁令,并因之来到了侠客岛,且勘破了众多绝顶聪明的武林高于数十年未能勘破的武功秘窍,成为一代绝顶高手。

  且看和佛教相关的一些寓意:

  首先想“我是谁”?这是一个恒久的哲学命题,当石破天还是“狗杂种”的时候,他未想到过“我是谁”,但在他忽然失去一向熟悉的生活环境,陷入江湖之后,却不得不想到了我是谁。禅宗一向是讲究参“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的,此异曲同工。

  其次侠客岛邀请江湖中各派掌门参加的十年一次的峰会日子是腊月初八,相传这正是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 ,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的成道日。

  而侠客岛主为了一起参详这项神功用于从中土逼来众多武林高手的赏善惩恶令,也让我想起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的宗旨。

       高潮处更是法味浓厚,当岛上众多高手尽极聪明之能事,机关算尽,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仍没发现那绝顶神功的奥秘在那灯火阑珊处时,竟被一个不识字的貌似下下根人堪破了,(石目中所见都是一把把形态、剑势、剑意各各不同的利剑,所有的文字于他毫无实际的意义可言。他顺着剑势、剑意看去,内息自然而然随之流动,手舞足蹈,待得从头至尾看完一遍,这项神功已是被他练成了。 )绝妙之至。也不由我让想起禅宗著名的同样不识字的六祖慧能大师开悟时的情形。可见有些事情非关文字,非关言语。


  禅宗讲究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关键要离心意识参。

  心内求法,返观自照。妄念止息,菩提映现。文字是表达真相的工具,指月之手。我们可以从文字般若达实相般若,但最终只执着于文字陷阱,那就只见手指不见月亮。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到最后见道时,须要放下所学的一切,否则则成所知障。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亦云:“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语言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

       最后主人公又回到了小时候居住的荒山,当他看到那条与他阔别已久的狗“阿黄”时,很欣喜。在他心中绝世武功远比不上“阿黄”,成名并没有使他丧失本真,他依然在日常微小处中感受着生活的平淡欣悦。这也说明道在平常日用中, “安禅不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来来来,吃茶去。


  综观整部小说,仿似玄铁令是入门的因缘,然后参我是谁,最后参悟,悟后起修又回到原点,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故事。

  据说金庸在《侠客行》这部小说中,主要想表达的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写《侠客行》时于佛经全无认识之可言,却暗合道妙,冥冥中自是因缘殊胜。

  想起南宗禅师船子和尚偈 :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所谓「垂丝千尺,意在深潭」,「钓尽江波,金鳞始遇」。

  心若深潭,念似万波,道如金鳞,性是明月。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求证之路,深广无尽。

  石破天的际遇可遇不可求,而我这凡夫的当下一念该何处安放呢?

       我们的人生到底要什么?亦舒在《喜宝》中曾写到,喜宝想得到什么?喜宝的答案是:“爱。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如果没有钱,至少要有健康。”爱、金钱、健康。。。这些我想也是大多数人喜爱的。故事的结局是喜宝拥有了她想要的第二种,很多很多的金钱。健康似乎也没有失去,但昔日强悍如斯的她却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象是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信中所说一样,从此只是萎谢了。至于爱么?这奢侈的东西,就都随风都随风吧,从此后只余夜阑人静且听风吟了。

  过去的我亦是想要太多,无论精神还是物质。习惯承载太多东东,不肯放下。而且要不断加多一点再加多一点,从不会用减法。而终在一个月朗星辉的夜晚,想满载而归时,却发现我这只双溪蚱蜢舟,已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的人生有时侯太赶了,不曾想过停下匆忙的脚步,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出一次海,看看身边的风景,喝喝甜糯的清酒,吹吹濡湿的海风,装模做样地写写航海日记,晚上睡在甲板上枕着星星,止息我们奔腾不息的纷飞妄念,清空我们相续不断的意识独白,聆听我们心泉的泠泠清音,那是我们自性溪流的芬芳。

  最后用一则赵州禅师的公案结束本文:

  赵州禅师问某僧,【大德,您一天看多少经卷?】【大概七至八卷吧。您呢?】僧答,并反问。赵州从容答:【老僧每天只看一字——心。】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63
发表于 2021-1-24 15: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剑 发表于 2021-1-24 00:47
我查资料也还行,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上次在天涯看你说查资料的手段,貌似比我高级很多,都算是比 ...

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偶棉都是认真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1-1-24 15: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剑 发表于 2021-1-23 23:43
好厉害,小烟和螃蟹都好厉害,我看得一愣一愣。

哈,不用愣,我都抄的经书词典大德文钞,当然前提是得有些基础常识。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1-1-24 00:47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1-1-24 00:37
我是查资料,找问题小能手,远烟对佛教了解得多。:)

我查资料也还行,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上次在天涯看你说查资料的手段,貌似比我高级很多,都算是比较认真的人啊。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1-1-24 00: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1-1-24 00:38 编辑
老剑 发表于 2021-1-23 23:43
好厉害,小烟和螃蟹都好厉害,我看得一愣一愣。


我是查资料,找问题小能手,远烟对佛教了解得多。:)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1-1-24 00: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剑 发表于 2021-1-23 23:43
好厉害,小烟和螃蟹都好厉害,我看得一愣一愣。

我是查资料,找问题小能手,远烟对佛教思想了解得更多。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1-1-23 23:43 |只看该作者
好厉害,小烟和螃蟹都好厉害,我看得一愣一愣。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1-1-23 21: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3 21:05
学习了。闻思修,缺一不可。先闻后思再修,边闻边思边修。最重要也最难的就是实修这部分。苦行僧,不苦 ...

飘红晚上好。是的,闻思修,缺一不可,一而三,三而一。真正的上根人是可以闻思修一步到位的,如惠能大师,但六祖这样人物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所以一般都要走渐悟之路。且理可顿悟,事需渐修。真正实修是要有行门功夫的,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于心上做功夫。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1-1-23 21: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1-1-23 14:45
迦叶之所以被尊崇,是因为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头陀第一。
修头陀行的人,要严行托钵乞食,或远离人群,或是 ...


学习了。闻思修,缺一不可。先闻后思再修,边闻边思边修。最重要也最难的就是实修这部分。苦行僧,不苦修还是不行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1-1-23 21: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1-1-23 20:54
我只是对这段有点兴趣,因此就找了点东西看看,当然是因为我的兴趣点不是法,而是学,自然是心外求。
贴 ...

先谢谢你,我知道你的意思,我看这些很认真的,然后觉得不妥处就想说出来,然后就得打字,姑且称为辩论吧~主要这些术语啥的,我都是很谨重对待的,怕打错,我用的手机电脑版,字太小了,所以眼睛有些累,要是在电脑旁是没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1-1-23 20: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太厉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1-1-23 20:54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23 19:23
螃蟹,最好先别和我辩论这些了,手机打字,累眼睛。

我只是对这段有点兴趣,因此就找了点东西看看,当然是因为我的兴趣点不是法,而是学,自然是心外求。
贴上来也不是想辩论,只是贴给你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1-1-23 19:42 |只看该作者
遥望江南 发表于 2021-1-23 16:43
远烟兴趣太广泛了。书读的多也爱研究。有种学霸的既视感。肯定戴眼镜

江南过奖了,兴趣确实有些广泛,但书读的不算多,学霸大业也被贪玩耽误了。确实近视,属眼镜一族。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1-1-23 19:23 |只看该作者
螃蟹,最好先别和我辩论这些了,手机打字,累眼睛。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1-1-23 19: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1-23 19:14 编辑

螃蟹,这是你自己写的,看来下了些功夫哇。不过你确实是心外求法,我还在外面,手机谈这些,真的不太方便,还是简单说两句,你有几个说法不严谨。

不立文字的禅法是祖师禅,与如来禅相对,也作南宗禅。特指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来,而至六祖惠能以下五家七宗之禅。系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接由师父传给弟子,祖祖相传,以心印心,见性成佛。也就是不立文字祖祖本传之禅也,对楞伽经所说之如来禅而立此称。即以如来禅为教内未了之禅,以祖师禅为教外别传至极之禅也。传灯录十一(仰山章)曰:‘师问香严:师弟近日见处如何?严曰:某甲卒说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无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师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而不是如你所说行入被惠能舍弃啥的。

意识不能说是唯一实体,也不能说是心性即如来藏。意识在唯识宗中指唯识所立‘八识心王’的第六心王,此为我人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广义言之即吾人所有诸种经验,从原始之感觉至高度之思考均包括在内。凡能统摄多种经验内容的作用,皆称为意识。意识分为五俱意识与不俱意识两种,前者是与前五识共同发生作用,后者是单独发生作用。单独发生作用者又称独头意识,它缘虑的对众是抽象的观念,即所谓法境,在其认识作用中包括著推理、判断等在内,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而通于过去、未来、现在。

而心性,则谓不变之心体,即如来藏心自性清净心也。圆教立为心性具十界三千之法。圆觉经曰:‘以净觉心知觉心性。’起信论义记中本曰:‘所谓心性不生不灭。’法华玄义四之三曰:‘心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黄檗传心法要曰:‘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又云:‘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

心性,即是自性佛性,有别于意识。

还有你所谓“业在轮回中修没了,佛性显现。”云云也不对。轮回,众生无始以来,旋转于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也。心地观经三曰:‘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观佛三昧经六曰:‘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曰:‘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 轮回是分段生死,分段生死之身也,为凡夫轮回六道受分分段段果报之身。脱离轮回只是出离三界,是一种分段生死。除此还有一种变易生死。这种生死是菩萨于三界外心念上生灭迁变转易的生死,是属于精神上的生死,与三界内凡夫肉体上的分段生死不同。只了分段生死不能称之为佛性显现。

至于法脉考证,佛家依佛教典籍,不依世俗学者所说,且胡适博士于西学有所建树,但于国学,章太炎曾经说过他并没有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1-1-23 17:17 |只看该作者
既然开头,索性把码的东西再贴一段……呵呵。

达摩到中国后,最开始是南天竺一乘宗求那跋陀罗门下。达摩没什么了不起,他老师求那跋陀罗才是真正的大师。大师翻译了包括《杂阿含经》《楞伽经》在内的共十三部七十三卷印度佛经。达摩授徒,用的就是他老师的《楞伽经》四卷译本。所以禅宗最初也是立文字的。而达摩的修行法门中,本来是既有理入(壁观),又有行入的。只不过,理入以无相和心性为主,要求忘相忘言;而行入又被惠能舍弃。所以,就变成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了。

佛教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针对古印度其他宗教,哲学的一些思想观点而产生的。当时的人们相信轮回,认为轮回的根基,叫梵我(ātman)。即在轮回中永恒不灭的灵魂实体。这东西在世俗社会中的表现,就是种姓制度。婆罗门的儿子是婆罗门,首陀罗的儿子是首陀罗。佛陀也承认种性(Gotra),只不过种性依于业,业不同果位不同。所以,不仅释迦摩尼是刹帝利,迦毗罗卫国的王子,龟仙人迦叶是个拥有十六个村落的王子,达摩被其弟子宣传为南天竺国的王子,就连砍柴为生的惠能,也曾被认为是北地世族范阳卢氏的后裔。

按《楞伽经》的说法,三界的名称、现象、经验包括其经历主体“梵我”都是幻像,意识才是唯一的实体,乃心灵,心神自身的显现。即心性,或叫“如来藏(tathāgatagarbha)”是佛性种子。所谓无我,无自性讲的是无“梵我”。因为佛教也要解决谁在轮回的问题。佛性外裹着业在轮回。当业最后在轮回中修没了,佛性显现,也就成佛了。修行法门是自外而内的,通过瑜伽内视来研究认知,知觉和意识,即通过肢体层活动获得意识层认识。头陀苦修也是实践手段之一,用和尚们的话说,叫“以无著之心,契彼真实之理,万法皆如,身佛无别”。

惠能之所以成了“禅宗六祖”,最主要的原因是其门下的洪,石二宗发展为五宗七派,南派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达于极盛。然后回头追溯,才有的什么七六五四三二一祖。至于一祖(即初祖)达摩以上的印度传承,“二十八祖的法脉”云云,据胡适考证,不过是后人杜撰。而梵文中也没有印度禅宗二十八祖法脉的相关记载。嚷嚷“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则对惠能十分赞赏,曰:“(惠能)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请注意这位民族主义者的最后一句。

中国本土佛教禅宗的兴起,最后南宗坐大,其实是一个大乘《楞伽经》被本土文化(主要儒道)侵蚀的过程。更大的背景则是三武灭佛迫使源自印度的佛教积极汉化,北方楞伽宗苦行头陀南下。有趣的是,北魏力主坑杀长安沙门的汉族大臣司徒崔浩,最后也因为灭佛事件而被处死,灭族,甚至连累其姻亲,因为鲜卑贵族怀疑他的崇道儒灭沙门是一种汉化政策。而崔浩被灭族的姻亲恰巧就是传说中出了六祖惠能的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出了个六祖惠能,来自印度的佛教,也终究没能像基督教在西方一样,形成一股能与世俗权柄分庭抗议的新政治力量。也难怪陈寅恪欣喜若狂。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1-1-23 16:43 |只看该作者
远烟兴趣太广泛了。书读的多也爱研究。有种学霸的既视感。肯定戴眼镜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1-1-23 16:20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1-1-23 14:45
迦叶之所以被尊崇,是因为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头陀第一。
修头陀行的人,要严行托钵乞食,或远离人群,或是 ...

螃蟹回帖认真的可爱,你这样的网友真的不多了,貌似我以前就这样。现在外面 ,手机打字不方便,简单说两句。头陀行,一般来说是修十二头陀行的,后则转为巡历山野能耐艰苦之行脚修行之意,或特指乞食之行法而言。大迦叶确实是世尊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 ,而达摩是以端坐面壁,惠能是以不识字顿悟而著称的,尤其惠能后来出家后过的是僧团传法生活。

我这帖子是以前写的武侠小说随笔,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讲修行的贴纸, 主要表达如下意思,现代人太忙着追逐身外之物了,不妨偶尔给心放放假,不要在尘世中迷的太深,学学那些禅师,少些机心,多些本真。

佛教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是个信解行证的旅程。倡导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功夫主要在于看破放下,是一个心灵跋涉的过程,开悟在于时节因缘,不一定非要刻意苦行。不过众生习气深重,吃些苦是好的,世尊也教导过后世弟子要以苦为师。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1-1-23 14:45 |只看该作者
迦叶之所以被尊崇,是因为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头陀第一。
修头陀行的人,要严行托钵乞食,或远离人群,或是行脚天下,四海为家,仅三衣一钵。
达摩到中国后,初达南越,先游嵩洛或曾至邺,历涉诸国,随其所止,诲以禅教。
他和摩诃迦叶一样,是个苦行乞食的头陀。

而被广大网络佛学爱好者津津乐道,不识字的六祖惠能呢?
且不说之前的卖柴生涯,即便五祖收他之后,也是先庙里厨房做工八月有余,只是舂米,破柴……
未曾上过一次正殿,听过一次法会。惠能同样也是个头陀,火工头陀。

中文世界,最有名的三个禅宗祖师都是游方乞食,劳役做工的头陀出身,这很说明问题。要见性,并不容易。
恐怕不是给心放个假,喝甜酒,吹海风,写篇航海日记或看看星星,就能定得住自己那纷飞妄念的。
迦叶、达摩到惠能,都是通过苦修磨砺让自己戒、定足具,然后才自然开慧门得般若。

禅宗在明后禅净合一,又和儒、道合流,成了十指不沾泥士大夫们出世情怀的理论依据,就越来越衰落了……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一旦离开头陀苦修所获的戒定,所谓开悟不过是种“参话头”式诡辩之术。
和尚们与士大夫一道,成了“平日袖手谈心性,最后一死算解脱”的空对空专家。

所以说,即便禅宗,无修无证,妄想一朝悟道立地成佛也是不可能的。
没有禅行实践,何来禅理上的顿悟呢?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1-1-22 23:06 |只看该作者
特有学问 发表于 2021-1-22 22:30
这么大方,一看就知道小剑划拉走的都是越南盾。

你偶尔的斯里兰卡口音确实让人怀疑你是拿胖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1-1-22 22:30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22 22:28
没事,拿走就拿走了,给谁花不是花,何况是小剑同学,对吧

这么大方,一看就知道小剑划拉走的都是越南盾。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1-1-22 22: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特有学问 发表于 2021-1-22 22:25
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如果他一直表现出温良恭俭让,很可能对你有所企图,你要小心,take care of ...

没事,拿走就拿走了,给谁花不是花,何况是小剑同学,对吧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1-1-22 22:25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22 22:20
不要说小剑同学了,他,端方博雅温良如玉。这样吧,你改正这个错误,我承认你不是王大拿。

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如果他一直表现出温良恭俭让,很可能对你有所企图,你要小心,take care of youself,存折啥藏严实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1-1-22 22: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特有学问 发表于 2021-1-22 21:59
说你坏就一定是坏人吗?也许是客观评价,你要反思。

不要说小剑同学了,他,端方博雅温良如玉。这样吧,你改正这个错误,我承认你不是王大拿。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1-1-22 22: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特有学问 发表于 2021-1-22 21:57
别解释,解释就是掩饰。

没有,其实我是远老实,不信我一会儿把贴纸提上来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1-1-22 21:59 |只看该作者
老剑 发表于 2021-1-22 00:30
你这人太坏了,我多善良啊,还被你说成坏人,没天理了都。

说你坏就一定是坏人吗?也许是客观评价,你要反思。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1-1-22 21:57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21 22:21
哈哈,我这个不是看不上他们,是刚来杂谈不久,人少,想做点贡献,就做了点当时的坛政点评,确实是调侃的 ...

别解释,解释就是掩饰。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1-1-22 00:30 |只看该作者
特有学问 发表于 2021-1-21 22:08
有些人吧,会让你一打眼就看不上,就想逗逗他们。他们真得找找自身原因。

你这人太坏了,我多善良啊,还被你说成坏人,没天理了都。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1-1-21 22:21 |只看该作者
特有学问 发表于 2021-1-21 22:08
有些人吧,会让你一打眼就看不上,就想逗逗他们。他们真得找找自身原因。

哈哈,我这个不是看不上他们,是刚来杂谈不久,人少,想做点贡献,就做了点当时的坛政点评,确实是调侃的,逗逗趣,木有恶意。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1-1-21 22:08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21 21:59
哈哈,讲真那个高仿贴我还真不一定写的出来。不过确实如你所说即使能写的出,一般来说我不会这么做,不 ...

有些人吧,会让你一打眼就看不上,就想逗逗他们。他们真得找找自身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