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怎么都不像出自杀人如麻的抗金爱国人士辛弃疾之手。
辛弃疾和李白都是左手剑右手笔的人。不同的是,李白是白衣胜雪的谪仙,辛弃疾是血染铠甲的战神。如果李白是我们理想的样子,那么辛弃疾就是我们挣扎的人生。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那时被金国占领。而他的爷爷辛赞则是一名金国官员,这注定了他将来投奔南宋后抑郁不得志的一生,虽然,爷爷从小教育他将来要为收回失地努力。所以,他钻研兵法,勤练武术,苦读诗书,十四岁就开始勘察金国的地形,手画地图。
而小时候的李白呢?家境富裕,无忧无虑,父母又皆为文人,从小立志他做个高雅脱俗的人。李白这名字,是他们三吟诗吟出来的: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父)。火烧叶林红霞落(母),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白)。
不同的出身和环境,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于是,在辛弃疾21岁时用一场五十铁骑夜袭敌营,万千敌军中擒拿叛徒交给南宋朝廷处决的壮举,傲视当世。在他若干年后的晚年,他用一首《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描述了曾经的惊心动魄: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此时的李白呢?他第一次踏上了成都,只背一支剑。成都,自唐己是移丽繁华,异族聚集,他一边求职,一边吃喝玩乐,美食美酒美衣美人一样不少,好不快活。而他随兴写下的《白头吟》《登锦城散花楼》让他一下子名动成都。
若干年后,李白被朝廷重用,但这次游历深深刻在他的记忆里,用一首绮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映射了曾经的美好和此时的人生得意。
而若干年后的辛弃疾,想起他21岁时的这段曾经,这样写道: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最大的愿望是战场杀敌。但,他的愿望永远停留在25岁,那时,他被宋高宗任命为江阴签判,从此大半生在官场载沉载浮,辗转于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各地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地方官职,治理荒政,整顿治安,他的军事才能再无用武之地。“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他的抑郁不得志谁懂?
其实,南宋朝廷对辛弃疾还是不薄的,除了不能上战场,他的职位一直相当于部级,月收入不低于十万人民币。所以,他平时的生活还是很滋润的。因为有钱有闲有才又加上一点不如愿,嗜酒和嗜色就成了必不可少。
辛弃疾的妻子范氏是其朋友的妹妹,范氏知书达理,极富才情,每每辛弃疾外出饮酒时,她都会在窗户上写字,规劝辛弃疾不要酗酒,而在他的词中也多有醉词,比如:醉眼扶松,松曰去。
而关于他的风流史,史书也多有记载,比如《书史会要》,《词苑萃编》等说,他除了原配,还有六个小老婆:“田田、钱钱,整整、香香、飞卿、阿卿”,还有很多无名无姓的,青楼的,一夜情的。甚至曾因妓院妓女和地方官吏争风吃醋,最后以官大压人,敲诈对方作为终结。这点真的让人大跌眼镜,这跟他正面的爱国人士形象很不相符。但又一想,他毕竟也是一大男人,更何况是“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的山东大汉。但有件事还是显示出了他的与众不同:冯梦龙《情史》中记载,辛弃疾无事的时候会教这些姑娘诗词,其中辛弃疾大多回复友人的书信都是由,田田和钱钱回复的。从这点来看,跟他的女子又是幸运的。至少比跟李白的女子幸运。
李白放浪成性,花钱流水,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家底被他挥霍光之后,他就靠两次入赘和两娶富家女的婚姻来维持自己的奢靡。他最爱的应该是五十多岁娶的宗氏。因为,他只为她写过情诗,但依然本性不改,最后她出家修道了。
这四位女子在为妻之时,李白不但让她们更多的是独守空房,更是花着她们的钱花天酒地,吟诗作对,不思进取。所以,她们不是早亡就是当道姑。唯其中他入赘的富豪女刘氏颇有现代女子之风,不但连结婚证都没给,还给他戴了绿帽,踹了他。这让他怀恨终身,把世界上最难听的话都骂给了她,比如“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所以,相比李白,辛弃疾的风流竟有几分可爱和真心了。
这个也跟他们二人的经历有关。辛弃疾早年就在朝廷谋得官职,不如愿的是没能抗金实现统一。虽然他也风流,但毕竟有经济来源。即使40来岁在上饶隐居,也没影响生活质量,可见,辛弃疾是从来不缺钱的。
而李白呢?他谋官的意图并不强烈,40多岁还没有官职加身,空有才子虚名且日日喝酒玩乐。所以,才被第二次婚姻的刘氏嫌弃。所以,45岁一得到朝廷赏识,马上得意忘形,吟出:我辈岂是蓬蒿人。说白了,李白除了会吟诗,真是啥也不会啊。他爱玩爱交友,甚至和玉真公主关系很铁,但朝廷为啥不重用呢?即使被入朝封翰林学士,也只陪皇帝娱乐不委重任,这本身就说明,李白不是干事的人。而晚年将近60岁加入安史之乱的永王李璘阵营。这是造反,重罪,无论哪个朝代都是无法容忍的。当时,他第四任妻子宗氏百般劝阻无果。最后失败,靠妻子才保住一命。可见,他在政治上是多么天真无邪。俗话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必开一扇窗。女人缘,也算李白的一扇窗吧。
辛弃疾60岁时,也就是开禧北伐前后,权相韩侂胄认为辛弃疾名气可用,再次启用其出任绍兴、镇江知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职。但是,因为与韩侂胄政见相左,最终没有逃脱被罢免的命运。开禧三年,辛弃疾病逝,享年68岁。
而经过这次大难的李白,身体羸弱,生活窘迫,妻子入道,三个儿女自托付友人后,未曾过问,孤身一人投奔了当时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自知康复无望,便在病榻上把尚未整理完的手稿交给了李阳冰,之后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
看着他们,个人多么渺小,哪怕身负奇才。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己的随波逐流,有时是囿于自身,有时是困于时势,但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身为人的束缚和捆绑。所以,世世代代,都有人求仙问道,修身拜佛。然而,千百年来,挣扎的依然挣扎,痛苦的依然痛苦,我们为什么对辛弃疾和李白唏嘘,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从来不易。
肩负才华者,痛自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