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8-7-30 06:07 编辑
张学良与东北之殇
历史会越走越远,很多所谓的历史真相也就会随着时间而变得模糊,甚至被人为的制造了雾漳,于是云里雾里看不清真相。这是最悲哀的,后人无法面对真实的历史。
这个话题源于我此次黑龙江伊春三日行在火车上偶然的一闪念,回来后,在整理完《伊春三日》的几篇图文之后,觉得静下心来,有必要延续或者叫延展我在火车上说及的这个话题。
话题的开始是这样的,从辽东半岛最南端我们一行始发,坐的是大连去往伊春的绿皮火车,虽然早已经不是那种蒸汽机,跑起来咣咣当当的绿皮火车,早已经是无缝钢轨和电力机车了,但一千三百多公里的距离,还是让人感到漫长。
我是硬卧的上铺,一路上虽有休息,其实并无太多的睡意,所以,我早早大约在三点多一 点就醒来,下来坐在硬卧车的夹道边椅上,撩开下拉的窗帘,看着窗外的风景。
多说一句,北面的天亮的很早,三时多一点基本就是大天光亮的。这一夜也不知道走了多少个站点,只是距离目的地伊春越来越近了。
我看着车窗外,渐渐感受到东北广袤大地的巨大,感受到物产的丰富,感受到景色的壮美,也就是在这样闲看的一瞬间,突然一个话题困顿了我,有这么大片无垠广袤的山川大地,怎么在1931年“9.18”事变之后,东北军就拱手交出了东三省,把这片体量巨大,物产丰足的土地乖乖的给了侵略者日本人?
显然,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和事实。
在“9.18”事变爆发前夕,坐拥三十万东北军,装备也算不错的张学良部,怎么会表现的如此之“怂”。
所以我们听那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透着的愤懑与悲怆和无奈与渴望。
我在文前就说过,历史是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和篡改的。我记得小的时候,对于东北军的这个不抵抗,最官方的解读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于是一个硕大的屎盆子就此扣在蒋中正脑门之上,而且一扣几十年,一扣就“假做真时真亦假”,于是蒋介石就是中华民族的投降派,不抵抗的千古罪人。
而“9.18”事变之后,不放一枪被奉为少帅统辖的三十万东北军退缩关内的真实历史,就在各种利益宣传之下,抓出蒋公当倒霉鬼,然后所谓的少帅张学良就这样成功脱罪。
当然,从历史的角度上说,由于关东军在东北经营许多年,军事实力确实可能让东北军难以抗衡,所以,为了保存自身的有生力量,张学良退守关内也是无奈之举。但是,你麾下的是军队,事关国体尊然,面对侵略者居然不战而退,实在丢人现眼。
我在上文里用了一个词叫“体量”,在我看来,东三省的巨大体量,一个日本人想彻底左右几乎毫无可能,要纵深有纵深,所谓关东军的嚣张无非也就是依仗铁路沿线做文章罢了,真的要进入纵深腹地,它有多大的胃口?
事实上,东北军的不抵抗,也激起了在关内外的广大将士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打回老家 去!”“收复失地!”一些未入关的爱国官兵自发奋起抵抗,著名的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等,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并推动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迅速崛起。
所以,就这段历史而言,没必要替张学良打圆场和“贴金”,丢掉东三省是他人生抹不掉的耻辱。就算后来“西安事变”的发生,说实话也差点儿把当时的中国,拖入更混乱的局面之中。
奇怪的是,就这样一个张学良,被我们一直奉在神龛之上,大加赞赏,这其中的话题大概就人所共知了,不说也罢。
再说句不大好听的话,就骨气而言,他远不如被日本人下黑手炸死在皇姑屯的爹,那算是正宗的东北大帅张作霖。
不是吗?!
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