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寒梅飘香
查看: 1412|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寒梅飘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12-20 22:1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丹江诺儿 于 2010-12-20 22:24 编辑

去见作家梅洁老师的时候,心里一阵阵紧促,忐忐忑忑,双腿还有点颤颤抖抖。说出来恁都别笑话,乡下妞,没有见过大人物,听淅川县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洪连老师介绍梅洁老师是一级作家的那刻起,这颗心就扑通,扑通跳开了。
  握着梅老师的手,一股暖暖的热流传遍全身。带着高度紧张而来的心也逐渐放松。不安,害怕,胆颤,都随之而瓦解。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她,一种亲和力笼罩着大家。如果一定要给眼前的大作家一个称谓,我却不想称她为作家、学者,而想称她为母亲。
  梅老师剪一头齐耳的短发,用发卡把头发拢起,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解放前的女学生。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偏大,我想,梅老师就是一位清纯的女学生。她的矜持,她的浅笑,她的语音,都是那么的亲近,那么的善和;屋内的氛围,很融洽,很温馨。回味,亦如淡淡清香拂面而来,甜甜的,甜在心里。
  一部巨著《大江北去》,把梅老师和鄂西北、豫西南两省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同饮一江水,身为一家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批移民的迁安,再次把至亲至善的梅老师,引领回到丹江大河边上。
  这条大河,亘古至今,滔滔不息,她不仅哺育三省六县市数百万人,而且文化深厚,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楚人在这条大河流域生活,建立国都,这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这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丹江河,积淀了雄厚的文明文化基础。
  丹江河养育了许多勤劳善良的儿女,他们一边儿大声嗨呀、嗨呀地吆喝着号子,一边儿撒网捕鱼,在河边开垦土地,种植庄稼,一代一代的丹江儿女勤俭持家。清澈的河流,源源不息地流动着,流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流出一个个文明的传说。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个伟大工程的始建,南水北调,打破了丹江两岸平静的生活,几十万丹江儿女背井离乡,迁徙异地,开始另一种人生。梅洁老师的故乡,郧阳古城也因为南水北调,淹没在丹江水库下面,面对着消失的故乡,每个生活过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会滋生太多不同的感受。
  尤其在新中国还不富裕的六七十年代,几十万大规模的移民,抓一把故乡的黄土,折一根故乡的柳枝。艰难的迁徙路上,汗水,泪水、血水,演绎一幕幕悲壮的场面。很多移民因为水土不服,当地人的欺生,又折返回丹江湖畔,千里的路程,徒步前进,很多移民把生命丢在了回家的路,灵魂飘荡在异地他乡,殷殷血,斑斑泪,早期移民的艰辛一笔怎能描述详尽。
  一部分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家乡,可是,一片河水淹没了曾经的家园,滔滔的丹江水库岸边。他们搭建草屋栖身,锄头、?头、开荒种地,荒山野岭,忙时种地,闲时要饭,半饥半饱过日子
……
  乡音,乡情,乡愁,在梅老师的内心呼喊,这位从大河边出去的女作家回来了。她在父老乡亲中间穿梭,她记录着他们的诉说,记录着他们隐藏在心底的苦难。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收集资料,移民的血泪融进了这位善良的女作家心里,她的心伤了,痛了。丹江河抚养的女儿,用她手中的笔,写出了这部令鄂西北、豫西南人民争相拜读的著作《大江北去》。
  《大江北去》让淅川人民牢牢记住了梅洁老师,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大坝的加高,丹江儿女开始二次大规模的搬迁。梅洁老师再次来到了淅川,她把一腔真情带进了移民村,冒着大雨深入移民中间,给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帮助,她像一尊佛,在移民村闪光。
  眼前的梅老师,声情并茂地叙说她在移民村所看到的见闻,动情处,泪水潸然而下,提到给移民帮助时,她又开心地笑了。她说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到移民是她最高兴的事。她的心,她的爱,她的情,尽数给予了丹江库区的移民。
  宾馆内,大家争相与梅老师合影,站在梅老师旁边,挨着她的肩头,她柔声说,来,拉着手,可亲热了。我们的手拉在了一起,触碰到她的手,皮肤稍微松弛,软软得,凉凉的,我侧身看着梅老师,她抿着嘴,微微的笑容,慈祥极了。我的眼睛忽然想湿,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学者,如此炎热的天气,她千里迢迢来到偏僻的淅川小城,又不顾旅途劳累,直接奔赴在移民村,就连晚上唯一的休息时间还给我们占用了。而她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没有显示出一丝一毫的倦意。
  二次拜访梅老师的时候,她与我们谈起了苦难的人生经历,那个特殊年代,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她儿时的家园,少年的逃亡,以及她的文学创作之路,虽然她轻描淡写,可是,透过梅老师的眼镜,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她内心的伤痛,那个年代给老一辈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抹去的。
  文友提到了她心中的困惑,女性创作,都会把自己的个人情愫带进文中,这样是否可以?是否会有负面的影响?就这个问题,梅老师解答了大家心中的困惑。她说,每一部作品,大都隐含着作者的影子,或者她身边的人和事物,文章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女性生活的空间比较小,没有男士的空间大,视野广。因此,很多女性的作品都是围绕自己的感情而起,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放开了,大了,不是小女人的情怀,那就是好作品。
  她说,散文创作,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灵动、鲜活、智慧、激情。平静的表达,会使散文充满魅力。饱含感情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
  她谈到了她的作品《童年旧事》,虽然她也是第一人称而写,却代表了那个时代,能引起时代的共鸣。《童年旧事》写的不仅仅是她这个人,而是那一代人都这样的,这部作品被收录在《中国散文一百年》,各大国内杂志以及海外刊物,四十多家分别刊发。
  梅老师说语言的艺术化,生动化,是写作的基础,掌握了这些,就能写出好的作品。
  梅老师谈起了她的家庭,她的信仰。她满怀深情地讲着她和爱人的挚爱情结。和善的梅老师属于特家庭的那种女性,爱家庭、爱丈夫、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她说,当家庭和事业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她会先放下事业,以家庭为主。作为女人,首先是做好妻子,做好母亲,最后才是女强人。她笑着说她是传统型的女人,很多外界朋友都认为她事业这么成功,一定不会做家务。而她恰恰是个喜欢做饭的女性。锅台边上,转来转去,给丈夫,孩子们做一桌美味佳肴,是她最幸福的事情。
  谈到爱人离开她的时候,梅老师哽咽了,大家都沉默,听着梅老师的哽咽,我们的眼睛也都起雾了。梅老师说,为什么他(爱人)这么早就要离开呢?她是那么爱他,一生愿意为他洗衣做饭,可是,他还是走了。梅老师流泪了,我想这就是真爱,是现代年轻人不能理解的真爱。如今的爱情像小孩子过家家,围城内外,一片硝烟弥漫,谁能浅深解读前辈的爱情呢?
  随后,拜读了梅老师的博客。《我的丈夫走在那片青山绿水间》一文,我是在凌晨两点拜读的,寂静的午夜,窗外有雨滴落,雨滴落在我家窗外楼下那个坟头大树的叶子上,滴滴悲鸣。一介弱女,心中有悲愤产生,芸芸众生,我知道自己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可是,面对生命,我的心很疼痛,什么是游戏,游戏的规则又是什么?生命终究在那些冷漠的推脱,那些措辞中没有了,爱人在一条长长的铁道上逝世,梅老师的爱伴随着长长的铁路而去了。
  我哭了,伴随着午夜的雨声,显示屏在雾霭茫茫的双眼在模糊,我想说点什么,留言栏里,手颤抖了又颤抖,却始终终敲不出一个字。那些饱含真情,泣血的文字,让每一位读者为之落泪。我也理解了梅老师为什么聊到爱人的时候,就哽咽得说不出话了。他们的爱情就像天山上的雪莲花,真挚,纯洁,经久不衰。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那一刻,我似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在痛失爱人的情况下,梅洁老师毅然完成了长篇著作《大江北去》,她又是何等坚强的女性啊!因为爱,所以爱,心中有爱,就能跨越生与死的界限。家庭和事业,羸弱和坚强,梅老师是两者并存的伟大女性。
  梅老师信仰佛,她谈到了佛的博大精深,说佛教是哲学中的哲学,她正在潜心修炼,她谦虚地说自己还没达到六根清净,她的情感还在红尘之中,但是她已经淡泊了很多。佛曰: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信仰佛的梅老师已经看破淡了世上的功名利禄,她说,一切均如过往云烟,如粪土,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梅老师就是一尊佛,在淅川移民村,移民拉着她的手,说长道短,絮絮叨叨。她听着,记着,和移民老乡们一起流泪着。忍受远离故乡的辛酸和痛楚。
  记录了满满本本,梅老师回去了,就像《大江北去》一样,回到了北京,她把鄂西北、豫西南几十万移民乡亲的心带回了北京,如同清澈的丹江水一样,流淌到北方。而梅老师,这朵洁白的傲雪的梅花,却把馨香留在了丹江湖畔,留在了这条大河边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5
发表于 2010-12-24 16: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丹江诺儿 于 2010-12-24 16:14 编辑

回复 24# 淡淡一片云


    云版主,帮我看看现在有没有,右二是“梅老师”。左一是“诺儿”。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0-12-24 16:03 |只看该作者
丹江诺儿 发表于 2010-12-24 16:02



    诺儿,照片不显示,你先保存在电脑上,然后上传。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12-24 16: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丹江诺儿 于 2010-12-24 16:10 编辑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0-12-24 15:5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真水无香


    是的,梅老师特别的善良,给人的感觉很温暖!我传张照片上来!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0-12-23 01:31 |只看该作者
诺儿很幸运,可以如此近距离地感受梅老师。
圣诞快到了,把祝福送个梅老师,也送给诺儿。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12-22 21:25 |只看该作者
祝福梅老师,谢谢诺儿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12-22 19:44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定要给眼前的大作家一个称谓,我却不想称她为作家、学者,而想称她为母亲。
——————————————————
相信这个老者一定是位慈祥、端庄、和善的老人家,不然诺尔不会在后面的文章里一再说她像佛。相由心生,因为她善良,充满爱,才会在面容上展现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12-22 10: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丹江诺儿 于 2010-12-22 10:54 编辑

      梅老师和她的大江北去(百度搜索)


         【 诺儿家珍藏有梅老师的《大江北去》】

   继《山苍苍,水茫茫——鄂西北论》后,十堰籍著名女作家梅洁最新力作《大江北去》在全国范围内再掀重响。《大江北去》呈现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达50年的项目、70万移民、百万亩良田与3座古城及上千座村镇的巨大牺牲和奉献,对十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树碑立传的史诗意义。
  一条大河与一个女人
  十堰籍、女人、作家、汉水情结,是梅洁的身份符号。其实,如果按她当年离开家乡时的年龄和她离开的时间长度来算,她实在应该是一个异乡人,只是,这个异乡人用了一生的时间来追 随故乡。
  梅洁是女人,一个多情的女人。爱得浓烈,爱得炙热,有多投入就有多痴狂,从她个人生活里的爱情际遇,到与汉水的一生追随,都是这般无怨无悔。
  离开家乡十堰(那时还叫郧阳)时,梅洁只有15岁。此后的几十年里,她从南方到北方,从京城到大漠,从少女到为人妻母,从家庭出身不好的右派子女到名闻遐迩的著名作家,多少风霜之后,她的人生被打磨得越来越像故乡那条大河——汉江河滩上的鹅卵石,是如此的光润和坚韧。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身份,这个深情的女子心里始终装着的,是收之一如朗朗汉江石、放之又如滔滔汉江水的乡情和乡愁。
  梅洁在汉江边出生、长大。在她根深蒂固的童年记忆里,汉江水是携带着遥远的神秘,向她诞生的小城——郧阳飘逸而来的,它把小城团团围住,小城呈半岛状依偎在它的怀抱之中。纤夫们“嗨哟”着沿河滩匍匐而来,脚手撑地,身体蜷缩在阳光下,脊背隆起,而她是那个好奇的小女孩,总爱把小脚丫踩进纤夫们深深的大脚窝,小小的脚趾上沙粒闪闪发光,一直沿河行走……那时的农历五月,汉江边总有一个盛大的节日。梅洁和小伙伴们胸前挂着母亲们亲手缝制的丝线香包,香包里装着清香的艾萆,耳根涂抹着掺了雄黄的酒液,牵拉着母亲的衣襟,到江边参加屈原的祭典。她们和母亲们一起挤在人群里,目光总是很努力地在人头攒动、千舢竞渡的江面寻找自己的父亲——那些在几百米宽的汉江里逐浪弄潮的矫健泳者。
  离乡后的梅洁在外求学、辗转生活,然后以她独有的方式来书写这份感情:试图以义学的形式和她所处的匹界对话。当她把伤逝、哀怨、孤独和向往、困惑不安的心灵、凝聚已久的渴望与梦想、人生艰窘的体验和尴尬,以及对生命与美的虔诚和膜拜,用文学的方式带给这个世界时,她发现,在她精神的故园里,始终流淌着故乡那条魅力非凡、母性般宁静而美丽的大江。
  1980年,梅洁在塞外的老镇上开始写下自己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感恩。她常常一个人含泪对自己讲述着对故乡的回忆,日复一日,然后她进入不断失去又不断获取的生命意境:“……我感觉有一种伤感和疼痛离我很近。故乡那么遥远,而往事却飘然降临……”梅洁这样写着。塞外冬季的寒风尖啸着,扑打着她糊着白麻纸的窗棂,炉子的火熄灭了,她的儿子睡着了长大了……她就这样写着,她在自己几十年的文字里面看见南方的故园,看见生命的劳作、忍耐和不泯不灭,看见她和她的亲人们始终手拉着手,穿越所有时空,最终走回他们的家园……
  纠缠是如此之深,相思是如此之久,一切的纠缠与相思又都是如此之历久弥新。故乡之于梅洁,先是地图上一个找不到的地名,然后是经年离别后的缘浅情深,最后因郧阳城的整体水葬而成永诀之忆。
  1991年10月,梅洁在离乡、31年后重返故土,此时,她诞生的古城郧阳已因丹江口水电工程建设而沉没。梅洁了解到,几十万移民在补贴甚微的情况下,曾在荒山野岭度过了几十年刀耕火种的生活,难以想象的现实让她对故乡人在这块土地上的牺牲奉献有了切肤的认识,有了自觉的审视。经过数月走访后,1992年梅洁完成了8万字的纪实文学《山苍苍,水茫茫——鄂西北论》。作品在1993年《十月》杂志第2期头条刊发,全景式地反映了鄂西北人民为三线建设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
  “是的,江边曾经发生的和以后永远离别的都成为纠缠我—生一世的情结,是上苍恩赐了一条远远向我流来又远远离我而去的大江……”梅洁说这番话时,神情一如恋爱中的女子,温柔甜蜜,又有些情到深处别有怀抱的担当淡定。
  一方水土与一个工程
   这是中国一个关于水的百年梦想。
  南水北调工程从21世纪初相继动工到2050年全部完成,规划、实施长达50年;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初发轫到20世纪末,勘探、论证、规划也用了长达50年的时间。
  在规划的50年间,工程静态总投资高达5000亿元。中国版图上南北流向的三条调水工程与东西流向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纵横交叉,最终将形成一个世界上罕见的水资源“中国网”。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这是中国水利史上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吏无前例的工程,这也是世界上一个人口最多、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1/4的国家保持良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紧迫的工程。
  2005年9月26日,中线丹江口加坝工程开工,它将由现在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汉江将北上中原、华北、京津,到规2010年一期工程完工时,将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沿线44个城市每年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95亿吨。2030年二期工程完工后,可向上述地区年供水120亿吨至130亿吨。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丹江口水库蓄水位将由现在的157米增高到170米,库容将由现在的17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290多亿立方米。大坝加高后,湖北的郧县、丹江口、郧西、张湾和河南淅川共五县市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再度沉入江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丹江口库区而言,面临的是土地和家园再度沉没。从1958年丹江口大坝开建,1967年开始蓄水,这块土地上已有38.2万人离开了家园。南水北调的开工,这块土地上又将有27万人再度踏上迁徙之路,27万亩土地再度沉入江底,随之一起沉入江底的,还有16座集镇160家企业、1200多公里道路、1800多公里通讯线路和广播线路、35座桥梁8座水电站200余座抽水站、几百处考古遗址,以及近半个世纪用无数血汗建设起来的生活和蕴积的情感……
  汉江,这条源远流长清澈如许的大河,将成为北中国的一口至关重要的井,“确保一江清水送北方”已成为库区人的头等大事。为了这口井;库区人民经历了长达50年的艰辛;为了这口井,他们又做着新的奉献和牺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市长陈天会曾说,340万十堰人就是这口井的集体看井人。所有的艰辛都包含着一条大河和一方水土、人民的宿命,所有的机遇和创造又都深潜着一个未来的隐喻……
  一本书和一个宿命
  1993年,《十月》杂志头条刊出梅洁的《山苍苍,水茫茫——鄂西北论》后,立即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反响,并获得了“第五届十月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奖”及河北省最高文学奖。梅洁的乡亲父老也为这篇文章奔走相告。梅洁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同时,她心中对汉江、对家乡的铭记也越来越深沉浓烈。
  有了《山苍苍,水茫茫——鄂西北论》的写作基础,梅洁知道:那些一个个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群,是一个个承载了太多牺牲和奉献的故事,是—个个
  含辛茹苦坚韧不拔的命运符号。梅洁感到:应该有什么入以一种更合适的方式来见证和纪念这一切。这个人,要对这条大河及其人民同时具备爱、了解、描述能力三种要素,缺一不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人非梅洁莫属。“其实很难说到底是汉水、家乡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汉水、家乡,对我对这条大河、对家乡父老来说,我们更像是彼此的宿命。”梅洁说。
  2004年6月,中国作协启动了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梅洁申报了采写南水北调这一重大工程题材《大江北去》的写作计划。中国作协很快批准了这一计划。
  2005年春天,经历了丧夫之痛的梅洁再度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再次来到了她命运中永远的汉江。之后,她沿着汉江、丹江,整整走了一百天。失去了爱人的她要顺流而去,打探那条神圣大河的未来。
  故乡的领导、亲朋好友抚慰着梅洁的忧伤和隐痛。在长达100天的时间里i她的足迹遍及库区几十个村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白天采访,晚上阅读资料,整理笔记。她的采访资料装了满满7个大纸箱,重达100多公斤。
  随后,梅洁又赴河南淅川、湖北武汉、钟祥、襄樊,以及河北、天津、北京等地采访。每到一地采访,她都要从当地邮局将采访搜集的文献、史志等资料及采访笔记和光盘、录音装进纸箱,打成邮包发回河北省作协。
  2005年9月,梅洁返回石家庄,装满采访资料的11个大纸箱也随后而至。她开始阅读整理海洋般的素材,拟定写作提纲,一时间感觉那滔滔汉江水就在她的心中流淌。
  2006年春节,就在她准备开始专注写作时,剧烈的头痛猝不及防地袭击了她,她不得不住进了医院。病痛中的她又加倍思念起逝去的丈夫,前所未有的脆弱无助甚至让她萌生了放弃写作《大江北去》的想法。万般无奈之中,她怀着愧疚和伤心始负责重点作品扶持工作的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两天后,陈建功回信,让梅洁安心调养身体,鼓励她把身体养好后安心写作。陈建功的回信,给了梅洁莫大的信心和温暖,她决心尽快养好身体开始写作。
  2006年3月18日,久治不愈的顽固头痛不药而治。巨大的惊喜之后,梅洁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拯救,从此,梅洁每日燃起一炷清香,在宁静与安详的氛围里开始艰辛的写作。
  8个月零10天,梅洁奇迹般顺利完成了41万字的书稿,洋洋洒洒的文字如浩浩荡荡的汉江水,—路向北奔流。长篇报告文学《大江北去》共分五卷:《忏悔的泪水能流成江河吗》、《回眸如歌如泣的岁月》、《仰望如碑如铭的江岸》、《汉水将完成一个大写的人》、《为了北中国的那口井》。
  梅洁在第一时间将书稿杀青的喜讯和前言、后记等寄给十堰市文联《武当文学》双月刊(2006年第6期刊发),让家乡人分享她的喜悦。同时,《人民日报·大地》双周刊也以最快速度抢先在2007年第1期刊发了1万多字的《南水北调:为了北中国的那口井》。2007年4期《十月》杂志又以6万字的篇幅发表了《为了北中国那口井》。目前,该书已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反响。
  “《大江北去》努力呈现的是,调水源头人民在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中,表现出的大智、大勇和大痛、大义,以及那条流淌了亿万年的汉水伟大的涅盘和另一种永恒。”梅洁说,创作《大江北去》是她的一个宿命,也隐含着她的一个无比卑微的心愿:希望2010年时,当清澈的汉江水给干渴的中原、华北和京津大地带来一片滋润时,当人们欣喜地端起从遥远的鄂西北流来的一杯幽蓝时,不要忘记为此而两度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库区人民,不要忘记他们几代人在半个世纪里经受的磨难和牺牲。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12-22 10:50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meij    博客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12-22 10:5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潘霞


    嗯,我把梅老师的博客链接给大家!

梅洁
  出生于湖北郧县。她是一名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经济系。历任河北蔚县外贸财务干部,张家口地区文联《长城文艺》编辑、编辑部主任、主编,河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第三届主席团委员,中共河北省第三届党代会代表。曾立三等功五次,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名散文集有《爱的履历》、《女儿的情结》、《一种诞生》、《并非永生的渴望》、《河边的寓言》、《生存的悖论》,诗集《苍茫时节》,报告文学集《古河》《大血脉之忧思》、《创世纪情愫》等。中篇报告文学《大血脉之忧思》获1988年中国潮报告文学大奖、河北省第三届文艺振兴奖,长篇报告文学《山苍苍、水茫茫》获1995年505杯优秀报告文学奖、第五届《十月》文学奖、河北省第五届文艺振兴奖并记三等功,《并非永生的渴望》获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并记三等功等。散文《在这块土地上》《贺坪峡印象》分别获首届、二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各记三等功一次;中篇报告文学《西部的倾诉》获中国作协“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创世纪情愫》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2-21 20:57 |只看该作者
有师如此,诺儿可谓幸运。
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12-21 20:56 |只看该作者
诺儿可否把梅老师的博客公布一下,让大家一起走进这位让人敬慕的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2-21 17:2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凌云享耳


    这是梅老师说的话,真的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2-21 17:2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宫飞燕


    梅老师可亲可敬,没有一点作家的架子,像母亲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12-21 17:2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远去的烟云


    问好烟云,谢谢你!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2-21 10:11 |只看该作者
散文创作,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灵动、鲜活、智慧、激情。平静的表达,会使散文充满魅力。饱含感情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
-----------
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2-21 06:49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看到诺儿的文章一定也会非常高兴的,向梅老师向生活中顽强的女人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2-21 05:53 |只看该作者
从诺儿的文章里认识可敬的梅洁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2-20 22:3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风中微微雨


   老一辈作家是我们这些晚辈学习的榜样!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20 22:3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风中微微雨


   没有,你太谦虚了,诺儿很喜欢你的文风。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20 22:2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风中微微雨


    谢谢微微哦,来,咱姐妹握握手。
丹江诺儿 发表于 2010-12-20 22:25



    和你比起来,我的文字浅薄的很,以后要向你多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12-20 22:26 |只看该作者
被打动了,想去看看这位伟大女性的书。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12-20 22:2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风中微微雨


    谢谢微微哦,来,咱姐妹握握手。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12-20 22:23 |只看该作者
坐个沙发,来读好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