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7-11-19 11:11 编辑
江歌案冷思考 可以说一直都在关注这个案件的走向,但是,迟迟没有说自己的看法,是因为这个案件本身纠缠了太多法理,情理的东西,局外人很难说清楚。
但是,有一点是清晰的,江歌为闺蜜刘鑫而死,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知道这个案件细节到底怎样,当陈姓男子用这种残暴极端的方式,结束一个之前和他或许没有太多交际的生命的时候,人性的疯狂令人唏嘘。
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江歌是替刘鑫挡刀,因刘鑫而死。然而,门里门外生死之时,冷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让这道门成为生死之门。现在再去探讨刘鑫为何没有打开这道门,或许能给替自己出头的闺蜜以生的希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事实已经酿成。
按照刘鑫的说法是,她想出去,但是门就在那一刻打不开了。当然这种说辞有多大的可信度,诸位自己可以去分析。我宁愿相信,在那一刻处于逃生的本能,和畏惧,刘鑫做出的这个选择。
一个生命为另外一个生命而死,至少从这一点上说,江歌是值得称道的。
其实,舆论的汹汹,还是从道义的角度上说事儿。从悲剧发生至今,近一年的时间,事件的当事人刘鑫对痛失爱女的江母的态度,确实冷到脊髓。我一直觉得,刘鑫做了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那就是试图躲避和远离这个事件。其实,作为当事人,她注定绕不开。并非要给这个悲剧事件制造一条光明的尾巴,假如悲剧发生之后,刘鑫能积极配合江母,甚至用情感的方式来温暖对方,或许就不会是今天这个结局。案发后的第294天,当事人刘鑫才和江母有了一次面对面,不能不说,太晚了,这种太晚事实上已经把双方的矛盾直接激化到无法挽回。
所以,今天这一切,确实是刘鑫甚至她的家人,一手种下的,怪不得别人。
或许江母也有失当的地方,那就是不该在网络上公布了刘鑫和其家人的信息。但是,当一个苦于要给死去的女儿讨公道的母亲,连事件的基本证人都找不到的时候,一次次沟通无效的时候,这种不当也是无奈之举。
我并不想谴责刘鑫什么,逝者不可回,生者要继续人生的路,但是,在这个悲剧事件里,她和她的家人做了一个缺乏基本良知和道德的选择,就此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缘由,毫无疑问,在这个悲剧事件的处理上,她和她的家人是失分的。也许这种沉重需要她背负一生都无法解脱。
现实比较冷,充斥着太多的刺痛感。曾几何时闺蜜这样一个貌似温暖的词,成为一种有了太多异样内涵的东西。
一个人因你而死,你能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以种种冷漠拒绝她的家人,这本身就是人性的丧失,更不能说道德和善良了。
其实,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我认为凶手被判死的可能性不大,一则是因为案发不在中国,二则死者江歌虽然值得称道,但缺乏必要的理性,日本对房屋租住的管理也明确有这方面的规定,可以说她招刘鑫进门本身就不妥,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真的是如行凶者所言,刀子不是他的而是江歌的,那就更会出现一些法理上的问题,从而让行凶者逃过死刑。
还是那句话,理性的看,道德和民意不该左右法律。更何况不是我们的法律?!
人还是要懂得感恩,当别人为你付出的时候,你起码得有该付出的回报,何况是别人用生命为你付出? 2017年11月19日星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