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桃花潭水深千尺
查看: 1796|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11-1 20:4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一、桃花潭

    皖南山水风光秀丽,古徽州建筑引人入胜。此次皖南之行,避开开发成熟、游客蜂拥的那些著名景区,选择有自己独特风格、游客相对较少的泾县。

    当进入皖南山区的时候,即感受到她的水暖山柔,钟灵毓秀,旅途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泾县至桃花潭镇的最后一班车是下午五点半,我们到达泾县时,末班车刚刚开离县城。幸好遇到一位热心人,打电话让这辆车在路上等候,我们乘机动三轮赶了过去。

    窗外小雨沥沥,风景跳跃着从眼前略过。远处是深绿的山,有星星点点的白色民居点缀其间。江水澄碧,青弋江一路相伴。阡陌稻田,熟了的金黄,未熟的油绿,黄绿相间就如平整的彩色地毯。路旁、田间,不时看到一、二只水牛埋头吃草。景色美如画,人在画中行。

    桃花潭边的陈村,现已改名“桃花潭镇”。我们下榻环境整洁、服务热情的“谪仙酒家”,标间价60元,住得非常舒适。桃花潭风景区门票25元,导游费25元。

    首先进入“南阳古镇”,有一条主要的古街,石头路显得古旧,老房子透着古韵。路旁绿苔片片,墙上砖泥斑驳。与其它那些江南古镇的包装开发、游人众多相比,这里便是远离喧嚣的一方净土。

    转过几条小巷,就来到了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公元775年)的“踏歌古岸”。当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李白旅居南陵,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却未发现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据实以告:十里桃花者,桃花渡也;万家酒店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

    主人盛情款待,客人尽情畅饮。李白甚感汪伦的诚意,临别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段佳话,千古传唱,桃花潭也随之扬名九州。“踏歌古岸”在桃花潭东岸,为明代所建的楼阁,阁前一条小路直下“东园古渡”。临阁畅想,汪伦送李白的诚挚友情,诗仙的豪放气度,犹似历历在目。

    桃花潭地势平坦,潭面宽阔。水因活而清,潭因深而静。对面西岸,层岩陡峭,怪石嶙峋,临潭峙立如龙盘虎踞。远处青山隐隐,近处野间花香、枝头鸟鸣。岸边农妇浣衣,水中船荡涟漪。渡过桃花潭可以乘船工划的龙舟或乌蓬船,我们则来时龙舟,回时蓬船。

    划过对岸,停泊在悬崖下的阴凉处,崖下的书页岩就象一页一页的书本立于水中。岩崖上古藤缀拂,山径间老树垂荫。西岸有一个古村落——万村,古街古巷,看起来历史非常久远。当年李白与汪伦开怀畅饮的“万家酒店”,如今房屋尽毁,只留下被行人踏得乌亮的石门槛,静静地躺在深巷里,见证着万村的古往今来,沧桑岁月。

    桃花潭两岸,至今仍保留了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数量众多古民居。古街、祠、阁、塔,遍及整个景区,画龙雕凤的古民居保存有一百多幢,闻名皖南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多且比较完整。现存古迹主要有唐代建筑“义门”,元代建筑“鞑子楼”,明、清建筑“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踏歌古岸”,“文昌阁”,“怀仙阁”,“谪仙楼”,“钓隐台”等,更有始建于隋朝的“扶风会馆"”。随着导游的指引,漫步两岸,细细观赏,流连忘返。

    最著名的被誉为“中华第一祠”的明朝翟氏宗祠,据说其占地面积、建筑风格和特色,都超过了省内外一些大宗祠,仅历代皇帝将臣赐名的匾额就有100多块,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我们来到的时候,这里不开放,实为遗憾。

    我们走进位于翟氏宗祠附近的文昌阁,其建于乾隆年间,重檐飞角,方圆八面,气宇不凡。踏着木梯登临阁顶,极目之处是世外桃园般的田野风光。尽饱眼福后,来到看护文昌阁的农家歇脚,农家自产的西瓜非常香甜,让我们大饱了口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38
发表于 2017-11-4 18:56 |只看该作者
月下采荷 发表于 2017-11-4 15:33
似乎与桃花沾边的地名都有故事。桃花潭,桃花源、桃花溪、桃花庵、桃花渡。

是啊是啊!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7-11-4 18:56 |只看该作者
轮子 发表于 2017-11-4 09:07
李白甚感汪伦的诚意,临别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7-11-4 15:33 |只看该作者
似乎与桃花沾边的地名都有故事。桃花潭,桃花源、桃花溪、桃花庵、桃花渡。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7-11-4 09:07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11-1 20:56
借用网上图片:查济

李白甚感汪伦的诚意,临别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段佳话,千古传唱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7-11-3 11:53 |只看该作者
张典 发表于 2017-11-3 10:10
精神娱乐消弥了疲劳感。

说得好!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7-11-3 11:52 |只看该作者
张典 发表于 2017-11-3 10:09
吉人自有天助。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7-11-3 10: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轮子 发表于 2017-11-2 08:36
当进入皖南山区的时候,即感受到她的水暖山柔,钟灵毓秀,旅途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精神娱乐消弥了疲劳感。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7-11-3 10: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11-3 09:12
是啊!幸好遇到热心人。

吉人自有天助。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11-3 10: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11-2 14:25
水浒,白衣秀士王伦。哈哈

那个心胸狭窄的家伙幸亏被林冲做掉了。要不然哪有一百零八兄弟大聚义。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11-3 09:12 |只看该作者
轮子 发表于 2017-11-3 06:46
幸好遇到一位热心人,打电话让这辆车在路上等候,我们乘机动三轮赶了过去。

是啊!幸好遇到热心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11-3 09:1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11-3 06:46 |只看该作者
幸好遇到一位热心人,打电话让这辆车在路上等候,我们乘机动三轮赶了过去。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11-3 06:46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11-1 20:48
借用网上图片:桃花潭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11-2 14:25 |只看该作者
东北虎 发表于 2017-11-2 14:13
汪伦,落了三点水哦。
想起水浒王伦来。

水浒,白衣秀士王伦。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11-2 14:24 |只看该作者
张典 发表于 2017-11-2 13:14
脍炙人口的一首诗。

是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11-2 14: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7-11-1 22:47
汪伦吧?

汪伦,落了三点水哦。
想起水浒王伦来。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11-2 13: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11-1 23:35
是的,李白送汪伦。

脍炙人口的一首诗。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7-11-2 13: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11-1 23:37
泾河是在宁夏,然后流经陕西。

哦,城因水而得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11-2 12:58 |只看该作者
轮子 发表于 2017-11-2 08:36
当进入皖南山区的时候,即感受到她的水暖山柔,钟灵毓秀,旅途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11-2 08:36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11-1 20:47
借用网上图片:桃花潭

当进入皖南山区的时候,即感受到她的水暖山柔,钟灵毓秀,旅途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11-1 23:39 |只看该作者
张典 发表于 2017-11-1 22:26
诗词让美景名扬千古。美景让诗词亘古长新。

是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11-1 23: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7-11-1 23:38 编辑
沈眉珊 发表于 2017-11-1 22:54
泾县,与泾河有关系吗?

泾河是在宁夏,然后流经陕西。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11-1 23:35 |只看该作者

是的,李白送汪伦。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11-1 23:34 |只看该作者
张典 发表于 2017-11-1 22:23
美好的景色,悠久的传承。见证兄弟情谊的地方。

说得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11-1 22:54 |只看该作者
泾县,与泾河有关系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11-1 22:47 |只看该作者
东北虎 发表于 2017-11-1 20:56
李白送别王伦之所?

汪伦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11-1 22: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诗词让美景名扬千古。美景让诗词亘古长新。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11-1 22: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美好的景色,悠久的传承。见证兄弟情谊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11-1 22: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美好的景色,悠久的传承。见证兄弟情谊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