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终于走了。塞外的冬天走得是那么迟,让生活在南方的我,很是惊讶。第一次来到塞外,领略到塞外冬天的威力,超乎想象,也超越曾经看到的小说所描写的。
清明雪,小雨雪,立夏还是雪。南方雨水的时节,在北方,都换成了雪。在北方雪的面前,南方的雪都成了朵朵雪花了,北方的雪更像一片片白云,坠落在雄壮起伏的山凹。
在这片雪海中,终于体会诗词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景象了。
然而,时光就像一个巨大的推手,把雪海推走,微暖的风从山间拂过,尽管很微弱,却湿湿的,走过的地方,山坡的枯草渐渐绿了,山坡的桦树、杨树都绿了。看惯了南方的绿,忽然在一个晴朗早晨看到了满山的绿,心中油然升起一丝春意,一种柔柔的,暖暖的,微微的,直触心底的感觉。
曾经荒芜的山峦,终于褪去了褐色,沧桑外衣,披上了绿色新装,就像一个要过新年的孩子,露出纯真的笑容。
望着翠绿挺拔的杨树,想起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少年时期,读完这篇散文,就幻想着去北方欣赏这高大的杨树,欣赏这象征中华民族刚强精神的白杨树。现在不仅夙愿实现了,还有春天的色彩,春天的诗意。此时看杨树,更多的感觉是,它是塞北春天的影子,塞北春天使者。在这一片蓝天白云下,茫茫的地面,露出的不是羊群,而是葱葱的绿树,绿油油的草丛。塞北的雪的是那么的威猛,好似北方的汉子,而塞北的绿更像北方温存朴实女子,点缀着荒凉的山丘,装扮着塞北无尽的草原。敕勒歌诉说着北方草原民族的惆怅以及对这片茫茫的土地热爱,而那片挺拔的绿,也是他们对春天的渴望,对短暂而珍贵春天的爱怜。
没有经历狂凛寒冬,无法体会春天的珍贵,无法感受绿的珍奇。
看到这片绿,思绪越过千年。想像着昭君出塞是怎样的情景。
也许是在白雪皑皑,狂风肆虐的寒冬,那长长的驼队载着汉家娇弱的女子,奔赴茫茫草原,茫茫的雪原,让一个瘦弱女子,肩负着和平使命,肩负着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和解共处的渴望。
但我更希望能在春天,昭君长发上扎着从江南采撷的桃花,手里攥着杨树的树枝 ,乘着马车,沿着长城脚下,走向那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远方,祈求那长城仅仅是呵护那一片绿的使者 ,引导着走西口的百姓,去植根那塞外草原的绿,化剑为犁,去耕耘塞北高原的绿。让那绿油油的山林,让春天永驻塞北各族儿女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