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花开富贵 于 2017-6-12 08:35 编辑
人生终极死亦生
文【烟雨竹城】
夏花璀璨的时候,我的心情开始流畅起来。夜晚,我在葱郁清爽的湿地公园撩拨月光,女儿发来一个微信:老爸,下个学期我要到湘雅医院见习了。
我说:你要实习了啊?那么也算步入社会的大熔炉了。
女儿马上做了一个调皮的笑:老爸,见习,不是实习。
我还真不懂见习与实习的区别。女儿就学的是医学院,刚入学我就怂恿她准备考研,女儿的悟性好,也开朗懂事,她说:那是必须的!
末了,我说:宝贝,记住老爸的一句话。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社会实践,走进社会,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与你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但别焦急,也别疑惑,大胆前行。知识可以从学习中得来,但获取智慧却非得自己亲历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女儿很乖地回答我:好,老爸,我记住了!
其实,我上面的那段话,是直白地说出了人生的三种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
所谓有字之书,乃是指书本知识,是从校园里得到的;无字之书,是校园书本上学不来的,是生活,是工作,是生存,是社会实践,非得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锤炼和感觉;而心灵之书,也许并非所有的人可以通透,这是对生命的诠释、对人生的探索、对命运的觉悟,非智慧者难解其奇妙、广博和深邃。
在我理解,这三种书与佛教中的三重境界是切合的。
宋代青原惟信禅师语录中有:“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是青原惟信禅师参禅前后,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智慧总结,极富哲理。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是单纯看到的事物表面,是对事物的刻板照片,只是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看到的世界 。这一过程,单纯而懵懂。人生处世糊涂始,这是对量的直面与认识。看到的是一种现象,读的是有字之书。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你并不满意你面对的东西,或者发现你正对的东西跟你学到的想象的东西不一样。所以你按照你自己的主观想法,加以修饰,或者持迷惘与反抗的态度与作为。人生道路现坎坷,这是对量的积累与探索。看到了一些本质,读的是无字之书。
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是感悟到客观事物并不因为你的主观意识的修饰而改变。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是无限多样的,同时也是对立统一的。这一阶段需要睿智与沧桑,需要悟性与灵气,从而再从本质回归到现象,返璞归真,天人归一。生命本质方识透,这是对质的飞跃。看到的是本质与现象的合一,读的是心灵之书。
我且行且思,临出湿地公园的时候,我想起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大境界的描述:第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我豁然笑了起来。寻觅人生结果的过程,是痛苦砥砺的过程。然而,生命涅槃,是它的最高境界。
此时此刻,我脑海里闪现出一个画面:梅花鹿高贵的犄角在羊齿植物的草丛中掠过,薄薄青苔上萤火闪耀……整个世间似乎只有我们两个。我跟着你在黑暗中前行。
生命无常,我情不自禁语呓——人生终极死亦生!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