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17-4-25 16:01 编辑
人到中年,生与死的话题,太多接触。不自觉的,或多或少的,就感伤起来。那天,跟先生说:死,比活着更容易。他叹口气,知道我意有所指,就顺着话头说:那是自然,活着不容选择,那是一种责任;人为做出死的选择,说是生无可恋,何尝不是怯懦和逃避……
其实,怯懦或者逃避又如何?无非是自我选择。只是先生又说了:人,不能太自私,总该考虑子孙感受。原来,我们永远都在为别人活着?
有时候,自个儿都不明白存活的价值和意义,偏在自家亲友、老人悲观消极时,还装出积极阳光的表情和语气,罗列出大堆道理去规劝说服。说到最后,连自己都觉得矛盾至极,玄虚之至,还不得不硬着头皮,锲而不舍继续说服。
所以,我始终认为,红颜薄命也好,马革裹尸也罢,未尝不是好事。生命定格,在最美好时段;若老在床上,岂非窝囊之极?更若甚至尊严尽失,连累后人奔波、操劳,只恐将资财和往西的好都悉数耗尽了。古来有此论调,久病床前无孝子,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有些论题,亘古无解。譬如:太依赖外界,容易遭厌弃;太不考虑他人,又涉嫌自我为中心。做人好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