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本是安静的,微风吹来,便具备了动态。一动一静,呈现春之佳韵。春回大地,百卉千花,令人目不暇接。宋祁有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个“闹”字,尽显勃勃生机,盎然春意。窃以为,能闹者,不独红杏,更有它花,譬如迎春花、梨花、桃花、玉兰花等等。
放眼北京城,正是人间早春三月半,玉兰花开春渐浓。约上朋友,走进无边春色中。朋友说,去中山公园吧,那里的玉兰挺好看的。我说,虽好看,但不闻名,我们还是去潭柘寺吧,那里的“二乔玉兰”是玉兰中的珍品,应该一睹为快。
来到潭柘寺,果然见到了两棵清代的紫玉兰。两棵紫玉兰距今已有两百多年,不可谓不古;花开有若紫气东来,霞光纷呈,不可谓不祥瑞。叫“二乔玉兰”,那也是有讲究的。三国时,江南乔国佬有女名大乔、小乔,二女因具绝代姿容,而世所共知。后人看到潭柘寺的玉兰紫色中杂糅了白色,便联想到乔公爱女,直呼此二色玉兰为“二乔玉兰”。
得此雅名,也算实至名归。“二乔玉兰” 花瓣硕大,香气袭人,丛状生长,形态优美,是寺院的宝贝仙木。站在玉兰树下,我分明感受到玉兰花在高枝上笑傲春风,欢腾无比。花儿们虽然半开未开,却已经有了“玉兰枝头春意闹”的况味。 听说,到了繁花期,这里会举办京西大庙会。我们来得略早,没赶上庙会。春寒尚有余威,来赏花的人并不多,我和朋友围着玉兰树拍照留念,畅通无阻,尽兴而返。
去年同期,我曾经独自到颐和园赏玉兰。颐和园的玉兰也有很多清代古木。清朝皇帝钟爱玉兰,那是榜上有名的。雍正皇帝的妃子头饰,有的就以玉兰花为造型。乾隆帝也曾下旨在颐和园广植玉兰树。咸丰帝对玉兰花更是情有独钟,他甚至爱屋及乌,泽及初入宫门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乳名叫玉兰,而被封为“兰贵人”。“兰贵人”后来步步登高,垂帘听政,权倾朝野,好像是沾了名字的光。慈禧太后也喜爱玉兰,如今,颐和园的清代玉兰,绝大多数是慈禧太后命人栽培的。上行之,下必效之。爱兰之风,绵延至今,使得北京城里的行道树种,玉兰树触目皆是。
好树开好花,好花人人爱。古代文人喜爱玉兰花,咏玉兰花的诗词真是不胜枚举。较为有名的如文征明的《咏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这该是对玉兰花最高层次的赞美了吧?杨玉环回眸一笑,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赵飞燕掌上起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玉兰花或肥或瘦,兼有双美,果真如仙女走出姑射山,身着羽衣降人间呢!
楚国的屈原偏爱玉兰,既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又想“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据考证,木兰也叫辛夷花、紫玉兰,有别于现在的白玉兰、黄玉兰。中药材叫辛夷者,是紫玉兰的花蕾。白玉兰、黄玉兰的花蕾貌似辛夷,却不叫辛夷。辛夷在中医入药,皆取自紫玉兰。这可能是紫玉兰花蕾药效更强一些的缘故吧!辛夷花蕾药用功能很多,老百姓常用来治疗鼻炎,每每有奇效。辛夷木也是香木,既可以提取香料,又能制作家具。楚国人曾用辛夷香木制成轻便的车子,用以驰驱。(《楚辞.九歌》:“乘赤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不但制成车子,还要制成门楣,装点门面。(《楚辞.湘夫人》:“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
如果辛夷花真是单指紫玉兰的话,那么明代的诗人朱曰藩真算得上是紫玉兰的知音了。他写了一篇长长的《感辛夷花曲》 ,其中有“辛夷辛夷何离奇,照水偏宜姑射姿”佳句。他觉得辛夷花是奇花,仿佛仙子临凡。文征明吟咏的《玉兰》主角是白玉兰,朱曰藩吟咏的是紫玉兰,这真是各花入各眼。巧的是,他们都把玉兰当成姑射山仙子。白玉兰纯洁,紫玉兰贵气,黄玉兰高雅,它们容光焕发,交相辉映,是同族的三位娇客。不管花儿是什么颜色,树都是玉兰树,花都是玉兰花,没必要厚此薄彼。京城的玉兰花气质非凡,相信它们都会遇到尘寰中的知音。
北京城里的玉兰品种不同,花期也不同。玉兰花绝大多数开在三月初,也有四月初开花的。西山大觉寺内,有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株古玉兰,距今三百多年的历史。不到三月底,花苞纹丝不动,一副派头十足的样子。这株古玉兰也不算开花最晚的。在北京某学校,我见识过一株广玉兰,花儿开在5月初,洁白如玉,香味扑鼻。广玉兰的花语是报恩 ,暗含学子感恩母校的意思,各地校园都喜欢栽培。
广玉兰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属于舶来品,也叫洋玉兰。它和原产于本土的玉兰树有明显的区别。因为花型酷似荷花,广玉兰也叫荷花玉兰。 广玉兰树高枝壮,花大清香,四季常青,优良环保,非常适合工厂、园林、道路等绿化。广玉兰在江苏省被广泛栽植,自一九八三年就被纳为常州市的市树,它象征蓬勃向上的精神。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每年都举办“玉兰节”。公园内“玉兰花苑”占地五公顷,种植着将近六千株玉兰,是京城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玉兰种植园。每年4月初,游客纷至沓来,盛况空前。
“弄花一年,看花十日”,这是古人对于玉兰花期过于短暂发出的感慨。我和朋友说好,今年无论如何也要抽出点时间去参观玉兰节,这才不枉我们爱好玉兰花一场。错过了花期,就要等待来年,不如珍惜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