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重磅企鹅 于 2016-9-18 12:16 编辑
烟雨笼润着泾川,山泉洗涤着草檀。
乌溪村是世界闻名的红星宣纸产地,所以文化园理直气壮冠名“中国”二字——中国宣纸文化园建于此。2001年11月乌溪乡并入榔桥镇,遂乡降格为村。
造纸术乃吾邦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历史悠久。传统上所谓的纸,指植物纤维原料经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脱水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纤维交结成的平滑薄片,作书写、印刷和包装等用的材料。这个定义适用于古今中外一切纸,为学术界普遍接受。(《中国造纸史话》)据考古说,我国造纸术起源于西汉,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确是承前启后的造纸术革新者和推广者:一是总结了前代及同时代造麻纸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了一批优质麻纸;二是在洛阳主持并倡导研制楮皮纸,完成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扩充了造纸原料。皮纸的研制是重大技术创新。
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清代宣纸已盛销海外,并因在国际展赛中获奖而享誉全球。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以独特工艺制造的纸中极品。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有“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之誉;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不蠹不腐,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之称。
“宣纸”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随着工艺进步,五代十国时期,宣州地区生产出著名的“澄心堂纸”,该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据说北宋诗人梅尧臣得到欧阳修赠的两张南唐后主李煜监造的“澄心堂纸”后,欣喜不已,赋诗道:“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滕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作为宣纸产地人,感觉应该是梅送欧“澄心堂纸”才合情理嘛,看来还是老欧混得不错,估计东西有人送。
正宗的宣纸,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有“宁要泾县的草,不要铜陵的皮”说。明清时皖南特产的宣纸为一时之甲,其原料主要青檀皮是一种榆科青檀属的中国特产落叶乔木,取其枝条韧皮造纸。古人多误以为楮,近人多误以为桑。泾县籍近代著名文人胡韫玉在《宣纸说》一文中写道:“纸之制造,首在于料,料用楮皮或檀皮,此生于山石崎岖倾仄之间者,方为佳料。”
清人吴芳培作有《沈家坑造纸歌》:
造纸之法传自昔,前有蔡侯后左伯。 雁头凤尾各擅奇,光润平滑如砥石。 吾乡西南沈家坑,遵古遗制无变更。 斩伐溪藤慎选择,香皮浸入寒潭清。 雨淋日灸灰汁渍,剥落粗粝存其精。 譬如修士勤砥砺,陶镕渣滓归晶莹。 活水喧舂千杵鸣,朝冥互答万松声。 撶槽举帘焙以火,雪肤玉貌何轻盈。 肇锡之名曰知白,海内呼曰楮先生。 三人更结金石契,陈元毛颖及陶泓。 远近争致惟恐后,从此声华远上京。 侧闻昔日侍名儒,荣对楮国剖金符。 纪述黄农虞夏德,铺张禹皋益稷谟。 又闻当时操笔徒,无端贞素被沾污。 纷纷蝼蚓声聒耳,横遭夭阏良非辜。 谁知先生真奇士,激之不怒爱不喜。 赫奕漫夸万字军,清贫不拒毛锥子。 寄语世间好事者,得与同游亦幸矣。 慎勿拈将等闲用,孤贫白州贤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