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仅91架飞机可用,是误信意大利人,及孔、宋内斗的结果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国民政府的空军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派系斗争。其中最大的矛盾在宋家内部:宋子文一派,主张向美国购买飞机,聘请美国教官;孔祥熙一派,则高度依赖意大利人。孔祥熙自1932年访问意大利,与墨索里尼政府搭上关系后,意大利顾问团和意大利军火商在中国空军中的势力,就开始迅速膨胀;直接导致1935年美国对华输入的“飞机价值”,较之1934年锐减半数。⑤与意大利合作的南昌飞机制造厂、洛阳航空学校,其风头也迅速超过了与美国合作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同时,腐败事件的频发,如1934年发生了真相迄今未明的“南昌空军基地大火案”,1935年防空委员会主任杨杰向蒋介石告发航委会购入的是意大利已报废的飞机……则给了宋子文一派攻击孔祥熙的机会。宋美龄于1936年初被蒋介石任命为航空委员会秘书长,正是为了调和这种矛盾。 虽然蒋介石对自己的这一安排颇为自得,⑥但宋美龄的介入,并不成功。譬如,1937年初,与宋子文关系亲密的资源委员会,曾计划联合航委会,与美国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生产飞机发动机;但遭到了航委会内部由孔祥熙支持的意大利顾问的强烈反对。后者主张公开招标,前者则认为,飞机发动机事关国防机密,不可公开招标。宋美龄无力解决这场冲突,最后只能由蒋介石作“和稀泥”式裁决:一方面,指示资源委员会,“厂屋可先行建造”;另一方面,又赞同意大利顾问,主张“仍应公开招标”。⑦ 简言之,导致抗战前夕中国空军陷入无飞机可用之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在空军“四年建设计划”(1933-1937)开始时,因孔祥熙的缘故,错误地信赖了意大利人。陈纳德于1937年春应宋美龄的邀请,对中国空军的真相进行调查,他的结论是:“我到达中国的时候,意大利人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的空军,而且垄断了中国的航空市场。……中国向意大利订购军用飞机的款额已经飞快地上升到不知几百万美元了……(但)意大利人当时在中国搞的是阴谋破坏,……真正能够壮大空军力量的实事一件也没有发生。……意大利的训练方式……断送了中国空军的前程。……意大利在南昌的飞机组装厂也是个大骗局。……当战争打响时,航空委员会拥有在册飞机500架,而真正能够参战的只有91架。”⑧航委会防空厅长黄镇球,也对苏联顾问大吐苦水:“孔祥熙要和航空委员会前主任周至柔将军一起对中国空军现状负主要责任”,他们从意大利买了大量不堪使用的废品。⑨ 第二,航委会长期陷入了孔(祥熙)宋(子文)内斗。其实,宋美龄并没有真的把钱存在银行,也没有真的停止对外采购飞机。据资源委员会的估计,1936年,仅飞机发动机一项,对外采购的金额“当在1000万以上”。同年,航委会借蒋介石50大寿,发起“献机祝寿”活动,所筹款项也曾被用于购买美国MARTlN飞机公司的“马丁轰炸机”,共计9架。因现款不够,还曾与美国军火商william Pawley商定用资本输出的方式建立“中美合办飞机制造厂”。⑩但这些都是皮毛,那些对空军建设至为关键的项目,像前面提到的中美合作生产发动机一事,则大都因为内斗而流产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聘用陈纳德进行调查之前,蒋介石和宋美龄,从来不知道空军的情形如此令人崩溃。在1936年,蒋甚至怀有一种盲目的乐观,认为在五年内,空军的实力可以赶超日本——1936年10月12日,蒋视察笕桥航空学校后,不无得意地在日记中写道:“以三年精力与夫妻合力而得有今日成绩,五年之内期欲赶上倭空也。”(11)当然,在蒋获悉真相后,孔祥熙与宋子文在航委会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颠倒。
1936年10月34日,上海各界募款捐机10架,停于龙华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