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6-8-8 22:20 编辑
淮阴侯韩信,知道他的人就很多了。韩信少年无行,文不能为吏,武不能从军,贫不能经商,力不能佣工,常寄食人家,人多厌之。大凡成大器的人,其诞生时多有异兆,如室有炫彩,户放毫光之类;少年时也常常英姿勃发,出语惊人。可是韩信没得这些。他老是到乡下一个村委会干部家里去吃饭,干部的老婆厌烦的很,每到饭时就端到内室里吃,不让韩信看见。韩信有些恼怒,从此再不去他家。河边的漂母足足管了韩信几十天的饭食,我就不明白,这个老婆婆哪有那么多的纺织品可供天天来漂洗。她或许是富豪人家的女佣,把自己的口粮匀出来给韩信吃,也未可知。至于受辱胯下,更是奇葩。估计千古以来也就韩信做得到家。假设我遇到这样的泼皮无赖,宁可挨他一顿臭揍,也决不从他胯下爬过。几桩事体,虽然可以理解为激励发奋,但总觉得有些那个啥。从韩信的深喑兵法可以推理他上过学堂,而一个靠吃蹭食的人不可能有资费进学校的。这些,老司马先生都没有交待。
隐隐觉得,司马迁对韩信有深刻的鄙夷。史记的成书年代离秦末汉初不远,有关韩信青少年的行状事迹,远不止这些。之所以采撷这些史料入书,正是为了更好的展现韩信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韩信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扭曲心理,影响了他的一生。他的才学都用在心机上,都用在为一己之利的患得患失上,失却了大丈夫昂藏的气度和救国拯民的精神,以致敌我两个营垒的人都瞧不起他。生在那个动乱年代,韩信的满腹经纶才有了施展的机会,如果搁在太平年间,这样一个才偏性执的人肯定不当大用。
韩信自从结交了萧何,才一步步登上军政舞台。他从一开始和汉王的合作,都是一个目标两种目的,三分的融合,七分的悖离。他给刘邦设的障碍和刁难,刘邦都历历镌刻在心。
楚围汉王于荥阳,形势危急。汉王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跑到成皋,项羽遂追至成皋。这时,韩信屯兵燕赵,离成皋并不远。韩信理应张兵赴救,但他佯作不知。汉王不敌项羽,逃出成皋如丧家之犬,星夜奔韩信而来。晨入韩信兵营,韩信高卧未醒。汉王夺了韩信印信,估计当时的刘邦是恼得不轻。此其一也。
郦食其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他向刘邦建言,愿为汉使去说服齐国共同抗楚,刘邦欣然命之。齐王信了郦食其的游说,遂撤回拒汉之兵。韩信这边听了蒯彻的话,不向汉王请示,擅自发兵掩袭齐国。齐丧师失地,迁怒于郦食其,竟然把郦食其烹杀了。齐汉联盟成了泡影,汉王的战略部署被打乱,又白白地惨死了一位幕府密友。此其二也。
韩信攻占齐地后,不去扩大战果向楚军进攻,反而遣使向汉王讨封。汉王盛怒破口大骂,张良陈平及时劝止了他,汉王才忍下这口怨气,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身边那个蒯彻倒是看得真切,他劝韩信乘此良机宣布独立,与楚汉三分天下。韩信如能采纳蒯彻的主张,西汉的历史有可能要改写,千古之后也许遗臭不大,汉末的三国演义哪里有忠奸的分别呢。可叹的是韩信目光浅短优柔寡断,只想在汉集团里做大做强,把自己的权力份额再扩大化。所以在楚汉交争的紧要关头,他屡次作壁上观,并以此为杠杆要挟刘邦。这一次,当汉王追击项羽力有未逮时,韩信失约不至。汉王就纳了闷了,经张良点拨,把韩信的齐王封地东尽到海,南至淮阴。韩信很高兴,这才发兵参战。此其三也。
灭了项羽,汉王回师至定陶,马不停蹄奔入韩信大营再次虢夺了韩信的兵权。汉王积郁多年的恶气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狡兔已死,走狗虽然未烹,但走狗的利齿被掰掉了。“人还在,心不死”这句话很适合韩信。韩信藏匿了项羽的旧将钟离昧,要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决心,就把钟离昧藏得严严实实,任你天大的风险也不出卖朋友;要害怕担当,就劝钟离昧亡命天涯,跑得远远的。韩信吃亏就在腻歪上,高祖游云梦,到了韩信府门前,韩信慌了,要钟离昧给想个办法。不就是个人头嘛,给你,钟离昧就自裁了。刘邦历来恶心这一套,绑起韩信回了长安。念起韩信是大功臣,高祖没治他的罪,削了他的王位,封为淮阴侯,长留京城,不令归第。
这个时候的韩信应该惊惧自省,无事交际,可他偏不。阳夏候陈豨被朝廷委为相国,监管赵、代边防军队。陈豨赴任之前过辞韩信。韩信挑拨他说,你去的地方是天下用兵之地,你在边庭举事,我做内应,天下就可图了。这个陈豨也不自量力,竟真的动作起来,结士养客,培植党羽,并与叛投匈奴的韩王信勾搭往来。陈豨事发,高祖亲讨。韩信不但称病不随军讨伐,还暗与陈豨通谋协同,策划利用奴仆囚犯打进未央宫,诛杀吕后、太子。事情泄露,被吕后萧何诓入宫中斩杀。可怜韩信三族,一时同归于尽。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