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6-7-26 08:26 编辑
一直觉得,民国真是个特殊的时期,不仅涌现出了很多大师级的人物,还有很多奇女子,其中,一门姐妹皆俊秀的就有好几家,除了宋氏三姐妹、张家四姐妹之外,还有浙江嘉兴的沈家三姐妹,大姐沈性真热衷于社会改革,其丈夫为国民党元老黄郛,曾与蒋介石结为拜把子兄弟,官至外交部长。 沈性仁排行老二,在22岁时与北大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陶孟和结婚。小妹沈性元,其丈夫钱昌照曾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国防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源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等职,后来国民党败退,钱回归,出任全国政协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在三姐妹中,沈性仁最美也最有才,她的魅力征服了当时众多的才子,朱自清把她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船中见一妇人。脸甚美,着肉丝袜,肉色莹然可见。腰肢亦细,有弱柳临风之态。”徐志摩写信赞美她的作品。而金岳霖在第一次见到沈性仁时,便为她高雅的仪态与出众的容貌所动,不写诗的他也题赠沈性仁一首藏头诗:性如竹影疏中日,仁是兰香静处风。以婆娑的竹影与兰花之香来形容沈性仁的美,实际上,金岳霖虽一生爱着林徽因,但沈性仁也是他心底很认可的红颜知己。沈性仁去世后,金岳霖在悼文中写她:“她从来没有那“躬逢其盛”的心理。她也许在角落里欣赏一朵花,一只鸡,一个瓦罐,她决不会挤入人丛里去参加什么“盛典”。”“其实她也是非常单纯的人,不过她也许在人丛中住,却不必在人丛中活而已。”
1918年九月,沈性仁因为生下二女儿身体虚弱病倒住院。在病院里,闷极无聊,陶孟和又没有时间去陪伴他,就拿王尔德的《温夫人的扇子》给她解闷。沈性仁喜欢这出戏里的故事,尤其对故事里的女性问题着迷,她认为在现在的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认识就两种,一种贤妻良母的妇女,一种是放荡堕落的舞女,但是她看完这本书后她却认为,天真的女人不一定好,世故的女人也不一定坏。
同时,未经世故的女人习于顺境,反而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的女人深谙逆境,反而宽以处世,她想利用这本书来消解两者对立的做法,建立新的女性思想观点,让人们正视女性问题,同时提出女性也应该拥有自由民主的婚姻爱情和自我选择的生活,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生活都不应该被人投以有色眼镜,人生来不会歧视,歧视只是社会不断变得迂腐的繁衍物。
翻译这本书的愿望在她内心越加强烈,出院后就没日没夜的把书翻译了出来,另起了具有东方风格的名字《遗扇记》。并在1919年“五四”时期,把翻译好的《遗扇记》发表于《新青年》,轰动一时,大家都对女性解放是归来还是出走做出了各自的讨论。各大报纸统统都在报道沈性仁是第一人提出解放女性思想的文人。
沈性仁认为女性解放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就应该继续做下去,她想让全国的女性都了解,爱情婚姻和生活可以是相对立和自由的,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时,沈性仁的思想也对当时封建的父权社会进行了博弈。
由于《遗扇记》猛烈抨击了父权社会的专制呼吁解放女性思想,这本书在上流社会的女性之间一时成为茶余饭后的读物。随后此剧被译为《少奶奶的扇子》或《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搬上舞台演出。这是外国话剧最早的白话语体翻译剧本之一在中国发表,也是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源头。正是在这一探索性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学运动。
就连当时被誉为“民主先生和自由男神”的胡适,也看中了沈性仁骨子里独有的女性思想光辉,甚至还硬着头皮写信给家乡的母亲,说自己特别爱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交谈。言下之意便是看中了沈性仁,实则话里尽是对包办婚姻的不满,认为自己是被众人敬仰的自由男神,嘴里谈的是恋爱自由,婚姻民主,竟然还会有包办婚姻这一事,认为这事丢了面子。
可胡适的母亲并不理会,也未回信。倘若当时沈性仁是未嫁之身,那胡适恐怕是要对沈性仁展开激烈的爱情攻略,可能随后便没有陆小曼的事情了。
与林徽因、陆小曼等相比,沈性仁没有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早早的嫁给一位尊重她的丈夫,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她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解放了当时父权社会的女性思想,还通过自身的作品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白话文运动,后世的白话文深受她的影响。惟其如此,我更欣赏她。一个高雅美丽的女子,有思想有才学,是一颗闪亮的星星,虽也是民国文人圈子里的座上客,却不涉绯闻。嫁给当教授的丈夫后,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帮助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活得这样的坦荡而精彩,令人羡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