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百度介绍,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如泥地、墙脚、林下或树干下。
植物体矮小,直立丛生,只有1~3厘米,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又小又薄,无叶脉,呈卵形或舌形,雌雄同
株。茎的基部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单列细胞构成的短而细的假根,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
看了资料介绍,终于弄明白黄褐色的细杆叫蒴柄,上面胖嘟嘟的部分叫孢蒴,孢蒴是什么呢?
就是葫芦藓结孢子的部位,又称孢子囊,我把它理解成是装孢子的袋子,孢子就是它的种子。
孢蒴的构造分三部分:蒴盖、蒴壶、蒴台。
成熟的孢蒴呈黄褐色,有一圈很显眼的环,以环为界线,往后面的属于蒴盖,就是尾部呈圆锥形的部分,
尾端还有象鸟嘴一样的长喙,往前面有点弯的环管状部位叫蒴壶,蒴壶里面装着孢子和蒴齿。
这张照片里面有一个孢蒴的小帽子已经脱落了,帽子旁边象牙齿一样的东西就是蒴齿,它能进行干湿性
伸缩运动,孢子借蒴齿的运动弹出,落地后就能生长繁殖。至于蒴台就在孢蒴的最下部,也就是蒴柄尽
头、蒴壶前面那个托盘形状的部位。
孢蒴的颜色随着逐渐成熟而发生变化,绿色是不成熟阶段,黄绿色是向成熟过渡的中间阶段,黄褐色是成熟阶段。
因着颜色的变化,我感觉葫芦藓的观赏性也大大增强了,当然,这还得感谢微距镜头,没有微距就没有这样的
发现,就不能进入这个微观世界,这个世界的确很美,我由衷赞叹。现在,我最想对着小小草们说的一句话就
是:你的世界我曾经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