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零
假如不是拿了金马奖,很多人肯定不会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片子,比如我。但我还冲着原作者胡学文去的,《一个勺子》改编自鲁迅文学奖作品《奔跑的月光》。我喜欢胡学文的小说,语言简练又不落俗,充满着西式的黑色幽默。陈建斌是个轴劲儿挺大的演员,有自己的想法和理想,我想看看他跟这篇小说的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竟然能唬住了金马奖?
然而,有点失望。这是一部相当沉闷的非故事型叙事片。一个普通西北农民拉条子在进城讨债的路上捡回来一个傻子,几次没扔掉又动了恻隐之心收留了他,为他寻亲时被几拨骗子忽悠,最后人也丢了,还深陷层出不穷的麻烦里。这是一部关于信任,诚实,善良的作品,直接拷问了人性中最脆弱的真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如果没经过检验,那就是傻。
所以,看完了我被罗富贵一直追问那三拨来领傻子的人倒底是不是都是骗子,就像电影里陈建斌扮演的拉条子不停地追问三哥,大头哥和民警一样。说实话,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三哥说:想不明白的事情就不要想,人生就是这个样子的。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啊,多么愚民的一句话,又有多少人的不忿,伤痛,都被这一句话轻描淡写地抚平了。
人人都有犯傻的时候,当你做出的判断和选择与周围的人都大相径庭,格格不入的时候,你就是人人眼中的傻子。比如陈建斌拍的这部电影,在青春片,喜剧大行其道狂揽票房的时代,他是投资商眼里的傻子。金世佳,这么个帅气英俊时尚的小鲜肉甘愿扮演一个彻头彻尾让人连脸都看不清的角色,他大概也是别人眼中的傻子。这大概就是影片极具反讽意味的意义所在,好的文学作品被懂得的导演来改编,这部电影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但我要说的是不足,作为陈建斌的处女作导演作品,这部电影算是上佳了。但抛开他的身份,这部电影仅仅算是及格之作。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是两个范畴,电影是直观的艺术,而文学是思考的艺术,两者表现的手法完全不同。好的电影作品要有好的故事框架来支撑,显然《一个勺子》的叙事性稍逊,靠定格的长镜头,反复的讽刺对话支撑不了一部电影。
值得表扬的是镜头驾驭能力很强,好几个闪光点把握得很精准,一处是从大头哥的反光镜里看拉条子的倒影;一处是傻子坐旋转木马时的视角;还有就是最后拉条子戴上那顶傻子戴过的残缺的红色遮风帽子后浮现在面前的景象,这几处表现的恰到好处,引人深思。
刚刚去猫眼电影为这部电影评分,看到一篇影评,说电影的后半部分漏掉了人性中最重要的一个闪光点——悲悯。我很赞同,的确,在影片前半段,拉条子的媳妇儿金枝子跟他对话时还担心过傻子走丢了会被人卖去黑煤窑,会捉去打残了讨饭或卖器官,但到了后半段,当拉条子深陷寻傻子风波中时,两口子惴惴不安的是当好人惹上了大麻烦,甩都甩不掉,于是重点就刻画他们俩是如何“人善被人欺”的了。假如再将前面金枝子的担心代入其中,将人性的淳善与自私相碰撞,这种戏剧冲突更明显,影片本身的讽刺意味将更浓,那便真正是一部经典之作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反正金马奖也已经拿了,金马奖的评委们也已经成功当了电影人们眼中的傻子——影帝颁给了知名导演,玩票儿演员的冯小刚。影后颁给了息影好几年,刚生完娃,身材都没恢复的林嘉欣。这本身对于科班出生的演员们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讽刺,更加证明了电影就是一门变幻莫测的艺术,你勤奋,努力,上进,牺牲,未必就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什么时候你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反而就能成功。所以,当一个电影人,你得有颗傻子的心。
最后来解释“勺子”,在西北方言里与“傻子”同音,因此,陈建斌玩了把方言艺术,《一个勺子》既是“一个傻子”,明白了吗?勺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