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爷爷李晓山是从福建来到我的老家蕲春的,当时的蕲州府辖广济、黄梅、浠水等地,李晓山落户在蕲州府边的瓦屑坝村,是个“铃医”,就是走村串乡的行医,到了一个村子,把手上的铃铛一摇,屋里有不舒服的人就来问诊开药。 李晓山老来得子李闻言,李闻言长大时,父亲已经去世,他想继承父业,于是母亲就搬来亡夫的医书,李闻言看了很多,熟记在心。后来李闻言拜师学医,师傅知道他是医术高明的李晓山的儿子,直接让他进入学医快车道,免了看医书背医书的环节,直接带他看病。
出师后,李闻言当“铃医”,因为他的医术高明,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可是他走村串乡去了,又没扣机,于是就寻觅在蕲州街上找个店面成为坐医。寻店面未果,找到庙宇,在观音菩萨边摆个医案坐诊,医学神学一起上,一般有病久治不愈的都要去庙宇去拜菩萨,实现了三赢的局面,正所谓"庙宇出地盘、医生得市场、老百姓得实惠。"
在治病的同时,李闻言是个有思想有故事的男医生,他想古人说“贵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李闻言品德高尚,医术高明,于是在治病之余,开始立言写书,写了《蕲艾传》、《人参传》等等书籍,李闻言是个严谨的男同学,他的书写出后,没有刊印,而是在不断地论证,以求达到不出错误,以免讹误后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李闻言60岁后,来机遇了。当时的皇帝被一年轻的妃子差点谋杀,于是把身边的大臣全部换成60岁以上的。李闻言因为医德医术高,加上年龄过了60岁,被当时的蕲州府长官推荐到京城太医院任吏目,也就是“卫计部”的三把手,分管全国各地的医院。李闻言一到太医院,看到满库的医书,就像一滴水看到了大海,就像一只老鼠进入了粮食仓库,那心情,自然是罡罡滴。
67岁,李闻言告老还乡,带回大量医书,李时珍这时已经代替父亲在庙宇里坐诊,看到父亲带回的医书和父亲写的医书,决定写一部医学书,总括前人所有的医学研究,纠正前人的错误,于是李时珍经常外出考证草药,寻遍名医名方。他不在家的时候,父亲就替他坐诊,他写书时,父亲帮他辩误,给予指导和参考意见。
经过一家三代的接力,一座医学丰碑伫立在后人面前。这个故事也说明只有立言才能流芳百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