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环坎门来到位于宁波象山的石浦渔港,沿途可谓艰辛,超过一半的路程都不是高速公路,还有一次跨海湾轮渡,辗转六个小时,才走完两百五十公里左右的路程。由于次日便要离开石浦渔港回沪,下午到达时,必须先游玩石浦古城。
建于明代的石浦古城依然是雄伟壮丽,古城的街巷也依山而建,两边的店铺出售着石浦的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店铺门前,那一盆盆将海螺当作花盆种植的吊兰、紫罗兰等观叶植物的海螺花仍旧灿烂。而渔港特色的小吃、海产品也赫然可见。顺着石阶拾级而上,古城的风貌逐渐展现在视野中。四年前的印象一如昨日,可惜那次来到石浦渔港,只游览了石浦古城。
与所有的古城古街古镇古巷一样,这里的居民也是因旅游业的兴旺而获得收益,古城的历史亦从中得到外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著名的影片《渔光曲》就在石浦的渔村拍摄。而慈禧的宝船“驭远”号军舰,在当年中法海战中不敢出战而自沉石浦渔港。在展览馆还见到一些海洋动物的标本和骨骼,那巨大的须鲸颌骨竟有四米多长。渔船似乎是渔港的标志,在古城的游览中,多处见到各种渔船的模型。更有蔡元培当年游历石浦古城时留下的楹联“一条大街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言语朴实简单却不失巧妙。
走出石浦古城,来到海边,呈现在眼前的全是停泊在港湾里的整齐待发的渔船阵列。时隔四年,原先对渔港中渔船稀疏的印象,被眼前的壮观情景所刷新。于是当我们入住石浦的酒店后,一放下行李,便又来到渔港海边观看渔船。整个渔港中路沿岸,无论走到哪里,码头上都是彩旗飘扬、船首高昂的蓝色身影。这是即将开渔时的渔港盛况,围绕着东门岛的整个港湾码头上,停泊着足足有一千五百只大大小小的渔船。因为石浦渔港是东海最大的渔港,最多时可以停泊近五千只渔船。我们看到的这种震撼场面,足以让从未见过这么多渔船的内地人为之震惊,这些渔船大多数属于象山,偶尔还看见台州甚至福建的渔船。
沿着渔港中路一直走,所到之处几乎停满了渔船。原想拍摄落日前的渔港,但此时不仅太阳被高大的船首遮挡住,而且几乎没有成片的海水让阳光撒下金辉。镜头里除了渔船还是渔船,只好选择不同的角度,过一把渔船拍摄瘾。码头石墙边,海边人家晾晒着的鱼干,与渔港渔船相映成趣。暮色中,渔船在海面上投下的憧憧怪影,也在水波间荡漾缥缈。对面的东门岛郁郁葱葱,岛外仍然是一转转的渔港码头,一座形如彩虹的跨海大桥,将东门岛与大陆相连,游客可以通过大桥进入岛上。
恰遇一只满载而归的捕蟹船缓缓入港,靠上码头。此时,一辆冷藏车和一群工人早已等候在码头上。船工从船上卸下的一筐筐的梭子蟹,尽管还在张牙舞爪,顷刻便被工人分拣后装入冷藏车。我们好奇地跑到分拣现场,惊喜地对着这样难得一见的渔港场面拍照。那些梭子蟹有大有小,颜色也各不相同,有青有紫,特别是那种紫色蟹背,非常好看。我问渔民:这种紫色的叫什么蟹?那位大哥回答得很有意思:就像人的肤色一样,这种蟹就是人类里的黑种人。这样的回答虽然是玩笑,但也说明了海洋生命的五彩缤纷。仔细看,每一只梭子蟹身上还缠绕着一些残留的网丝,这边意味着,将蟹从网上摘下时,一定也扯破了渔网,就像我们在坎门捕鱼时那样。如此想来,这渔网岂不被扯得千疮百孔?此时的船上还堆着很多裹着梭子蟹的渔网,要想把这些蟹全部摘下,一定得花不少功夫。
船老板见我们如此好奇,便问是否买一筐。价格倒是十分吸引人,鲜活的野生梭子蟹,只卖到20元一斤。这要是在城市里,价格起码翻一倍多。只是谁也无法把活蟹运到城市里出售,因为这些蟹出水后,顶多活上半个小时便会相继死去,只有冷藏才是唯一的保鲜方法。所以我们尽管心里很受其诱惑,却无法买它,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鲜活的梭子蟹与我们的口福擦肩而过。就连旁边一位管理码头的老人问我们要不要拿两只走时,我们都只能谢绝他的好意,因为根本找不到煮蟹的地方呀。天色渐渐暗下来,带着遗憾回到街上,简单解决了晚餐后,便回酒店休息。次日,我们即将离开石浦回沪,临行前不但要去东门岛观光,还要去石浦的沙滩海滨与浪共舞,更有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和象山港、杭州湾两座跨海大桥在等待着我们。
次日在酒店简单地早餐后,我们结账离开,往东门岛驶去,没有多远,便看见东门岛跨海大桥。大桥呈拱形桥身,颜色橘红,在海上十分醒目。一上大桥,整个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昨晚看船的港口也变得低矮许多。恰好过桥后便有一个停车场,我们立刻下车跑到桥上的人行道处,饱览海港全景。海湾里还有两个小岛,给港口增添了绿意。岛的四周也是码头,看来只要有岸,便是渔船的泊位。原先在石浦时,不知道身后却是一座座青山,在东门岛,这一切则尽收眼底。那连绵不绝的山峦上,覆盖着浙江特有的绿色植被,群山把石浦渔港包容其中,使其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渔港的山脚下,新建的高楼憧憧而立,给古老的渔港带来生机。
离开大桥,继续驱车往东门岛纵深驶去,沿路几乎贴着海岸行驶,眼中见到的都是停泊在码头上的渔船队列。很多渔船正在做着出海前的准备,硕大的冰块,从一道道传送带送往渔船前,经过粉碎机,变成颗粒状的碎冰,而这些碎冰将是鱼类捕获后的最有效的保鲜手段。几天后的九月十六日,开渔出海的重大仪式将在石浦渔港举行,之后这些渔船都将相继离港,到外海捕鱼,少则半月,多则一月。这是渔民最辛苦的季节,也是多日盼来的收获季节。带着对他们的美好祝愿,我们离开了海港,离开了东门岛,前往海滨浴场的沙滩。这也是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中国渔村阳光海岸景区。
门票60元的中国渔村,一点也不给我们优惠,但这里的沙滩海浪,在东海却是难得一见。宽阔的沙滩上,被海浪与海风雕琢后的图案美轮美奂,让我不由得想起去年的黄海之行。游客们纷纷脱去鞋袜,往沙滩跑去;当海浪冲来的时候,人们尽情享受温热的海水掠过腿肚子的轻柔感觉。海浪退去时的沙滩,如同一面平镜,映出了游客的倒影。虽然风不算大,却有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在海面上起伏着。海水掀起半米多高的浪头,然后从浪尖上倒下铺开,奋力推向沙滩,形成一幅幅白色的水幔。几位不畏海浪的人,敢于站在浪中,经受着海浪的冲刷洗礼;而更多的游客,则是嬉戏于海浪推向沙滩的那一刻,跟着海浪形成的白沫赛跑。
同样是东海,石浦的海水远比坎门的海水要干净,海水清澈,海滩上没有垃圾。或许这里是收费海滩,管理跟得上吧。我们兴奋地跑入浪中,拍着照片和小视频,做着各种返老还童的动作,一边快乐地玩耍着,一边感受着海浪的顽皮与柔情。时间在快乐中不觉地过去,那种依依不舍情感,在心中升腾。但无论如何,再美的情景也要与之分别,只好把这一切美好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回程途中,惊喜于象山港跨海大桥的壮丽,想着四年前轮渡的海湾,如今天堑变通途,赞叹科技进步的当今,让我们享受着时代的红利。及至杭州湾跨海大桥,更有过多次这种感叹。迷茫的滩涂渐入海中,白色的风电阵列矗立在海上。就这样,我们一路顺利回到上海境内,平安归来给七日的早秋浙东之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