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历史,高唱《国歌》
-----看央视《开心第一课》有感
躺在病床上,实在无聊,想找一个喜欢的电视节目看看,来忘记手术后伤口的疼痛。打开电视,居然发现每个频道播的都是战争故事片。我埋怨地说:怎么电视都放这些战争片呢?临床的病友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他也刚刚做了胆囊手术,听见我的声音,他说:九月三日,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这个月,各个频道都陆陆续续地播出战争故事片。听他这样说,我就又转到央视一台,瞬间,一首久违的《国歌》,让我停住了按动遥控板的手,听,多么熟悉的乐曲,多么铿锵的节拍,多么嘹亮的声音,那是我们刚刚上学的时候,每天看着升上的五星红旗,必须唱的歌: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时,我们看着黑板上的字,以为那就是一首用手写出的歌词、歌曲而已。如今,看着屏幕,听着秦怡老师那激动道来的故事,才知,这首歌它不是一挥而就的,它是经过炮火打出来的,是革命先烈用生命记下来的,每个字,每个符号,都是战士们用鲜血铺成的画面。跟着音乐,我唱了起来。临床的新闻工作者说:这是董卿解说的《开学第一课》。
或许是因为女人的缘故,或许是骨子里不喜欢打打杀杀的场面,更不喜欢那炮声隆隆的战场,我一直不喜欢看关于战争的电视剧。如今,看着左太北老人拄着助行器缓缓走进屏幕,听着她那激动的回忆场面,特别是左权将军,丢下家人,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在他奋勇杀敌的同时,心里也有着浓浓的思家之情,想女之爱,他把自己满满的对家人的爱,倾注在保家卫国上面。他用年轻的鲜血换来了家人的平安,国家的安康。看着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老人用一双颤巍巍的手去抚摸父亲的雕塑像时,仿佛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看见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残害了多少个家庭,这样的血泪史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赵一曼,一个坚强的女英雄,小时候,我们在课本上读过她的故事,如今,再一次听见她在狱中,经受敌人各种酷刑,依然坚强地守住共产党的秘密。低头看看自己,一点点胆结石手术伤口,就那样大声地喊个不停,如果是我能承受狱中那样的酷刑吗?我想一定不能,因为我已经发誓,愿意死,也不愿意忍受手术之痛。或许同床的病友看到这也想起我手术后在病床上的大哭大闹,用嘲笑的眼神看了看我,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是战争时期,你一定是一个叛徒。我剜了他一眼,继续看《开学第一课》。面临生命的最后,赵一曼为才七岁的儿子留下最后一封信,信里诉说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愧疚、思念,以及对儿子的希望,告诉儿子做一个坚贞不屈的爱国之人。战争就这样无情地拆散了多少个家庭,让父母失去了儿女,让儿女失去了父母,这种锥心之痛,孰能可忍?
孩子,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王二小,在面临日本鬼子进村的时候,临危不惧,用小小的生命,换来了村民的安全,日本鬼子居然如此对待一个孩子,可见战争的无情、凶残。面对历史留下的这些画面,我们悲痛的心情更甚,想想现在的生活,我们在阳光下,沐浴着家庭的温暖,享受着亲情的关爱。一点点病痛,就不能忍住,看看历史,听听过去先烈们为我们幸福生活付出的生命,感觉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历史我们应该时刻铭记。
第一次,我完整地看完了《开学第一课》,随着故事的情景再现,也多多少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看完,我不禁又哼起了《国歌》
……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