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转帖:一代国学大师走了,留下了对中国的预言
查看: 7325|回复: 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一代国学大师走了,留下了对中国的预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7-4 23:1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他是现代中国唯一纯粹的儒家学者,与梁漱溟、熊十力并称“新儒家三圣”;他对佛学的理解之精深也广受推崇,被称为“南马北汤(汤用彤)”;陈独秀称他为“大儒”,周恩来称他为“现代中国的理学家”,梁漱溟称其“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丰子恺称他为“书法界之泰斗”,贺麟说他是“我国当今第一流诗人”,刘梦溪称他是“二十世纪师儒中的一个真正隐者”……

他是马一浮。

1966年,由中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这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被称为十年浩劫。这场“革命”的最大特点是:除了“一小撮”九类分子外,每个人都有权革命;除了毛泽东本人外,可以打倒任何人。全国上下像喝多了茅台酒,日夜处于疯狂的激情之中;又像鲁迅笔下的阿Q,想革命,就革命,想革谁,就革谁。“一小撮”黑九类反革命分子首先被打倒;一批革命的人又被另一批革命的人所专政。今天是革命者,明天就可能成为反革命。正所谓疯狂不是精神病,歇斯底里是激情,羊角风最多只是运动症。直到最先革命和最最革命的“四人帮”被最后打倒,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才算结束。

已故的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在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时曾经说过,毛泽东一生有两大功绩:一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二是试图通过“文化大革命”清除腐败。这可以说是对于“文化大革命”较有肯定性的一个评价。一个外国人在一篇文章里,对于“文化大革命”也作了同样肯定性的评价,认为正是毛发动的这场“革命”,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进程,从而为以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和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济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中国在经济转型的初期,能够完全避免拉美和东南亚出现过的寡头政治和军人政权,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迅速膨胀的特权和腐败,这正是“文化大革命”造就社会平民化的功绩。这位外国人的大意是如此。类似的看法今天看来都很有道理,毛泽东老人家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极其伟大的人物,他不仅拯救了中国,而且造就了强大的中国,或者至少,为中国今日和未来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烈毕竟也是惊心动魄的,更不是外国人所能够体会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只要想想看,数千万人被扫地出门,一亿多人受到政治迫害和牵连,社会处于亢奋状态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是个什么景象,就不用我多说了。需要说的是,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里首当其冲,成为最倒霉的一群,作为“臭老九”被打入社会的另册,应该说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败笔。这个阶层,是这场革命里面受到冲击最早、受冲击面最广,也是受冲击最久的一群人,只有极个别的人能够例外。而马一浮,这位中国现代最传统的知识分子,或者说最传统的知识分子的代表,被周恩来称之为“我国当代理学大师”的一代国学巨匠,在这场天崩地裂的革命面前,也是在劫难逃。

1966年底,马一浮与当时的许多学者一样,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受到了批判。不久被红卫兵赶出他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住的西湖蒋庄,被迫迁至安吉路的一幢简陋的寓所。位于西子湖畔的蒋庄曾是他的一位学生蒋国榜的私人别墅,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让与马一浮居住。马一浮曾在这里每日对着西子湖那碧波烟柳、十里长堤,度过了他晚年悠闲的岁月,可惜他最后却不能终老于此,这也是劫数使然,而此时的马一浮已经是84岁的老人了。

这一年的六月,杭州的酷暑似乎亦因社会的动乱而早早地降临,马一浮终因年老体衰、郁积成疾,在那潮湿闷热的简陋寓所内一病不起。据经常探视和照顾过他的楼达人先生说,他是因为胃出血被送去医院抢救。不过,由于他对中国动乱的局面十分忧虑,故去意已决,无法挽留。临终前他作了下面的那首诀别诗。

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
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
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
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崦嵫。
——马一浮《拟告别亲友》


大凡历史上的著名诗人都爱在临终时作诗文话别,如陶渊明、陆放翁等等。一方面表达自己超脱生死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隐含着要向世人说明,吾等非普通人,可以从容就死、自决生死,不必完全假手死神的安排。当然,临终说许多寓意深刻的话,不仅只是诗人的专利,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革命电影中的英雄烈士往往也是如此,都要说上半天,然后才从容死去,不知是否是受了传统诗坛的影响。周星驰《大话西游》虽不是革命电影,但是里面的唐僧临终废话威力无比,可以看作是临终遗言的另类。马一浮不仅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国学大师,而且也是颇有成就的书法家、诗人,因此也不能免俗。当然,马一浮一生不以诗作彰名,而且他的诗作流传不广(实话说几乎没有流传),这是题外话。不过马一浮自己肯定认为自己是一个诗人,他一生的许多时间都用在了作诗上。由他的弟子整理出版的《蠲戏斋诗集》以及《避寇集》等收藏了马一浮的诗词近千首,可以见其在诗词写作上的成果。所以马一浮同样有诗人的毛病(或者应该说是优点?),是可以理解的。

实在而论,马一浮的这首诗写得相当不错,虽是生死话别,诗中却丝毫感觉不到死神降临时所带来的恐惧和绝望,而是充满了安详、从容、笃定和希望。诗的前半段是说自己将要离开这个尘世,后半段则是对亲友的慰勉。整首诗除了使用一些佛家和道家的语言如乘化、形神聚散、希夷、沤灭等之外,并不复杂,不过,却寓意深刻。不仅表达了马一浮对待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态度、对亲友的告别,也隐含了他对中国当时的局势以及未来前途的看法。于儒、佛、道思想中浸淫了一生的马一浮先生,其精神的确已经达到了超脱生死的境界。儒家的正命、道家的达观,以及佛家的看破一切,都在这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刻圆融贯通,实现了超越和升华。

不过,马一浮终究是儒家,因此他最后的这首诗也包含了较多的对于现实的关切。因为道家和佛家是不需要告别亲友的,而且在生命的尽头处也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告别的。儒家则截然不同。生命可以超脱生死,精神可以跨越感官,但生命的关系却不能斩断,现实的逼迫也是无可回避。马一浮尽管对外面的疯狂和喧嚣早已做到希夷视听,不闻不问,但是内心仍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所谓视听希夷,只不过是不忍视听而已。将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和对于现实的看法告诉后人,这正是马一浮作为一个儒者的责任。个人的生命虽将结束,但人类的生命仍将延续。马一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虽对现实仍怀有一种忧虑,但对中国乃至人类之不久的将来,始终持有坚定无比的乐观和信念。诗中的“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一句,可以看作是这种乐观和信念的最真实写照。

一个睿智的老人去了,留下了对亲友的慰勉;一代国学大师走了,留下了对中国的预言。十年后,中国在邓小平的带领下走出了动乱的困窘和革命的怪圈,迎来了改革的春天;二十年、三十年后,中国的改革已经是花开满枝、硕果累累,中国人昂首挺胸,迈开了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步伐。而马一浮本人不仅重新成为学术界瞩目的历史人物,他以毕生精力追求的儒家文化、思想、道德和精神,以及创造和拥有这一无上文明遗产的中国,亦同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91
发表于 2015-7-26 09:52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5 21:54
开讲日示诸生一段,也很能说明他的思想:

盖人之习惑是其变,而德性是其常也。观变而不知常,则以己徇 ...

我最喜欢看马一浮对各家通达的解读,很赞很爽。。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5-7-25 21:54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20:09
我没有老师,也不是以此为生,莫名喜欢,是自己看经典和古人的启示,才有一点点体会。。

师兄过于谦虚了。呵呵。我很佩服师兄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5-7-25 21:54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19:53
是的,我看这段话的时候,觉的马一浮的批判是合理的,这些话对我也有影响。。
我觉得马一浮对于儒家是重 ...

开讲日示诸生一段,也很能说明他的思想:

盖人之习惑是其变,而德性是其常也。观变而不知常,则以己徇物。往而不反,不能宰物而化于物,非人之恒性也。若夫因物者,不外物而物自宾;体物者,不遗物而物自成。知物各有则,而好恶无作焉,则物我无间。物之变虽无穷,而吾心之感恒一。故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言其常也。老氏亦曰:“不知常,妄作,凶。”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5-7-25 20:09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老师,也不是以此为生,莫名喜欢,是自己看经典和古人的启示,才有一点点体会。。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5-7-25 20:07 |只看该作者
野妞 发表于 2015-7-25 20:00
看着两位大师论经,无限崇敬中`

问好野妞,我只是学习,摸到了一点门径,心里开心,遇到投契的师兄,就说的多了些。。
马一浮这辈人是大师,呵呵,我自己有多少东西,自己是知道的,实在是微弱。。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5-7-25 20:00 |只看该作者
看着两位大师论经,无限崇敬中`{:4_128:}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5-7-25 19:53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5 17:27
“今时学者通病,唯务向外求知,以多闻多见为事,以记览杂博相高,以驰骋辩说为能,以批评攻难自贵,而不 ...

是的,我看这段话的时候,觉的马一浮的批判是合理的,这些话对我也有影响。。
我觉得马一浮对于儒家是重注实践的,是注重反观自己的。。
我接触佛教也是持有此类观点。。
对外虽然也辩论,但更注重实践,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胜过谁,主要是在辩论的时候相互学习,不但可以自省,也可以启示对方。。
我看马一浮著述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他通达的学问折服了,他说的大都是关键主要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5-7-25 17:27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10:00
在我看来,佛祖解答须菩提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也是六祖顿悟的一句话。
== ...

“今时学者通病,唯务向外求知,以多闻多见为事,以记览杂博相高,以驰骋辩说为能,以批评攻难自贵,而不肯阙疑阙殆。此皆胜心私见,欲以矜名哗众,而不知其徇物忘己,堕于肆慢,戕贼自心。故其闻见之知愈多者,其发为肆慢亦愈甚,往而不返,不可救药。苟挟是心以至,而欲其可与入理,可与立事,可与亲师取友、进德修业,此必不可得之数也。今于诸生初来之日,特为抉示时人病根所在,务望各人自己勘验,猛力省察,无使疮疣在身,留为过患。须知“敬”之一字,实为入德之门,此是圣贤血脉所系,人人自己本具。德性之知,元无欠少,不可囿于闻见之知遂以为足,而置德性之知任其隐覆,却成自己孤负自己也。圣人动容周旋莫不中礼,酬酢万变而实无为,皆居敬之功也。常人“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起灭不停,妄想为病,皆不敬之过也。程子有破屋御寇之喻,略谓前后左右,驱去还来,只缘空虚,作不得主,中有主则外患自不能入。此喻最切。主者何?敬也。故唯敬可以胜私,唯敬可以息妄。私欲尽则天理纯全,妄心息则真心显见。尊德性而道问学,必先以涵养为始基。及其成德,亦只是一敬,别无他道。故曰:敬也者,所以成始而成终也。”


此为《复性书院讲录》中的一段。师兄看看,有趣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5-7-25 16:52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09:43
师兄谦退了,我对儒家的了解是不及师兄的。。
我在接触佛教的过程中接触的儒家一些言说,所以会有一些了 ...

马一浮先生的复性书院讲录,我曾看过一二,当时就感觉其搀杂了佛教的思想在内,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真是一代大师。
唉,现在是大师缺失的时代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5-7-25 16: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十学易 于 2015-7-25 16:47 编辑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09:43
师兄谦退了,我对儒家的了解是不及师兄的。。
我在接触佛教的过程中接触的儒家一些言说,所以会有一些了 ...

牟宗三说:"凡是愿意以平正的心怀,承认人类理性的价值,以抵抗一切非理性的东西(包括哲学思想、观念系统、主义学说、政经活动……),他就是儒家,就是新儒家。"当代新儒家的共通点是一方面致力对儒、释、道三家作出新的诠释及应用,另一方面把西方哲学思想融会在中国传统智慧之内,从而肯定中国传统哲学也可发展出民主与科学等现代思。

当代新儒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学家为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代表哲学家为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其中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曾联署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强调"心性之学"为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


新儒家号称是接着宋明理学来讲的,他们所重视的是儒家的心性之学,把它看作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开发现代科学与民主事业的根据。新儒家的学说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哲学,他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本性和优越性,认为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到程、朱、陆、王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道统";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是儒家人文主义,它是道德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儒家的心性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和核心;只有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西方文化吸纳和会通。


新儒学的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六个要点:

一、继承了宋明理学的本体论,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论,它把天地生生之德与人性内在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内外合用的政治思想、诚明能合的人生修养、知行合体的社会实践哲学。这种哲学避免了西方哲学中那种本体与现象、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对立,达到了所谓"体用不二"的高度。新儒家也吸取了西方哲学中的一部分内容以充实自己的理论,如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新实在论的逻辑原则、康德的"自由意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等等。

二、强调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他们的所谓方法首先是体验本体的方法,其次才是认识现象的方法,而其基本原则就是以直觉为体,以理智为用,力图既把握本体,又不忽视现象。这种方法论不仅有传统儒学的因素,而且也包含了佛教和道家的思想。

三、在其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新儒家把世界区分为"本体世界"与"物理世界",或"价值世界"与"事实世界"。前者是真善美和道德形上学的根据及人生价值之所在,哲学的任务就是用实践理性的直觉体验去把握"本体世界"或"价值世界",而科学只能用理智分析的方法去认识物理世界的事实;哲学追求人生价值、运用价值理性,科学追求物理变化、运用工具理性;中国哲学主要是价值哲学、人生哲学,但忽略对物理的认识,没有形成精密的逻辑;西方哲学主要是认识哲学、逻辑哲学,所以自然科学发达,但没有真正达到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四、中国哲学"内圣强,外王弱",在现代条件下,"外王"就是科学与民主,因此必须由"内圣"之学开出科学与民主的"新外王"。具体方法就是通过所谓的"良知自我坎陷",由"德性主体"转出"知性主体"和"政治主体",从道德开出科学与民主。

五、从儒家文化背景出发也可以进入资本主义。所谓的"儒家资本主义"就是以儒家思想指导来实现资本主义的模式,它既不同于西欧、北美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东欧、前苏联的现代化道路。"儒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在近几十年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已经初步取得成效,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就是例证。

六、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现代化,而且可以世界化。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化"阶段,出现科技成果与人文价值严重不平衡的危机,人们在享受发达科技的同时,明显地感到人的价值意义的失落。中国儒家思想的世界化有助于解决"后工业文明"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儒家思想在继先秦至隋唐的第一期发展和宋明的第二期发展后,完全有可能进入"第三期发展","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将可能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




上面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内容。与师兄说的基本没有差别。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5-7-25 13:05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09:43
师兄谦退了,我对儒家的了解是不及师兄的。。
我在接触佛教的过程中接触的儒家一些言说,所以会有一些了 ...

我对新儒家了解实在不多,呵。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5-7-25 13:04 |只看该作者
野妞 发表于 2015-7-25 12:24
你丫快顾仙姑了都,接下来该不食人间烟火了

我哪舍得扔下你啊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5-7-25 12:42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11:54
我下了,师兄回见

师兄回见。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5-7-25 12: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5 11:50
我平时也常观察师兄言行,再反观自己,寻找不足。呵呵


你丫快顾仙姑了都,接下来该不食人间烟火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5-7-25 11:54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5 11:50
我平时也常观察师兄言行,再反观自己,寻找不足。呵呵

我下了,师兄回见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5-7-25 11:50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11:40
互相提醒,交流的时候也是审视自己的时候。。

我平时也常观察师兄言行,再反观自己,寻找不足。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5-7-25 11:50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5 11:48
嗯,我知道了,多谢师兄。
行走路上,有师兄在一旁关注,并且时时提醒,真的感好幸运。

我觉得师兄也是这样对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5-7-25 11:48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11:35
师兄如果真回到家了,自己知道的,一方面佛经论典会给师兄印可的,另一方面师兄的言行举止也会 ...

嗯,我知道了,多谢师兄。
行走路上,有师兄在一旁关注,并且时时提醒,真的感好幸运。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5-7-25 11:40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5 11:39
嗯嗯,多谢师兄关爱,时时提醒我。

互相提醒,交流的时候也是审视自己的时候。。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5-7-25 11:39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11:29
师兄适合如来禅,渐悟渐修稳妥。。

嗯嗯,多谢师兄关爱,时时提醒我。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5-7-25 11:35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5 11:28
我明白师兄一片苦心,说别人,其实亦在提醒我。多谢师兄。

师兄如果真回到家了,自己知道的,一方面佛经论典会给师兄印可的,另一方面师兄的言行举止也会契合理事的。。
所有在师兄身边的人,都会相信师兄唯有无上智慧正觉的完成,才能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5-7-25 11:29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5 11:26
多谢师兄提醒应无所住,不是不分别,是了了分明,但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应尽本份,还当尽本份,但 ...

师兄适合如来禅,渐悟渐修稳妥。。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5-7-25 11:28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11:21
有些人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理解成发呆走神一类的,有些人理解成白痴一样的无想无计,有些人理解成啥都不关心 ...

我明白师兄一片苦心,说别人,其实亦在提醒我。多谢师兄。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5-7-25 11:26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11:13
既然应无所住,怎么理解??
理解其实就是住在理上。。
不理解就住在暗昧。。

多谢师兄提醒应无所住,不是不分别,是了了分明,但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应尽本份,还当尽本份,但念念清静。师兄,对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5-7-25 11:21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理解成发呆走神一类的,有些人理解成白痴一样的无想无计,有些人理解成啥都不关心冷漠,有些人理解成不断的转移关注的事儿。。
我遇到过,呵呵,只是笑,没话说。。
这都是病,哪是什么禅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5-7-25 11: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尽意 于 2015-7-25 11:14 编辑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5 11:10
师兄,我现在理解应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随缘份,尽本份。理上明白不行,还得事上圆融。对不?

既然应无所住,怎么理解??
理解其实就是住在理上。。
不理解就住在暗昧。。
师兄怎么回答呢。。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5-7-25 11: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尽意 于 2015-7-25 11:12 编辑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5-7-24 22:50
师兄原来的解读,我本就认为很有道理,很透彻。但觉原诗蕴含的道理,或许不止那些,故才请教师兄。多谢师 ...

师兄,祖师禅适合的人太少了,我不说没有适合祖师禅的,的确有,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佛教理论。。
是不是稳妥些,还是渐悟渐修为好。。
同样是禅宗的修行,如来禅更稳妥些。。
慧能是祖师禅。。
慧能不是不通教理的,你看坛经当中慧能无论理事言辩都是极为出色的,是宗教皆通的。。
慧能的言行举止,也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那么多有智慧的人一直在身边,观察的肯定清清楚楚的。。
反观现时代很多人的言行,只是油嘴,天差地别,不一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5-7-25 11:10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7-25 10:00
在我看来,佛祖解答须菩提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也是六祖顿悟的一句话。
== ...

师兄,我现在理解应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随缘份,尽本份。理上明白不行,还得事上圆融。对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5-7-25 10: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尽意 于 2015-7-25 10:21 编辑

有些人自己一边做着损害别人的事儿,一边告诉别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样的人,进了监狱,还是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反而成了作恶,甚至绝不悔罪的借口。。
遇到任何事儿都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趁他不备,上去踢他一脚看看,完全不搭界的。。
你跟他去他家里看看,完全不搭界的。。
他生病的时候去看看,完全不搭界的。。
你在这种人身边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神色举止。。
如果真能做到的,那就跟着他一辈子修行吧。。
我接触的人少,遇不到有这样的。。
我觉得,要善于甄别。。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