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底片 贾老先生退休后就忙着写回忆录,历时一年六个月,终于完成近十万字的书稿,准备出版。 纵观贾老先生的一生,确实丰富得像一本书: 他有坎坷的经历:年少失父,中途辍学,当过小学徒、搬运工、推销员,历经磨难,白手起家创建了贾氏集团…… 他有非凡的义举:捐巨资为家乡创办小学,建水电站和寺庙,赞助某发行量不太乐观的地方性刊物,赞助某怀才不遇的导演,赞助某县级民间文学研究会,赞助某诗人出版诗集…… 他有闪光的头衔:历任贾氏集团经理、董事长、总裁,贾庄小学名誉校长,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省劳模、某刊物名誉顾问、某诗集名誉主编、某诗人岳父,甚至家乡的寺庙也想聘他为名誉主持…… 此外,他还有许多引以为豪的事迹,就像一条珍珠项链上点缀着的一粒粒宝石,令他的人生闪闪发光:他的创业史被写成铅字登在省报经济版面并配以大幅照片,他为贾氏集团所有子公司剪彩,他在贾庄小学动工奠基礼上紧挨着县乡领导挥铲填土,他出席省劳模大会与省长握手,他在市人大会上为企业界写了五条议案,他把一个醉酒诗人送到医院并代付医药费,后来这个青年诗人成了他的女婿…… 总之,贾老先生有辉煌的一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本丰富的书。 但凡回忆录者,载登主人公的照片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精彩的照片不仅利于读者图文结合了解主人公的经历,而且对于回忆录的真实性,对于书的销售量都有无可替代作用。只可惜,贾老先生以前工作太忙,疏于留影,所以可供读者欣赏的照片并不多,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他召来诗人兼女婿,决定补拍若干,从中选择供出版登载。翁婿俩忙碌了三天,背着一大包衣物和道具,拉上家人和朋友,还有贾创集团的部分员工,从室内到野外,从本地到外地,从白天到夜晚,不停地拍呀拍: 卧室里写稿——咔嚓,主题:老骥伏枥; 逗小外孙——咔嚓,主题:天伦之乐; 和小学生们合影——关心下一代; 和老朋友握手——咔嚓——洽谈生意 ; 扛着高尔夫球杆——咔嚓——退休生活 咔嚓——咔嚓——咔嚓…… ……像一个老农站在秋天的稻香里,收获的喜悦让翁婿俩忘记疲劳,当晚就要把相片冲洗出来。当三四米长的相纸从机器里流出来时,女婿惊得目瞪口呆:相纸上一片空白,惊心动魄的空白! “看!”女婿招呼贾老先生。贾老先生从藤椅里站起来,当他看到空白的相纸时,睡意一下消失了。 “怎么会这样?该不是曝光了吧?” “……” “相机会不会出故障?是不是拍照时忘记按哪个零件?” “我又不是第一次玩相机,您知道的。” “你说,到底是不是胶卷曝光了,还是质量有问题?” 女婿已经把底片取出来了,底片一格格分明。“不是曝光,如果是,相纸也不可能是白色的。”他说。 贾老先生抢过底片,凑近百瓦大灯泡,一格一格移动,一米多长的底片,不见一个人影,只有一片令人伤感的淡淡的赭红色,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没有在底片上留下一丝色彩…… (注:本文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胶卷这东西还是有的,如今已成了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