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西风 于 2015-2-1 10:30 编辑
(一)
大年三十之夜,很多地方都有熬夜守岁的习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位于重庆山区的老家还没有通电,不仅没有电视晚会可看,不少人家甚至连个出声儿的收音机也没有。
对于那时的孩童们而言,过年守岁到凌晨零点以后,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那个远离现代化的年代,山里人家通行的守岁方式,就是一家人围坐旺旺的炉火旁,嗑着瓜籽,唠着家常,静静地迎接新春的到来。
除夕之夜,孩子们会被哄着劝着,把脏脏的小脚泡在烫烫的洗脚盆里,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慢慢浸泡,细细搓洗,从脚丫一直洗到膝盖,以便干干净净地迎接农历新年。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似乎鲜有熬到新春到来的时候,总是提前进入梦乡。
(二)
后来,山乡通电了,电视普及了,过年守岁的方式悄然发生改变。
土房子变成了砖瓦房,曾经温暖了几代人的火炉也不见了踪影,守着电视看春晚,成了通行城乡的守岁方式。
电视节目带来了欢乐,也带走了沿袭多年的习俗习惯。
长大后偶尔回家过年,已经找不到儿时熟悉的过年方式。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早已悄然改变的,或许不只是守岁时做点什么了。
(三)
大年三十晚上看央视春晚,据说已经被中央电视台定义为“新年俗”。
看电视成了新年俗?央视显然有王婆卖瓜之嫌。
必须承认,不管遭到多少非议,过年守岁看央视春晚,确已成为很多国人的不二选择。
夸也好,骂也罢,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强势已经形成,争相观看和众说纷纭之间,央视年年吆喝年年赚,办春晚的劲头一年比一年充足。
当年俗与电视结成姻亲,我们是该欢呼还是应该叹息?
(四)
当然,守岁不看电视的,确实大有人在。
比如呼朋唤友嗨歌的,成双结对搓麻的,相约网上电游的,五湖四海网聊的,方式多多,不一而足。
不停的查询和回复拜年短信,是否已经成为当下守岁的新内容?
守岁方式的改变,其实是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
什么都会变,何况过年乎?
无论怎么守岁,安康顺意就好。
天高云淡2011年1月31日22:07于大连旅顺口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