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关于生活姿态的思考
查看: 11512|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生活姿态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13 15:4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5-1-13 15:53 编辑

  写过各种类型的文字,但是我从没以日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即使有所表达,也是多半以诗歌的形式,但这一次,我不想做一些故做深沉的表达,只想实实在在的说几句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的思考.关于人为什么要生活以及怎样生活,实在是一个很陈旧的话题了,而且它们与哲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根本性的核心问题即第一性和同一性的问题关系密切,虽然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维物主义者很彻底的解决了那两大根本问题,也使得我从此对辩证维物主义失去了兴趣,当然这是题外话,我现在想做一个懒惰的回避,即避开这两个很深刻我认为无法用三言两语甚至千言万语都难以解答的问题而直接进入由此推出的第三个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当然,这所谓由此推出的第三个问题,其实是我自己捏造的,哲学史上并没有公论,将人怎么样生活作为第三大问题来对待,但因为我把这个问题看的如此之重,仅次于两大基本问题。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我有些小题大做了。
  
  之所以以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年假里,见到许多过去的故人,欢聚之余,自然少不了象当年一样秉烛夜谈式的交流,然后一交流开来,感觉眼前之人,却已非昔日之人。不过我可以理解,都是成年人了,观点上自然可以有所不同,也应该有所不同,而我所坚持的东西,我发现早已不是主流,即使在我曾经的许多朋友那里,也找不到支持了。所以只好借这篇文字,自我论证一番,以自我安慰,或说自我鼓励。
  
  说到人生活的意义,我突然想起庄子在《知北游》中一段故事,说的是东郭子向庄子问道,说人们所说的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具体点说。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在这样卑下的地方?庄子说:也在稻草中。东郭子说:怎么越发卑下了呢?庄子说:在瓦砾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最后干脆说:在屎溺里。东郭子听到这里,闭口无言了。
  
  这故事初说起来,似乎带有幽默色彩,然而细细想来,其含义之深,不可言传。其实东郭子问的这个道,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当然,也许不仅仅是,但必然要包含着,人生活的终极意义。而庄子的回答,看似搞笑,实则玄妙,他的观点是道是无所不在的,不论在多么卑小的地方,都和在多么伟大的地方本质是一样的,庄子里很多思想一向是我所向往并且赞同的,而且这个回答是完全符合庄子一贯作风的,但是因为东郭子这次问的是个很严肃的话题,那么庄子还用这种一贯作风回答,针对这个回答,我认为庄子是耍花腔。这其实是个万金油式的回答。他似乎告诉了我们道在什么地方,但是这无所不在的道,怎么来指导我们的生命呢?针对这个回答,我们可以推出的结论就是,我们明确的活着是活着,我们不明确的活着也是活着,我睁着眼是一天,我闭着眼也是一天,总而言之,只要我呼吸,哪怕我躺在猪圈里,我也是活着。为什么会推出这个结论呢?就是因为这种生活其实是符合庄子的理念的,他从不刻意强调某些生活方式,他不喜欢世俗的束缚,所以他只想随心所欲的生活,所以他妻子去世了,他还可以击缶而歌。这种状态用在生活理念上,我是可以接受的,我同样不喜欢受世俗束缚的生活,但是用在生活方式上,我却认为,有避世的倾向。
  
  生活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生活,在这其中,我更倾向于精神上的生活,当然有人一定会说,精神上的东西必然要依赖于物质,即唯物主义家所说的物质生活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是真的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活着的本质在于精神活着,精神和物质在某些方面是可以脱离的,比如说一个人,物质上一无所有,赤贫如洗,这时有人可能会说他死亡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没有悬念的,所以我们因此可以把他视作同死之人了,但是只要他精神上很富有,那么到死的最后一刻,他的现实生命正在消散,但是他精神上一样可以活着,他对自己的一生不曾感到虚度,在生活的每一秒钟,他都因为精神的富有而感觉充实,那么他的生命我就可以认为仍然活着,而且活的很好,那么如果有人在他等死的日子里和他言语思想上交流,也许,他的思想会被那人继承,那么他死了,他的精神也仍然活着。而且,我认为,越是在这种物质赤贫的情况下,精神上越能活的精彩,曹雪芹就是越活越穷,但是他的精神收获也因此越来越丰富,他因此得到了永恒的生命,在艺术的精神层面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不想和弱智的人做这种底层的举例论证,所以仅举一例辅以说明,不再多举。
  
  尼采曾经提倡的超人,其实也是在精神层面上提倡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尼采的原因,说道这里,可以会让人觉得我有点推崇唯心主义的观点,如果有人能读出这一点,那么他真是解读对了,我的确是在推崇唯心观的很多说法,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我不喜欢唯物主义的哲学家的原因,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安居,其实也是对人的精神层面生活的一种描写。
  
  现代社会是一个各方面都趋向于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存状态,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观点,这初看起来似乎有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思,是个好事,但我认为,未必是这样,观点可以有很多,也允许有很多,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但是如果每个人前进的方向因此也不同,那么这就会形成一个混乱的局面,那么这样说来,似乎又是我的不对了,因为观点指导行动,我既然可以接受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却不能接受大家有不同的行动,这实在是我自身的一个莫名其妙的悲哀。
  
  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巨作《逻辑哲学论》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我当时看了之后立即感觉其中奥妙无穷,远比唯物主义哲学家用以解决哲学中两个根本问题的观点深奥的多,因为他有多重意思,其一是世界是客观的,这就完全符合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解决第一性问题的时候所给的解答,另外还有一种含义就是世界时可以被理解的,这就完全符合了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解决同一性问题的时候所给的解答,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直接解决了哲学的两大最根本问题,然而还不仅仅于此,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世界不一定是理性的,对于这层意思,我在读到《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对我在开篇的时候理解出的这层意思得到了验证,这本书最后一句是这样的“在不可言说的地方,保持沉默”。所以我对于我最后得出的这种悲哀,仅悲哀至此,而对于生活的姿势,我将坚持我一直采用的那一种,并且将继续坚持下去,即使在坚持的时候,我是悲哀着的。
  
  文只至此,不再絮言。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69
发表于 2015-1-19 16:04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1-19 15:14
这是本影响了我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书

影响我的 就是初中读的雨果的悲惨世界。真的是影响了我的心灵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5-1-19 15:14 |只看该作者
叶城 发表于 2015-1-19 15:03
哈哈哈哈,兄真高人也

这是本影响了我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书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5-1-19 15:03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兄真高人也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5-1-19 14: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1-19 12:05
无妨
不过,这些争论其实挺有意思
===================

这本书很好玩。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5-1-19 12:05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1-19 11:59
无妨
不过,这些争论其实挺有意思

无妨
不过,这些争论其实挺有意思
===================
是的,而且很有意义的,也是必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5-1-19 11:59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1-19 11:53
这个我真是回答不了
所以,我对这些理论,只是尊重
并尽可能去理解[/backcolo ...

无妨
不过,这些争论其实挺有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5-1-19 11:53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1-19 11:47
这个我真是回答不了
所以,我对这些理论,只是尊重
并尽可能去理解

这个我真是回答不了
所以,我对这些理论,只是尊重
并尽可能去理解
=====================
嗯,谢谢。。
同样的,我更愿意看到合理回答。。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5-1-19 11:51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1-19 11:39
好吧,我说不太清楚,尽可能清晰表达:

比如原子是物质,那构成原子的是什么?之后又是什么?

比如原子是物质,那构成原子的是什么?之后又是什么?
话说现在找到了上帝粒子,那么他属于物质还是精神,换言之,精神由什么构成?
正负粒子相遇会泯灭,泯灭之后的东西是什么呢?
那么,精神与物质什么更先进呢?
还是精神原本就由物质构成?

另外,人是不是被制造出来的呢?
鬼存在不存在呢?
======================
再针对这些提问作分析。。
这些问题其实追问的就是第一因,必定涉及世界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局部和整体的问题,现象出现和消失的问题,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等等此类根本问题的追问,都涉及第一因的回答。。
唯心主义者,以为精神是第一因,唯物主义者以为物质是第一因。。
唯心唯物两者的认识方法,其实是很相似的认识方法
按照这种认识方法,彼此争论不休。。
凡是被唯物论证否定的唯心观点,唯心采用同样的道理还可以论证肯定回来。。
好玩是很好玩的。仔细追问恐怕都不成立。。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15-1-19 11:47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1-19 11:44
好吧,我说不太清楚,尽可能清晰表达:

比如原子是物质,那构成原子的是什么?之后又是什么?

这个我真是回答不了
所以,我对这些理论,只是尊重
并尽可能去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5-1-19 11:44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1-19 11:39
好吧,我说不太清楚,尽可能清晰表达:

比如原子是物质,那构成原子的是什么?之后又是什么?

好吧,我说不太清楚,尽可能清晰表达:

比如原子是物质,那构成原子的是什么?之后又是什么?
话说现在找到了上帝粒子,那么他属于物质还是精神,换言之,精神由什么构成?
正负粒子相遇会泯灭,泯灭之后的东西是什么呢?
那么,精神与物质什么更先进呢?
还是精神原本就由物质构成?

另外,人是不是被制造出来的呢?
鬼存在不存在呢?
=========================
这些话,没有对追问做出合理回答。。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5-1-19 11:39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1-19 11:16
我到是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可以脱离的,这涉及到朱圣人的理论
========================[/back ...

好吧,我说不太清楚,尽可能清晰表达:

比如原子是物质,那构成原子的是什么?之后又是什么?
话说现在找到了上帝粒子,那么他属于物质还是精神,换言之,精神由什么构成?
正负粒子相遇会泯灭,泯灭之后的东西是什么呢?
那么,精神与物质什么更先进呢?
还是精神原本就由物质构成?

另外,人是不是被制造出来的呢?
鬼存在不存在呢?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5-1-19 11:18 |只看该作者
叶城 发表于 2015-1-19 11:02
得到你如此认真的回复,十分荣幸,我觉得你的见解比我高明,佩服。

谢谢恭维,更愿意看到合理的回答。。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5-1-19 11:16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1-19 11:08
我到是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可以脱离的,这涉及到朱圣人的理论
不过,现在谈这个有些玄学
这个有些多嘴了

我到是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可以脱离的,这涉及到朱圣人的理论
========================
对追问不能合理回答的,都不足取信的。。
说出你的道理,朱圣人的话是朱圣人的话,即便说的一模一样,所表达的都很有可能完全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5-1-19 11:08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1-19 10:04
生活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生活,在这其中,我更倾向于精神上的生活,当然有人一定会说,精神上的东西必然要 ...

我到是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可以脱离的,这涉及到朱圣人的理论
不过,现在谈这个有些玄学
这个有些多嘴了
不过,我曾经有长达五年时间,一直在看关于《2012》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5-1-19 11:02 |只看该作者
无尽意 发表于 2015-1-19 10:21
 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巨作《逻辑哲学论》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我当时看了之后立即感觉 ...


得到你如此认真的回复,十分荣幸,我觉得你的见解比我高明,佩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5-1-19 10:21 |只看该作者
 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巨作《逻辑哲学论》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我当时看了之后立即感觉其中奥妙无穷,远比唯物主义哲学家用以解决哲学中两个根本问题的观点深奥的多,因为他有多重意思,其一是世界是客观的,这就完全符合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解决第一性问题的时候所给的解答,另外还有一种含义就是世界时可以被理解的,这就完全符合了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解决同一性问题的时候所给的解答,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直接解决了哲学的两大最根本问题,然而还不仅仅于此,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世界不一定是理性的,对于这层意思,我在读到《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对我在开篇的时候理解出的这层意思得到了验证,这本书最后一句是这样的“在不可言说的地方,保持沉默”。所以我对于我最后得出的这种悲哀,仅悲哀至此,而对于生活的姿势,我将坚持我一直采用的那一种,并且将继续坚持下去,即使在坚持的时候,我是悲哀着的。
======================
这些东西,传统文化早就说完了。。
我也很悲哀。。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5-1-19 10:16 |只看该作者
比如说一个人,物质上一无所有,赤贫如洗,这时有人可能会说他死亡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没有悬念的,所以我们因此可以把他视作同死之人了,但是只要他精神上很富有,那么到死的最后一刻,他的现实生命正在消散,但是他精神上一样可以活着,他对自己的一生不曾感到虚度,在生活的每一秒钟,他都因为精神的富有而感觉充实,那么他的生命我就可以认为仍然活着,而且活的很好,那么如果有人在他等死的日子里和他言语思想上交流,也许,他的思想会被那人继承,那么他死了,他的精神也仍然活着。而且,我认为,越是在这种物质赤贫的情况下,精神上越能活的精彩,曹雪芹就是越活越穷,但是他的精神收获也因此越来越丰富,他因此得到了永恒的生命,在艺术的精神层面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不想和弱智的人做这种底层的举例论证,所以仅举一例辅以说明,不再多举。
===========================
呵呵,面对同样的荒诞,我觉得越是赤贫越是凶恶的观点更贴近事实。。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5-1-19 10:09 |只看该作者
这故事初说起来,似乎带有幽默色彩,然而细细想来,其含义之深,不可言传。其实东郭子问的这个道,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当然,也许不仅仅是,但必然要包含着,人生活的终极意义。而庄子的回答,看似搞笑,实则玄妙,他的观点是道是无所不在的,不论在多么卑小的地方,都和在多么伟大的地方本质是一样的,庄子里很多思想一向是我所向往并且赞同的,而且这个回答是完全符合庄子一贯作风的,但是因为东郭子这次问的是个很严肃的话题,那么庄子还用这种一贯作风回答,针对这个回答,我认为庄子是耍花腔。这其实是个万金油式的回答。
===========================
庄子只回答智者,不回答愚者。。
没有耍花腔,是实话实说的。。
世界就是世界本身,那一句话不是大实话了。。
智者一听就都明白了,哪里还用的着别人继续多说。。
愚者不知道,只是多了偏见,说的越多越是荒诞。。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5-1-19 10:04 |只看该作者
生活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生活,在这其中,我更倾向于精神上的生活,当然有人一定会说,精神上的东西必然要依赖于物质,即唯物主义家所说的物质生活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是真的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活着的本质在于精神活着,精神和物质在某些方面是可以脱离的
=====================
不是很清楚这里说的精神和物质究竟是啥,追问一下,看看这些观点是否可以成立-----
精神和物质如果可以脱离,究竟是怎么脱离呢??
一定会涉及到精神和物质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儿,还是两回事儿的追问。。
如果是一回事儿,不存在脱离的问题,哪有自己跟自己脱离的??
如果是两回事儿,不存在脱离的问题,没有关系的两回事儿为什么拿出来议论,又哪里会有这样的命题呢??
如果这些追问得不到合理回答,观点怎么能成立呢??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5-1-19 09:53 |只看该作者
静听花语 发表于 2015-1-18 12:44
嘿嘿,萝卜青菜。不过这书确实值得一读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5-1-18 12:47 |只看该作者
妖蛾子 发表于 2015-1-15 11:01
听说《明朝那些事儿》好久了,开始我还以为是晦涩难懂的古史书,所以就没怎么介意。
上个周末到书城闲逛 ...

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看的,买的盗版看完觉得物超所值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5-1-18 12:45 |只看该作者
妖蛾子 发表于 2015-1-15 11:09
我们都是《明朝那些事儿》的忠实读者,虽然不太像正史,虽然演绎的成分居多,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这套书的喜 ...

是滴呀,喜欢就是喜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5-1-18 12:44 |只看该作者

嘿嘿,萝卜青菜。不过这书确实值得一读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5-1-18 10:07 |只看该作者
阿通 发表于 2015-1-17 20:24
写得不怎么滴,主要没有啥新意,或许我们的思想都是和先辈那样,逃不过轮回的束缚。唯物或唯心我从没觉得属 ...

物质精神双丰收?
看来好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5-1-17 20:2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物质精神双丰收岂不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5-1-17 20: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怎么滴,主要没有啥新意,或许我们的思想都是和先辈那样,逃不过轮回的束缚。唯物或唯心我从没觉得属于是非分明,我们汲取的不仅仅是其中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蕴含的思维方法。我也曾是理想主义,以至现在依然中毒不浅。我现在觉得没有物质作为基础,空谈精神是一种矫情,做作的表现。或许你人不觉得。当然,楼主提倡的理想主义,对于物欲横流的社会是一种矫正,这是好的。如果物质精神双丰收岂不更好呢?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5-1-16 10:52 |只看该作者
李春天 发表于 2015-1-16 08:35
那是那是,我也喜欢后者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5-1-16 08:35 |只看该作者
妖蛾子 发表于 2015-1-15 21:08
遇到特别爱看的书,网上阅读和纸质阅读,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两者比较,我还是喜欢后者。

那是那是,我也喜欢后者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5-1-16 08:34 |只看该作者

哦,那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5-1-15 21:39 |只看该作者
妖蛾子 发表于 2015-1-15 21:18
所以,理科生可以当大夫,文科生就不可以。
鲁迅弃医从文,只是一个特例。
玩笑!

原来你是文科生啊,哎,说起来咱俩也唠好久了,感觉你还是像楼兰一样神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