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则流传很广的谜语:“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提起来泪洒江河。”谜底是竹竿或叫竹篙。这个谜语让我想起了竹子的一生。竹子的一生,犹如人生的四季,在它生命的每个季节里都让我们享受到了无尽的美好。
竹之春。幼笋漫山,惹人馋思。每到此时,挖笋大军开始出动,写到这里,前段时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些镜头仿佛又在我眼前飘过,竹笋成了佳肴的原料,鲜笋固然美味香脆,酸笋也是调料的主力军,笋干更是很多山区人至爱的零食。笋,实在是竹子在生命之初给人类的赠礼。
竹之夏。翠绿满眼,凉风习习。当炙人的阳光无情地烤着大地,当蝉儿在声声高唱着知了知了,那一片竹林,便成了人们最向往的乐园。绿荫深处,凉气自生,竹子默默地挡住了那份炎热,无声地叶叶相交,为人们撑起了夏日的天堂。有时,新雨过后,竹林更是有了诗意的味道,竹叶上的水珠,不知道激起了多少人诗意的遐想,梦,就这样从心底升腾。每当我感到心烦气躁之时,一曲《竹林听雨》便可涤却愁绪万千。
竹之秋。翠绿依旧,笑傲秋霜。秋天是感情最丰富的季节,因为它代表了丰收与凋零的同时来临,也激发了快乐与哀愁两种极致情感的同存,所以自古以来,秋天就是最能触动文人灵感的季节。竹子,在秋天,虽偶有黄叶飘落,然青翠的本色依然是它生命的主题。萧瑟秋风中,万卉濒谢,竹子的风骨便有了不朽的价值,赢得了诗人、画家的不绝讴歌。
竹之冬。生命不再,色衰翠减。冬天的竹子,依然是滴翠可赏的,但,那是冬之竹,不是我这里要说的竹之冬。竹之冬,意味着竹子的生命走到了冬天,面临着被人类砍折的结局。一旦离开了泥土,竹子便渐渐失去了生命的原色。这时候的竹子,开始彰显它的实用性能了。农家取来晾衣服,船家取来做撑杆,建筑队取来搭脚手架,喜欢抽水烟的人弄做水烟筒,在野外活动时,竹筒能代替锅,煮出喷香的竹筒饭。还有其他各式竹子工艺更是把竹子的生命用别样的形式定格了。
可吃可赏可用可品鉴的竹子,它的一生,为人类奉献的,岂止是品格的典范。每回想起篇首那个以竹竿为谜底的谜语,我的心里涌起的,既有敬意,也有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