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照老牛 于 2014-7-26 21:45 编辑
批评、批判与否定
批评,从字面上理解,批,即分析解剖;评,即评论、评价。批评也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某个人的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肯定其值得褒扬的地方,指出其不足的部分,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不知从何时开始,这“批评”二字成了指责、呵斥、责骂、非难的代名词,使人们一提起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十分恐惧。尤其是一些领导同志对下属的过错,不经过调查研究不分析具体情况,劈头盖脑就是一顿狗血淋头的责难,而在民主生活会上,对其他同志的批评就暗自记恨在心,对自我批评就一顿变相的评功摆好。于是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以至于风气沉闷,腐败丛生。 毛主席说过“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之一。”“批评要注意政治,要注重大事,要讲究方法,不要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休,避免让我们的同志成为谨小慎微的君子”。在学习这段讲话的时候,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故事:有一个分到炊事班不久的新战士,在一次连队民主生活会上给指导员提出批评,他说“在连队放电影的时候,指导员和连长坐在放映机前面抽烟,冒起的烟雾影响了银幕上的影像,希望指导员今后要抽烟时离开放映机……”话刚说完,全连战士都感到非常惊愕。指导员制止战士们的议论,等这位新战士把话说完后,不慌不忙的站起来说“这位同志的批评意见很好,尤其是敢于给连首长直言不讳的提出批评,希望大家向他学习,给连队建设提出更多的批评意见。今后我们要规定一条,放电影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许抽烟,我虽然从不抽烟,但是听到这位同志的批评,使我感到作为连队政治工作者的指导员工作不足,新战士刚来不了解我,是因为我很少去炊事班,关心战士联系群众不够,以至于产生了误会,尽管炊事班是副指导员分管的,而我是全连的指导员,必须把全连战士都成为我的工作对象,不能只注意训练场,而忽略了炊事班”。这个故事给我的触动很深,我常常想,我什么时候能有指导员这种修养和胸怀?正确的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完善自己。 “批判”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否定”,即对某种事物、某种理论或思潮进行分析判别。分析它的成因、社会基础及其对后事的影响,肯定其合理部分,抛弃其糟粕。哲学里“否定之否定”定理阐述了这个概念,否定(或者说“扬弃”)不是全盘抹杀一笔勾销,即:有保留也有克服,保留其合理内核精髓,抛弃其不合理的错误,不断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接近。而不是像某些人理解的把某个人拉到台上去,挂上一块侮辱性的牌子,然后乱打乱斗一顿。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还“批判”一个本来面目,在认识事物和读书的时候,都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每一件事、每一本书,对待具体事物必须有分析有调查研究,对书里阐述的观点不能不加分析的一概接受或全盘抹杀。 八十年代初,记得我们读大学时,哲学辅导老师给我们讲解这个定理时,我们当场提问“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请老师从哲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克服了哪些,又保留了哪些?”我们这个班都是在职脱产学习的青年党政干部,思想比较活跃。这个问题在当时是非常敏感的,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同时,迅速在脑子里思考,他怕犯错误,又怕在学生面前回答不了问题。好不容易写完板书后他说“怎么没有保留呢?合作医疗不是保留下来了吗?”谁知我们当场反驳“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合作医疗在文革前就在许多地方开始萌芽,这不能说是文革的必然产物!” 老师语塞了。这件事以后,校方对我们作了规定,今后遇到问题可以私下交流,不许当场向老师提问。哈哈,让我们死背教条,为了考个六十分。这就让我们不解了,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矢,去射中国革命这个的”吗?其实,我们下课后讨论这个问题,觉得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那就是:批判性地吸取文革的经验和教训。根本用不着去举个体实例,批判也好,否定也好,是针对某件事物或理论而言,而不能就细微末节去分析判断。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决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靠物质力量去消灭。”我们读到这里时觉得很拗口,后来我们讨论以后,觉得这段话应该这么理解:“批判的武器”是指革命理论,对待维护旧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旧军队旧政权这个物质力量,必须组织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这个物质力量去消灭,这就是“武器的批判”。没有革命的理论是不可能有革命的行动的,而革命理论是不能代替革命实践的。因此,书斋里、课堂上是不可能走出革命家的,掌握了革命理论必须投入到群众斗争的大风大浪里去,密切与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用革命理论去指导革命实践,做一个清醒的自觉的革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