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年,我十九岁》发表了,这是老流发表的小说处女作。每一个写字的文学梦最终都是能写出小说。比如王小波同学,行家说,虽然他是中国文艺界思想界的领袖人物,但是他的小说其实写得很菜。他的文学梦也是能写出好的小说,可惜他英年早逝,这个梦想没有得以实现。后来研究王小波的人们更愿意把王小波的思想带入他的小说中去研究,行家们说,单独看王小波的小说,其实很一般般。拿王小波小说的菜,不是为了证明老流的好,只是说小说难写。老流的小说写得也不好,老王从来没有看过老流写的小说,因为发表了,他要检查一下有没有“不当言论”,所以他仔细地阅读了老流的小说,发表的意见如下:一、没有跌宕起伏。二、感情太平淡,两人都没干什么就无疾而终了。三、结尾太突然,戛然而止,没有交代清楚。四、啰啰嗦嗦,扯些没得油盐的话。五、不真实,比如从淋山河骑车到新洲。(这点我反驳了,这篇小说就这是真实的,因为当年我在淋山河实习时,周日几次骑车去新洲玩。)
反正他说他的,老流骄傲老流自豪老流的。
《那一年,我十九岁》博客链接如下: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96143293_7_1.html
最后要感谢五二班群,写这篇小说前,我请同学们给老师想个名字,他们说姓马吧,所以老师就是马老师。当然还有感谢易小琴同学,是她们这帮女学生以飞蛾补火的精神投入到男老师的怀抱,给我们这些写作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正如老流总结的:“老师把学生搞掂不算本事,学生把老师搞掂才称得上英雄。”易小琴是英雄。对于这篇小说易小琴最有发言权。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